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襲擊珍珠港時日本人犯了多少錯誤?

襲擊珍珠港時日本人犯了多少錯誤?

首先的錯誤當然是不宣而戰,違反了國際法。

有關宣戰的國際法還和日本有關,日本帝國在1895年的甲午和1995年的日俄這兩次戰爭中都曾不宣而戰,所以1899年海牙公約中的《陸戰法規與慣例公約》以及1907年的修訂版都強調了宣戰。

日本陸軍主張在開戰後第二天以天皇宣戰詔書的形式來宣戰,不主張拘泥於形式。但山本五十六主張無論如何也要先向美國宣戰,哪怕兩小時也行。

12月1日有關開戰的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以後,昭和天皇把東條英機留下來說了一句:「開戰前一定要把宣戰書交到美國人手上」。

這樣陸軍才同意宣戰,但縮短成了一個小時。於是決定在東京時間12月8日早上2點半,華盛頓時間12月7日下午12點半,夏威夷時間12月8日早晨七點將宣戰書送交美國人,然後一航艦在夏威夷時間早上8點發動進攻,不管怎麼說也算宣過戰了。

後來軍令部又往後推了半小時,改為東京時間早上三點,山本也同意了,起碼從邏輯上看來能說得過去。

但還是出了問題。華盛頓的日本大使館居然沒有看出這長達5000字,不得不分成14段發送的外交電報是什麼文書。電報從東京發出的時間是12月6日晚上九點,華盛頓時間12月6日收完第十三段以後電信員就下班回家了,7日上班再重新開始,收完電報已經是11點,12點半翻譯完,再重新打字謄清,等野村吉三郎和來棲三郎這兩位大使捧著這份宣戰書交到赫爾國務卿手裡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20分,夏威夷時間8日早上9點20分。

此時珍珠港的空襲已經進行了90分鐘。

山本五十六最擔心的「不宣而戰」成為了現實。

那麼羅斯福總統到底是什麼時候知道日本人開戰的呢?

夏威夷海軍航空兵司令帕特立克?貝林傑少將發出那份有名的電報「Air raid Pearl Harbor, this is no drill(夏威夷受到空襲,這不是演習)」是在夏威夷時間早上0758,這份電報由西海岸的海軍基地轉到華盛頓,到0840(華盛頓時間1340)送到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手中,斯塔克立即打電話給海軍部長諾克斯,諾克斯再通過電話向羅斯福總統報告,官方記載羅斯福總統知道珍珠港受到襲擊的時間是華盛頓時間1941年12月7日1347分。

(日本外交用的「紫色」密碼機)

但其實羅斯福總統已經在前一天拜讀了日本的宣戰通告,現在只是知道了日本人在哪兒開始了行動而已。美國人在1941年4月就成功地破譯了日本外交電報所使用的紫色密碼,陸軍部和海軍部的通訊局以及倫敦和馬尼拉都設置了山寨的密碼機,所以羅斯福在日本外務省發報的同時就在閱讀這份電報。

也就是說,日本人反覆強調的兩個小時或者半個小時都毫無意義,美國人在15小時之前就知道日本人宣戰也未能防止珍珠港受到襲擊,更見鬼的是已經在確認珍珠港受到襲擊9小時之後,麥克阿瑟還是傻在哪兒讓日本人把蘇比克基地和克拉克基地給炸了個稀巴爛。原因只能歸結到白種人的傲慢。

但是不宣而戰就使得日本人在道德上完全破產,同時也關閉了和美國談判的大門,而襲擊珍珠港在很大程度上是打算在優勢地位上重開日美談判的。

第二個錯誤當然是襲擊珍珠港的一航艦沒有進行第三波攻擊。

第一波攻擊的目標是戰列艦,第二波攻擊的目標是瓦胡島的陸軍機場以及航母,航母不在家的時候改為了攻擊戰列艦之外的艦艇,這波攻擊結束於夏威夷時間中午十二點半左右。

(珍珠港上空的日本海軍97式艦上轟炸機)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問題:要不要進行第三波攻擊?

二航戰司令長官山口多聞再三要求再進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波轟炸,空襲總指揮淵田美津雄和航空參謀源田實也主張要再次出擊,但南雲忠一執意撤退。機動部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少將也支持南雲司令長官。

沒有發動第三波攻擊的結果是:太平洋艦隊的其他艦艇沒有受到嚴重打擊,海軍的艦艇維修工廠沒有受到打擊,更加重要的是美國海軍儲存在珍珠港的450萬噸重油完好無損。

尼米茨在回憶錄里是這麼說的:「把攻擊目標集中在艦艇上的日本海軍,完全無視了機械工廠,對於修理設施也沒有出手,對港灣內儲藏的450萬噸重油也視而未見。考慮到美國對歐洲作出的承諾,這些長時間積累而儲存起來的重油是無可替代的。沒有了這些燃料,美國艦隊在幾個月里將不可能從珍珠港開始發動任何作戰行動。」

其實遠不止這些,如果轟炸儲油罐引發了火災,450萬噸重油之火能徹底燒毀珍珠港,燒掉它作為一個軍港而繼續存在的可能性。即使是土建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的美國,沒有幾年也不可能重建這個軍港。這時沒有了前進基地的美國海軍就只能後撤3500公里回到加利福尼亞的聖迭戈去。

如果炸掉了海軍的機械工廠和維修船塢呢?後來中途島海戰時像幽靈一樣突然出現,讓現在的日本人還從夢中驚醒的約克頓號航空母艦當然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在中途島海戰現場,南雲艦隊的那四艘航母就不會沉了,太平洋戰爭到底怎麼發展也就不知道了。

我在《浩瀚的大洋是賭場》中的意見是,一航艦沒有進行徹底打擊的責任在於山本五十六的命令模糊,以及日本貧瘠的國力,不在一航艦司令長官南雲忠一。南雲不敢讓艦隊長時間處於危險狀態。

所以山本五十六非常理解南雲,在回答「為什麼這麼快就走了」的疑問時,山本給了個解嘲式的回答:「小偷總想儘快逃離現場」。

這兩個問題都是一再在說的,實際上在襲擊珍珠港時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攻擊港內軍艦專用的淺深度魚雷數量不夠。

參加珍珠港作戰的赤城,加賀各有27架97式艦上轟炸機,蒼龍,飛龍各有18架,合計90架。在第一波攻擊時組成魚雷攻擊隊的是40架97式艦上轟炸機,其餘四十九架帶的是800公斤八零番五號穿甲航空炸彈。

(蒼龍號航母上準備起飛去轟炸珍珠港的97式艦上轟炸機群)

當時的海軍常識是要擊沉軍艦隻有使用魚雷和戰列艦主炮炮彈,航空炸彈是打不沉軍艦的。

負責訓練攻擊珍珠港的飛行員的是一航戰作戰參謀,海兵57期首席,第39期,也是最後一期的海大首席,原高尾海軍航空隊長吉岡忠一少佐。他在回憶錄里不止一次說:「如果有80枚改造魚雷的話……」。

當時貧瘠的日本工業無法向日本海軍提供改造過的淺深度魚雷。三菱兵器製作所到11月10日才剛剛完成28枚改造魚雷。結果有12架魚雷攻擊機的加賀只能先從佐伯港去往佐世保,停在工廠的旁邊等,但是一直到11月18日還有12枚改造魚雷沒有完成。加賀只好把未完成的半成品和三菱的技術人員,機械全部裝上船,一邊啟航前往單冠灣,一邊在船上組裝,測試,總算在第一航空艦隊,也就是所謂機動部隊出港的前一天,11月25日才完成全部改造魚雷。

可是一共就只有40枚,魚雷攻擊就只能進行一次。這就是後來日本海軍無法對除了戰列艦以外的美國海軍巡洋艦進行魚雷攻擊的原因——沒有攻擊的武器。

這就是吉岡忠一哀嘆的由來。

在襲擊中受到重傷的只有輕型巡洋艦海倫娜和驅逐艦肖,道恩斯。另外重型巡洋艦新奧爾良和輕型巡洋艦火奴魯魯、拉里受輕傷。

珍珠港遭遇襲擊時企業號、列剋星敦和薩拉托加這三艘航母不在港內,襲擊發生後美國採取的第一行動就是撤回本來抽出去支援大西洋戰場的約克敦號,和剛服役正在訓練的大黃蜂一起增援太平洋艦隊,再加上後來加入的胡蜂號,太平洋艦隊在航母方面並不輸給聯合艦隊。

(珍珠港襲擊兩個月後的1942年2月,已經回防太平洋的約克敦號航母。看他周圍簇擁了多少小夥伴)

但航母絕不是無敵的,光棍航母就是一個浮動的靶船,航母出擊,必須要有巡洋艦、驅逐艦以及潛水艇的伴隨。從當時在港內的6艘巡洋艦和32艘驅逐艦的戰史就可以知道如果這些輔助軍艦遭受了損失,太平洋艦隊也無法在珍珠港遭到襲擊之後不到四個月就發動空襲東京的杜立特攻擊。

但是一航艦無法擊沉太平洋艦隊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倒不是因為錯誤,而是因為當時日本的製造業還不那麼發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俞天任 的精彩文章:

石原莞爾為什麼不是甲級戰犯?

TAG:俞天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