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字中國:跨越大數據「時空隧道」

數字中國:跨越大數據「時空隧道」

此為瞭望兩會特別報道系列《邁向「強國時代」》中的一篇

更多兩會報道,請回復兩會獲取

數字中國:跨越大數據「時空隧道」

統籌考慮數字化對科技、經濟、文化與社會帶來的全方位影響,從戰略高度謀劃數字中國的發展,搶佔時代先機、實現跨越式發展

文/潘文

作者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軟體產業研究所副所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數字中國。2017年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這奠定了未來中國數字化轉型的總基調。

事實上,數字中國已悄然滲透到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數字中國既是打造製造強國、網路強國的核心力量,也是改善政府治理、惠民利民的有效手段,同時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也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更是對提升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乃至國家的競爭力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進入新時代,我國面臨著世界範圍內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唯有堅持數字化發展理念,深入洞悉不斷發展中的數字中國,統籌考慮數字化對科技、經濟、文化與社會帶來的全方位影響,並從戰略高度謀劃數字中國的發展,才能搶佔時代先機、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5 年5 月25 日至27 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浙江調研。這是5月26 日,習近平在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察看產品展示和研發中心 蘭紅光攝

【時代呼喚數字中國】

建設數字中國是謀求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當前,數字化技術持續得到大規模應用,與經濟社會各方面加速融合發展,特別是以大數據為核心要素的集聚效應和資源吸附效應愈加顯著,帶來一系列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也對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帶來新機遇和新挑戰。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戰略規劃,為謀求競爭新優勢,打造數字化國家做前瞻布局。未來一個時期,國際上圍繞市場、技術、資本和產業轉移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數字化浪潮將席捲全球。

建設數字中國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必然要求。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進入緩慢曲折的復甦進程。以互聯網為依託,以大數據為核心要素,以數字化技術為內生動力,以融合創新為典型特徵的數字經濟革故鼎新、大勢已現。特別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創新發展及廣泛滲透,在持續催生新興產業的同時,不斷激發傳統產業的發展活力,數字經濟呈現出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當前,中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攻堅期,通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將有利於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促進轉型升級,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建設數字中國是化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需求側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包括物質需要,還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非物質需要;從供給側看,我國生產能力大幅增強,基本擺脫了原來落後的社會生產狀況,但有效的高質量普惠的供給還比較欠缺,仍然不能滿足民眾對不同產品結構和各種服務的需要。以創新為核心的數字化轉型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下,化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指日可待。

此外,建設數字中國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例如,數字化技術本身引領創新變革,數字化將切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助於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協調發展,也有助於提高能源資源的使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017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現場 劉續攝

【數字中國的喜與憂】

經過多年來的高速發展,我國已崛起為世界數字化大國,取得了許多可喜成就,正成為塑造全球數字化格局的重要力量。以數字經濟為例,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22.6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超過30%,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世界第二,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電子政務內網平台、智慧城市建設、「互聯網+」等也快速推進。

但也要看到,數字中國崛起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可迴避的挑戰與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其一,缺乏頂層設計。亟待出台數字中國發展戰略,需堅持頂層設計框架和系統工程推進機制相結合,推動數字中國建設邁上新台階。

其二,面向新應用新業態的政府監管體制亟需跟進。現有政府監管體系構建於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分類設置,面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以及數字經濟新興業態在本行業的衍生髮展和快速生長,往往反應速度慢,容易錯失發展機遇。

其三,數字化轉型分化程度明顯。不同行業領域融合創新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各異,融合創新路徑需要結合產業進行針對性的研究。

其四,智慧社會發展面臨平台孤立風險。我國城市管理服務工作重複建設、分散建設問題突出,缺乏統一大平台予以支撐。全國各地教育、醫療、社保、出行、文化、政務等線上服務平台建設較為分散,不但為市民帶來「極易混淆」的困擾,更為政府帶來「平台孤島」的問題。

其五,數據安全和數據權問題凸顯。數字中國深入發展,帶來了多領域、多環節、多主體、多層次數據的廣泛收集、海量集中,為個人隱私保護和國家主權維護帶來新挑戰。

參觀者在觀看「城市網路安全指數」大數據展示屏 歐東衢攝

【全方位加速推進】

建設數字中國是打造我國國家信息化的升級版,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著眼於數字中國建設現狀,下一步我國還需緊緊抓住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歷史性機遇,多措並舉,從戰略上推動數字中國發展。

制定數字中國發展戰略,完善國家政策支撐體系。一是要從國家層面加強統籌謀劃,研究制定數字中國發展戰略,使各種發展要素相互配套。二是要做好統籌協調,加強部門、行業、區域、軍地間合作,形成統一領導、分工合理、責任明確、運轉順暢的數字中國推進機制,建立促進數字中國發展的長效機制。三是加快完善產業、財稅、金融、科技等領域配套政策措施,保障各地區各部門有效銜接和同步推進。

發展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數字經濟,完善現代化新經濟體系。以數據為核心要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打造形成世界一流的數字生產力。一是科學量化數字經濟的社會價值,引發全社會對數字經濟價值的重新認識,進而最大化發揮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社會的貢獻。二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行業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形成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有效管理和服務。三是持續重視兩化融合工作,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建設感知互聯的智慧社會,構築造福大眾的數字新生活。智慧社會是數字中國的重要一極,數字化引領下的智慧智能理念已廣泛、深入地融入到民生髮展的各個領域。我國還需進一步健全國家智慧民生體系和信息惠民體系。一是以新型智慧城市為抓手,著力構建基於數據開放的城市基礎資源體系和運行平台,提高城市管理、運行和服務水平。二是在就業、住房、交通出行等領域加速普及應用數字化技術,培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新模式、新業態。三是加強生態環境、社會管理、扶貧攻堅等方面的數字化應用,增強政府的智慧管理和預測預警能力。

打造運行高效的數字政府,提升政府駕馭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的能力。數字政府是數字中國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國應制定實施數據開放國家計劃,儘快構建覆蓋全國、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數據共享大平台,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另外,還應形成覆蓋城鄉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構建可信可靠的數字安全基石,保護個人隱私和維護國家主權。數字化大發展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數字中國建設不僅要從保護公民利益和規範市場行為角度出發,解決數據權屬和個人隱私問題;更是要從總體國家安全觀出發,保障數據主權和大數據安全,塑造國家數字安全優勢。這就需要強化網路安全法落實,制定重要數據安全防護指南,制定數據資源確權、交易等制度。

此外,中國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世界互聯網大國,應積极參与國際網路空間安全規則制定,統籌規劃我國全球網路設施建設,參與國際合作共建國際網路新秩序,提高我國在全球網路發展中的影響力。LW

刊於《瞭望》2018年第10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 的精彩文章:

國防部就日方炒作中國軍艦進入釣魚島毗連區答問
團圓只待遊子歸

TAG: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