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胡十六國時期,一個以悲劇而告終的民族善政,締造者被稱為大帝

五胡十六國時期,一個以悲劇而告終的民族善政,締造者被稱為大帝

眾所周知,隨著西晉王朝的滅亡,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紛紛內遷,中國的北方進入了大分裂的時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胡十六國」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戰爭和屠殺是最為常見的事情,漢族和胡族之間嚴重對立,相互仇視、殺戮。

先是羯人建立的後趙政權,皇帝石虎殘暴不仁,奴役漢人,胡漢民族仇恨嚴重。當漢人冉閔滅了後趙,建立起冉魏政權後,更是利用漢族對胡族的反感,對胡族展開了大屠殺,僅都城鄴城就有不下二十萬胡人被殺。

當時整個中原地區因為民族仇殺,百姓根本無法從事生產,進而爆發了大饑荒,餓殍遍野。

後來,一位19歲的年輕人,通過政變登上了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權的皇位,他就是苻堅。他不同於石虎和冉閔,他有著更為宏大的志向,所以他並不打算利用胡漢之間的民族矛盾來鞏固自己的政權,相反,他更希望建立一個民族大融合,且為正統華夏文明所接納的王朝。

正是基於此,苻堅開始積極推行胡漢融合的民族政策,保護漢學,重用漢族士大夫,對其他被自己征服的鮮卑、羌等少數民族也採取了極為罕見的寬容態度。隨後,這位年輕人很快就一統了中國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

在整個統一的過程中,他對死敵,前燕王族慕容垂、羌族降將姚萇等人,不但沒有誅殺,反倒委以重用,力圖打破民族間的壁壘。在很多人眼中,他的這種民族政策雖美好,可政治效果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然而,作為苻堅本人來說,他有著自己的考量。

前面我們說了,苻堅是通過政變取得皇位的,在位期間,內部宗室紛爭不斷。先是即位之初就發生了「五公之亂」,後來又接連發生了苻重、苻洛兩位宗室的先後叛變。他之所以重用異族人才,除了籠絡人心,化解民族仇恨之外,同時也是為了削弱本民族功臣親貴的實力,從而來穩固自己的皇權。

更何況,在當時那個大分裂、大動蕩的時代,民族融合和國家一統無疑是人心所向,是大勢所趨。苻堅正是敏銳地看到了這點,所以才會有此決策。

然而,在具體行動上,苻堅有些操之過急了。為了加強對新征服地區的控制,他讓氐族的皇室宗親率領氐族十五萬戶遷徙到關東地區,分置於各個要鎮,卻將鮮卑人大量遷入首都長安所在的關中之地。苻堅的這種人為降低本民族地位,抬高被征服者地位,藉以實現民族和解的做法,看似一視同仁,寬容大度,實際上製造了新的矛盾。

換句話來說,恰恰是他這種「過激」的民族政策,導致了他最終走向敗亡。

公元383年,自認為國內已經民族大團結,麾下兵強馬壯的苻堅,不顧群臣的勸誡,毅然發兵攻伐東晉,史稱淝水之戰。結果最終大敗,國家陷入了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自己最終亦遭羌族叛將姚萇殺害,終年48歲。

如果說以「成王敗寇」的規則來衡量苻堅的話,他無疑是失敗的。可是在那個戰亂不息、動蕩不堪的大黑暗時代里,能夠以寬厚之心對待敵國之人,讓政治上少了些許的權謀和血腥,苻堅此舉無疑是一善政。

所以有專家學者認為,在中國古代帝王中,能稱為「大帝」的僅有五人,而苻堅則以其超人的膽識、煊赫的武功,開放的用人智慧,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一起,並稱為「五大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何不讓姜維「挑大樑」?司馬昭一語道破天機!
漢武帝的「小鮮肉」寵妃,打得一手好算盤,卻被別人坐收了漁利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