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創精益管理中國學派

開創精益管理中國學派

導 讀

豐田生產方式及精益管理的關鍵,不在於它的結果和方法論,而在於它的魂魄或基因——革新改善文化。

伴隨著中國製造的發展壯大,筆者所帶領的團隊幫助千餘家企業成功導入了精益管理,不僅極大地提升了這些企業的競爭力水平,而且還架構了中國人自己的精益管理體系。這套體系不僅具有經營思維上的引領作用,更有指導企業經營實踐的實用價值。

從科學管理到精益生產

100多年前誕生了泰勒的科學管理,其核心思想在於,假定有「標準人」存在,那麼一切工作都可以標準化,並可通過標準化提高效率。福特汽車的大批量生產方式就是泰勒思想的優秀實踐案例。

豐田生產方式

1936年,豐田喜一郎不滿足於家族的織布機生意,開始了汽車製造。他前往福特學習,發現基於科學管理的大批量生產方式有致命問題,期望豐田汽車不再走福特老路,提出了準時化(無庫存快速交付)和自働化(通過防錯糾錯機制不生產不良品)兩大系統原則,並通過全員改善,不斷消除浪費,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和好品質,並最終成就了豐田生產方式,即TPS。

精益生產方式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在石油危機後的經濟低速增長形勢下,只有豐田汽車依然保持活力,利潤比美國三大汽車和德國大眾高出許多。為此,美國MIT的教授們前往豐田研究TPS,並提出了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LP)的哲學思想。從此,精益生產方式開始風靡全球。

TPS和LP傳入中國之後,許多企業和專家學者試圖照搬它們的方法論,卻始終不得要領,即便是TPS創立者大野耐一親自到長春一汽傳授TPS,指導效果也差強人意,人們抱怨只學到了皮毛。

以至於把精益生產在中國的不成功歸結為國民性問題:精益只適合於日本,因為日本人素養好、具有工匠精神,日本實行終生僱傭制……精益在中國不可行,因為中國員工流動性大、態度馬虎、責任心不強……許多專家學者也用這個觀點為自己的無所作為開脫。

國內企業之所以沒有學好TPS,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只願意模仿或照搬TPS的形(結果和方法論),而沒有花功夫研究和學習TPS的神。

TPS的神是什麼呢?

是魂魄或是基因一樣的東西,我們稱之為革新改善文化。

國內管理者為何喜歡德魯克

過去30多年,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一波接一波地傳入國內,國人走馬燈似的讀書、聽課,不斷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的洗禮,並嘗試運用這些思想和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但時至今日,真正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思想和方法並不多,只有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留下了較深的印記。

只可惜,德魯克的管理思想種子在國內長出了歪果子,人們錯誤地把目標管理簡化為績效考核。

國人之所以喜歡德魯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感覺通俗易懂。

大師對目標管理進行了充分的抽象和簡化,並用精練的語言把管理講清楚了,讓人感覺通俗易懂。

比如,先有目標,才有任務,而不是相反。又比如,沒有目標會造成懶惰,沒有目標的工作會成為空談。還比如,決定戰略優先順序的條件有很多,但勇氣一定比分析更重要……

總之,德魯克的思想體系裡面,少有細緻的邏輯演繹和推導,也很少講解具體的工具和方法。

▌二是感覺簡單易用。

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思想被專家學者簡化為「定目標,做考核」,以至於績效考核在中國大行其道。被簡化為績效考核的目標管理之於中國企業,其弊大於利。

原因是,這套「目標管理」方法讓企業經營者一葉障目,誤以為這就是經營管理的全部或大部,以至於把企業經營管理中最根本的工作和任務疏忽了。

也就是說,企業經營者不再關注績效經營(自上而下輔導下屬達成目標)和績效改善(激活團隊自下而上參與改善)等過程管理,只對結果感興趣。

除此之外,管理大師德魯克在中國走俏,還與人們喜好成功學有很大關係。筆者堅持認為,把管理學做成時尚或成功學都是錯誤的,必須摒棄。中國式目標管理(考核至上的績效主義)必須得到糾正。

構建國人自己的精益管理體系

2000年,我們匯聚一群來自中、日、韓等跨國企業的本土管理精英,開始了對精益生產方式的研究、探索和推廣。為了讓精益生產方式能夠真正在中國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做了大量的理念創新、工具開發和系統建設。

▌首先,我們重新定義了許多重要的、似是而非的管理思想,奠定了精益管理的理論基礎。

我們主張,績效管理應該包括自上而下的績效經營、自下而上的績效改善和著眼於員工成長的績效考核等三部分內容,其中績效經營和績效改善才是績效管理工作的主體;我們重新定義了員工積極性這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關鍵詞。

員工積極性應該分兩種,一種是勞動積極性,即員工投入體力和勞動時間的意願和行動;另一種是工作積極性,即員工付出腦力和創新智慧的意願和行動。

精益成功的關鍵是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了化解國人對精益生產的誤解(認為精益只是生產部門的事情),我們堅持改稱精益生產為精益管理,目的是要告訴人們,精益管理不僅包括精益製造,還包括精益營銷、精益研發、精益供應鏈和精益經營等更廣泛的內容。

▌其次,我們對精益管理的本質、目標、對象和運營機制等進行了科學總結、提煉和架構,形成了被命名為「自主創新經營理論」的精益管理體系。

精益管理的本質或精髓是「造物先育人」的思想和實踐。它是一場基於精益信仰的集體創新修鍊,這場修鍊以員工成長(心智、意識和能力提升)為導向,以革新既有管理系統、方法為目的,以自?化(智能化)和準時化(定製化)為原則,並通過採用人性化辦法促進員工廣泛參與,實現企業、員工和客戶價值最大化。

為了保障造物先育人思想的有效落地,我們開發出了素養塑造、員工成長、氛圍營造、員工微創新、現場上台階、績效大課題和利潤經營等七大育人機制。

這七大育人機制與企業造物(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系統相互作用,動態生髮,不僅能夠促進員工快速成長,而且可以獲得豐厚的經營和管理績效。

▌第三,我們重新定義了企業軟實力的核心內涵。企業軟實力通常說的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通常包括三層:

核心文化,指企業經營理念、價值觀等內容

主體文化,員工的行為習慣等

表層文化,企業VI等外在表達的手段或方法

其中,主體文化建設是提升企業軟實力的關鍵,是企業經營者最大的挑戰。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在於,一方面,要把經營理念、價值觀以及VI等要求內化為員工行動,並形成習慣是十分困難的,多數企業的現實是,理念上說一套,行動上卻是另一套。

另一方面,到底該建什麼樣的文化尚存爭議。有人倡導狼性文化,以為這樣可以戰無不勝;有人倡導聖賢文化,認為如此可以致良知。

我們認為,狼性文化和聖賢文化都有致命缺陷,應該倡導精益革新文化。

培養精益革新文化,是指通過持續運營革新改善機制,不斷喚起員工善意(良知)、激情和創新意願,逐步培養員工精益求精和持續創新思維和習慣的過程。

此外,我們還在精益經營、精益研發、精益營銷、精益供應鏈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踐,成效顯著,成果累累。總之,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有哲學思想,有系統架構,有落地方法,而且還有大量成功案例支撐的精益管理體系。■

鍾朋榮

經濟學家、經濟諮詢專家、北京視野諮詢中心主任。

曾在鄉、區、縣、中央四級政府任過職,在中央辦公廳工作6年,參與過大量政策研究和文稿起草。

具有近30年諮詢經驗,為數百個企業和縣市提供了諮詢服務,為北大、清華等大學總裁班講授企業戰略、投融資等課程十多年,受到較高評價。

出版十多部專著,發表數百篇論文,許多文章被大量轉載。

《鍾朋榮財道》視頻課程

實戰派經濟學家

鍾朋榮

30年經濟研究與投資諮詢

智慧結晶

高屋建瓴 把准投資方向

條分縷析 釐清投資思路

探尋個人、家庭與企業

財富穩定增值之道

共32講,目前已上線20講

全部課程只需129元

部分主題

1.幹得好不如買得好;

2.賺差價的三種方式;

3.股權投資的前景和方法;

4.民宿投資的前景和方法;

5.投資稀缺資源;

6.農業投資的十大切入點;

7.存銀行還是買銀行股;

8.新能源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9.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10.平台模式的投資價值;

11.把握旅遊領域的投資機會;

12.價值投資的思路和方法……

長按下圖

點擊「識別圖中的小程序碼」

即可進入試聽及訂閱流程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管理雜誌 的精彩文章:

擺脫負向管理
攜程:如何走好下一程

TAG:企業管理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