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散文】照黃鱔

【原創散文】照黃鱔

[原創散文]照黃鱔

文/瞿軍

兒時的故鄉,田間地頭,四野飄香。那時,沒有農藥化肥,田地里只施人畜有機肥,雜草也是靠人工剷除。因此,鄉間的稻田裡,一年四季有魚蝦可釣,有田蛙、泥鰍和黃鱔可捉。

若是野釣,水田裡,小溪中,大河邊,到處都有收穫。唯有捉黃鱔,一般是在夏秋兩季,白晝都是機會。要想捉黃鱔,白天在田埂上尋找,看到有拇指大小的圓洞,便是黃鱔留下的痕迹,用手指順著小洞往前探,就能摸到黃鱔,手指夾緊抓出水來,便有所收穫。因此,謂之捉。而到了晚上,到水田裡逮黃鱔,家鄉俗語謂之照黃鱔。為何謂之照?晚上,四野漆黑,打著手電筒或火把,照明,照亮,照見了水田裡的黃鱔,才用工具捉,或逮,所以稱之為照黃鱔。

照黃鱔,在我兒時,是一件極為有趣的事。

夏夜,天完全黑透之後,白天鑽進泥里的黃鱔出來覓食。稻田水淺,電筒.火把一照,便能看得分明。照到黃鱔之後,捉鱔的人一手持火把或電筒,另一手持自製的竹夾,探進水裡一挾,即大功告成。

那時候的黃鱔特別多,鄉里人不很感興趣,做農活勞累了一天,誰還有心思和精力晚上打著火把去水田再忙一番。偶爾想吃了,才起心去捉一回。倒是當時的下鄉知青們,樂此不疲。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山村的夜裡也沒有更多有趣的活動。

我捉過許多次黃鱔,多是跟著鄉下知青點的大哥哥們一起去的。記憶最深的一次是1973年的暑假,大姐帶我到表姐表哥下鄉的榮縣農村探親。晚上,表哥帶著我去捉黃鱔,收穫不少,兩個多小時就照了五六斤,但我差點為此陪上半截手指。

表哥表姐都是重慶人,是我二姨媽的孩子,一同下鄉到自貢的榮縣。那時大姐還在讀書,暑假裡,帶我從樂山乘車去榮縣看望表哥表姐。我們剛到的那天晚上,表哥說晚上沒啥耍的,帶我去照黃鱔。那時沒有電視,偏遠的地方還沒通電。知青們除了聚在一起喝酒,擺龍門陣,基本上找不到其它方式來打發無聊的長夜。

表哥說走就走,帶上做好的竹夾,捆了兩束火把。他說電池金貴,用來照黃鱔費電不說,效果還不如火把。很快捉了半簍回來,大姐燒柴火,表姐準備調料和燒鱔魚的大蒜.青筍,表哥負責殺鱔魚。也許是經常捉魚摸蝦來調劑貧乏的生活,表哥很快手腳麻利地殺好一大盆,我在一旁自告奮勇把魚剁成段。也許是興奮過了頭,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有趣的活動,剁著剁著,兩手沒配合好,一刀把左手食指剁了一半,傷口深可見骨。我扔下刀,痛得直跳,著急的表哥表姐也找不到止血止痛的葯。瞎忙一陣,還是表姐急中生智,想到鄉間的土辦法,抓起一把草紙燒成灰,按在傷口處,外面再裹上幾層草紙,用線纏上。血止住了,但十指連心,還是十分的痛。

忙完包紮我受傷的手指,鱔魚也燒好了。

香噴噴的青筍燒鱔魚一上桌,我便暫時忘了手指的傷痛,跟著表哥表姐大塊朵頤,好好打了一頓牙祭。

幾天後,從榮縣鄉下返家時,我手上還裹著厚厚的草紙灰,手指依然還是那麼痛。

許多年過去了,直到現在,當年傷口癒合後留下一道疤痕,都還清晰可見。

作者簡介:

瞿軍,打工十年,警察十年,記者十年。四十年讀書不輟,堅持筆耕,發表小說、散文及詩歌作品百餘篇。作品散見於國內各地刊物。曾在《蜀報》、《四川靑年報》、《綿陽晚報》從事過記者、編輯等工作。著有散文集《心靈的旅行》、小說集《橋頭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卜舒寫字 的精彩文章:

TAG:卜舒寫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