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呂布集團毀滅背後的真正原因

呂布集團毀滅背後的真正原因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採納了郭嘉、荀攸的意見,立即率軍從許縣出發,在梁國與劉備等人會合,然後向東挺進討伐呂布。九月底,曹操軍抵達彭城西郊。十月,廣陵太守陳登突然率部叛離呂布,投奔曹操。曹軍趁機渡過泗水,一舉佔領彭城,然後長驅直入,逼近下邳。呂布多次組織抵抗,卻接連失利,部將侯諧、成廉等均被俘虜,張遼見大勢已去,也率部投降了曹操,呂布只得退守下邳城。

無奈之中,呂布派使者去向袁術求救,對後者說:「我今日被消滅,您明日也難以自保。」袁術同意救呂布,但要求呂布先把女兒送過去,以示誠意,然後才發兵。呂佈於是親自背著女兒,趁夜突圍,但未成功,只好再派使者秦宜祿去袁術處說明情況。袁術於是派了千餘名騎兵去救下邳,但很快被曹軍擊退。

到了十二月,呂布見仍然沒有援軍來救自己,十分絕望,便決定投降,但遭到陳宮的阻止。幾天之後,侯成、宋憲、魏續等將領發動兵變,抓住陳宮、高順,開城投降。呂布登上白門城樓,見四面都是曹軍,便命令部下將自己斬首,但部下不忍。呂布只好自己走下城樓,束手就縛

見到曹操後,呂布說:「從今以後,天下就要太平了。明公的對手不過呂布而已,現在已經降服了。如果讓呂布率領騎兵,明公率領步兵,天下可以很容易平定。」又對劉備說:「玄德,卿為座上客,我為降虜,繩索捆得我這樣緊,你就不能替我說句話?」曹操笑道:「捆老虎,不得不緊。」命人給呂布鬆綁。劉備說:「不可!明公不見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與董太師的嗎?」呂布惱怒,喊道:「大耳兒(劉備),最無信用!」曹操又笑道:「何不直接對我說,而向使君求助呢?」便打算寬恕呂布。曹操的主簿王必反對說:「呂布是勇猛的敵人,他的部下近在營外,放了他容易生事端,不可。」曹操對王必言聽計從,見他也反對赦免呂布,便對呂布說:「我本來打算饒了你,主簿卻不同意,怎麼辦?」於是將呂布、陳宮、高順都絞死,斬下首級,懸掛在許縣的市場上。唯一一個能從袁紹手心裡逃脫的人,就這樣死在曹操的絞索下。

94 版《三國演義》里的呂布

呂布為什麼必須死?

作為當事人的呂布,在被俘後的表現並不愚蠢。呂布所說的「從今以後,天下就要太平了。明公的對手不過呂布而已,現在已經降服了。如果讓呂布率領騎兵,明公率領步兵,天下可以很容易平定」,針對的主要就是袁紹和袁術兄弟。呂布顯然知道,袁紹與曹操的關係近期已經惡化,他有能力幫助曹操對抗自己的死對頭袁紹;袁術更是曹操的宿敵,可以共同討伐;孫策與呂布的關係則一向很好,可以招撫。就此而言,曹操完全可能饒恕呂布。但是,這裡面有個死結:如果呂布真心想投降曹操,他早幹什麼去了?像張遼那樣主動投降,和像呂布這樣被俘之後求降,兩種性質完全不同。更何況,此時的許縣朝廷依然是以袁紹為最高領導人的,曹操作為司空兼兗州牧,只不過是袁紹的下屬而已。與呂布勸曹操寬恕自己並共同對付袁紹的言論,後來又出現過多次,如姜維勸鍾會、王衍勸石勒、李秀成勸曾國藩等,成功率為零。我們可以從中歸納出一個模式,即甲派乙去攻打死敵丙,乙俘虜了丙,丙為求活命,勸乙饒恕自己,並且提議雙方合作攻打甲。甲既然能派乙去攻打丙,說明甲的勢力比乙強,而且甲和乙的信任度較高。丙既然抵抗過乙,戰敗才被俘,說明丙本來無意投降,只是為了保命才求饒,對乙的忠誠度值得懷疑。經過這一戰,乙和丙的實力都有很大損耗,即便聯合,也未必是未曾直接參戰的甲的對手。更何況,乙作為甲的部下,其手下未必都會心悅誠服地幫助乙攻打甲。所以,呂布這一求降模式,是個聰明人在絕境中提出的傻主意,由於邏輯不自洽,基本上沒有實現的可能。

處死呂布似乎並不是曹操在他人的勸說下臨時起意,因為不僅呂布被處死,陳宮、高順也都被處死。在呂布集團內,只有最先率部投降的陳登和張遼得到曹操的任用


曹操何以對呂布集團如此心狠手辣?

將呂布集團的眾多人才全部殺光,似乎並不符合曹操的利益。如果說這是劉備為削弱曹操而出的餿主意,那麼王必為何也堅持殺呂布?如果依王必所說,擔心呂布獲釋後發動兵變,可是呂布投降時已經筋疲力盡,部下數量不多,又遭到長期水攻,很難想像還能有精力發動兵變。即便為了安全起見,非要殺呂布,那再殺掉呂布部下的那些人才豈不可惜?曹操此時身邊謀臣很多,為何都不勸說曹操刀下留人呢?

看來,曹操背後還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迫使曹操對呂布集團趕盡殺絕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劇照:曹操

從以往的歷史經驗看,凡是涉及曹操中青年時期的難解之謎,基本上都與袁紹有關。這次殺呂布等人,會不會也是如此呢?

的確,如果以袁紹為中心來觀察曹操討呂布事件,這些難題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我們知道,張邈、張超、陳宮迎呂布入兗州,主要針對的並不是曹操, 而是他的後台老板袁紹,因為袁紹長期不升遷為他立下大功的張邈、張超,還將很多殺戮名士的骯髒工作交給他們去做,敗壞了他們的名聲。袁紹是非常記仇的,從不饒恕叛徒,所以後來曹操將與自己關係本來非常好的張邈、張超全家都殺光,與這次殺呂布集團如出一轍。

呂布與袁紹的關係就更敵對了。之前,袁紹屠殺宦官以後,本來應當順理成章地奪取漢朝最高政權,晉陞大將軍或三公,但由於呂布刺殺執金吾丁原,率領并州軍和一部分禁衛軍投靠董卓,導致董卓勢力驟然增長,反而將袁紹逼出洛陽,導致內戰爆發,袁紹從此將呂布視為不共戴天的死敵。後來,呂布與袁紹的老助手王允合作刺殺董卓,卻因為呂布指揮失誤,導致董卓舊部攻陷長安,殺害王允等人,再次壞了袁紹的大事。呂布逃離洛陽以後,首先投奔袁紹的競爭對手袁術,這在袁紹看來,又是一大罪行。所以,當呂布投奔袁紹時,雖然立了一些功勞,袁紹卻仍然要取他的性命。呂布遇刺之後,知道自己無法取得袁紹的諒解,只得重新投靠李傕、郭汜、袁術等以前有過節的敵對袁紹的勢力,最終偷襲袁紹部下曹操的兗州,爾後又聯合袁術驅逐劉備,奪取徐州。在袁紹看來,呂布惡貫滿盈,甚至超過了董卓、袁術和公孫瓚,是他天底下第一痛恨之人。誰敢包庇呂布,就等於向袁紹宣戰。此時的曹操雖然已經有與袁紹對抗的意向,卻自知遠沒有與袁紹對抗的實力,甚至連張綉集團都打不下來。殺掉呂布一黨,等於曹操為袁紹報了一大仇,有助於改善雙方關係,雖然失去了一些人才,卻給曹操積攢實力提供了時間和空間,顯然是筆划算的交易。這就解釋了曹操為什麼一定要殺掉呂布,而且要殺掉陳宮、高順、侯成、宋憲、魏續等人,甚至還得砍下他們的人頭送回朝廷—只有這樣,他才能對袁紹有所交代。別忘了,此時許縣朝廷里的很多官員都是袁紹和劉表派過來的,曹操自己的部隊里也有很多袁紹以往派來的援軍,耳目眾多,根本沒有瞞天過海可能。

就這樣,曹操為了討好袁紹,像剷除張邈、張超家族一樣,剷除了呂布、陳宮集團。在袁紹看來,罪大惡極的呂布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立功的曹操應當得到嘉獎。他因此暫時放棄了南下許縣,將漢獻帝轉移到自己身邊,再予以廢黜,「可都鄄城,當有所立」的原有計劃,而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北方的敵人去了。

呂布集團的覆滅,宣告華東政壇上的均勢已被打破。臧霸等地方武裝聽說呂布已滅,也都臣服於曹操。於是,曹操與袁術這兩個老對手在淮河邊迎頭相撞,最後的決戰迫在眉睫。與此同時,暫時放棄南下計劃的袁紹也在河北積極地擴張勢力,並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巔峰歲月。

本文摘自《袁本初密碼:東漢帝國掘墓人與三國大勢揭幕者袁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一散何時復聚首,抗戰時期國寶古物大遷徙
詳解德國空軍的編製與指揮體系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