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陶瓷業有著怎樣的發展?

清代陶瓷業有著怎樣的發展?

原標題:清代陶瓷業有著怎樣的發展?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雷曉凡,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中國陶瓷製造史源遠流長,明代陶瓷窯址就已經遍於全國,景德鎮、宜興、龍泉、德化等地已經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生產中心。由於皇家權貴的需要,清代朝野對於工藝美術品特別重視,康熙年間專門設立造辦處經營管理。清代陶瓷業在前代發展的基礎上,呈現出了進一步的發展與繁榮。


(琺琅彩松竹梅紋瓶)


景德鎮仍然是全國陶瓷業的中心。據估計其全盛時期從事制瓷業者人數達二十多萬。至乾隆年間中國制瓷業又到達了一個高峰。乾隆年間的瓷器除了用於日常餐飲外,還有禮器、仿古、畫軸、瓷鼓、硯屏等頗具審美情趣和裝飾用途的器物。在燒造瓷器的色彩方面,更是百色爭艷,桃花、蔥青、珊瑚、葡萄、寶藍、羊肝、甜白、月白等。清代著名窯口多以監造官的形式命名,例如康熙前期臧應選監督的臧窯,以「蛇皮青」、「繕魚黃」等色而聞名;康熙後期朗廷監督的郎窯,燒造釉色以「寶石紅」最為著名;雍正年間年羹堯建造的年窯,以「碧玉釉」最為出色。其中以乾隆年間唐英監督的唐窯最為著名,製作工藝精熟繁複,能夠仿製歷代窯器,還能仿造玉器、漆器、木器等。


(素三彩暗花雲龍花果紋盤)


有清一代,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器名揚四海。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藝人即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此人除了寫詩繪畫上佳外,還善於製作紫砂壺,其紫砂壺後世專稱為「曼生壺」。



(曼生壺)


清代還有進一步的創新,出現了粉彩、琺琅彩和釉里三彩。這些創新均產生於清代全盛的康雍乾時代。粉彩始於康熙年間,成型於雍正,粉彩色彩糅合,皴染豐富,直至袁世凱稱帝時還有燒造所謂「洪憲」粉彩器。琺琅彩誕生於歐洲,清廷平定台灣開放商貿後引進中國,清代琺琅彩尤其乾隆年間的特色表現為精密繁複,雍榮華貴。釉里三彩又稱釉下三彩,是康熙朝集青花、釉里紅、豆青三種色彩於同一器上的新品種,由於燒造技術頗為複雜,流傳後世的器物較少。清代後期陶瓷業製造業隨著國力衰退日益衰落,雖然嘉慶朝粉彩瓷、道光朝青花山水、咸同年間的一些彩器也不乏精品,但總的荒頹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清代陶瓷製作工藝還集萃形成了若干理論作品,例如朱琰的《陶說》,共六卷,成書於乾隆年間,後世認為《陶說》是中國第一部陶瓷製作專著。吳騫的《陽羨名陶錄》共兩卷,全面介紹了宜興地區的陶器製造。寂園叟的《陶雅》現僅存上、中兩卷,下卷遺失,評鑒陶器,一物一條。


參考資料:


1.南京藝術學院教材編寫組:《中國美術史》


2.葉喆民:《中國陶瓷史》


3.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

4.鐵源、溪明:《清代官窯瓷器史》


編輯: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學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曾因這個人不惜與美絕交、獨立抗日 究竟怎麼回事?
程朱理學在清代是如何確立統治地位的?經歷多少曲折與變化?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