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喝葡萄酒真能讓人變聰明?

喝葡萄酒真能讓人變聰明?

英劇《神探夏洛克》風靡一時的時候,我也一度沉迷過。大概是幾年前的事了,畢竟聽說劇組有重度拖延症,上一季播出的時間還是2014年。不得不說這部劇確實燒腦,而且對很多台詞也印象深刻,比如說夏洛克的那句:「整條街的智商都被你拉低了!」

夏洛克已經像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了,每集都有令人窒息的操作,但他的哥哥麥考夫竟然比他還要更勝一籌!讓人難以想像這對兄弟是怎樣長大的。麥考夫對弟弟說過這樣一句話:「夏洛克,如果你我都嫌笨,你能想像其他人在我眼中是什麼樣嗎?我身邊全是金魚啊!」

……

好在福爾摩斯兄弟只是虛構的人物,不然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多大的精神傷害。不過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確實也不乏聰明人,馬雲、丁磊這樣家喻戶曉的巨頭我們接觸不到,班上的學霸、公司的精英我們就不陌生了。但有時我們對此不屑一顧,覺得:「要是我努力一把的話,也能……」

你看得到的是別人的努力,看不到的是別人的天賦。

如何證明你和別人一樣聰明?聽說高智商的人會有以下一系列的表現:一、不會輕易放棄思考;二、具有強烈的交流慾望或受到外界壓迫;三、明顯又強烈的自尊;四、年紀小時便已經發展出抽象思維……我還看到一條:有拖延症,做事往往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動手。看來我們大部分都是聰明人。

不過現在,科學家們發布了一條依據:愛喝葡萄酒的人都聰明!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報道,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有酒癮且酒量也越好。這項調查結果已經發表在重量級科學雜誌《新科學家》上。

這不是俄羅斯人在美化自己愛喝伏特加的事實。在2014年4月時候,英國諾森布里亞大學心理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便向英國心理學年會提交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對24位男女志願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白藜蘆醇藥劑測試,發現含有大量白藜蘆醇的紅葡萄酒會促進大腦的血液供應,讓你的思維更加活躍,智商也有顯著提高。

重量級科學雜誌《新科學家》經過調查研究後稱,越是智商程度高的人,更經常也更想去喝酒。說得更具體些,這些比較聰明的人不僅經常喝酒,甚至一次喝的酒比其餘組的人要多很多。不過目前酗酒和智商水平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完全研究出來。如果用酗酒來證明自己的高智商的話,完全沒有必要。

GIF

相較其它酒而言,葡萄酒更符合聰明人的選擇。因為聰明人都懂得趨利避害,目光長遠,避免讓自己的健康受到損傷。

當1947年的英國還處於恢復之中的時候,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開展了一項大規模的兒童智商測試。他們選擇了1936年出生在蘇格蘭的學生(11歲),然後對他們進行了智商測試。一共有 65765人納入檢測,規模極大,則相當於1936年出生在蘇格蘭人的87.4%。這種規模的檢測,放在今天都是很罕見的。

當時測試完這些兒童的智商之後,數據就放在那裡了,讓這六萬人各自長大,各自發展,走向了各行各業。到了70年後,他們中的40%已經與世長辭,科學家們對剩下的老人們進行了一次回顧分析。

分析的結果顯示,智商越高的人,死於一些常見疾病的風險越低。比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冠心病的風險、中風的風險、痴呆的風險……越聰明的人越能規避,其它一系列的影響也出現了這樣的趨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難解釋。通常而言,越聰明的人便越容易取得更好的成就,便意味著受教育水平、營養健康和經濟條件等都比較好,所以避免這些風險的幾率也就越高。越聰明的人在獲得學識以及視野的基礎上,就會選擇對自己越有利的東西。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了許多個葡萄酒對健康的益處,舉個例子,法國人的飲食中富含飽和脂肪酸,但他們冠心病的發病率卻相對較低。現代實驗證明,是葡萄酒中的多酚把他們飲食中不健康的方面抵消了。人飲入適量葡萄酒後,血管會舒張,從而對心臟有好處。

葡萄酒既值得被品味,又有利於健康,所以它不但征服了全世界的味蕾,而且成為從腦力過硬的精英巨頭到崇尚生活智慧的人們的心頭好。喜愛葡萄酒,不僅僅因為它的逼格,而是我們真正的懂得,學會品味葡萄酒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收益。

因為「品味葡萄酒」這一過程,竟然也能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僅僅是在大腦中聯想出食物的味道或者葡萄酒的風味,都比一般的人類活動需要更多的腦力。

美國耶魯大學的神經系統科學家戈登·謝伯德(Gordon Shepherd)在其專著《神經品酒學:大腦如何創造出葡萄酒的味道》(Neuroenology: How The Brain Creates The Taste of Wine)中探索了大腦同人們感知葡萄酒風味的能力之間的聯繫,飲酒其實是個複合過程,既包括了人們啜飲葡萄酒的方式,也包括了舌頭在口中如何攪動葡萄酒以及鼻子如何對葡萄酒的香氣作出反應等環節。「人們在喝葡萄酒時,並不僅僅是讓酒液在口腔中停留一段時間那麼簡單,而是使它在口中晃動,之後再吞咽下去,這本身就是個複雜的過程。」在我們感知葡萄酒風味的過程中,大腦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為了更加簡明地的向人們解釋箇中奧秘,謝伯德把該過程與眼睛感知顏色的過程進行了類比實驗:「物質本身是沒有顏色的,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顏色,其實是因為物質對太陽具有反射作用,而當反射的光進入人眼時,人腦感知光譜的系統被激活,我們才可以看到繽紛多彩的世界。同理,葡萄酒的分子本身沒有什麼味道的,但是當它們刺激我們的大腦時,風味就產生了。」

因此,適度飲用葡萄酒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讓其變得更加活躍。葡萄酒可以激活我們大腦中的灰質,而且這種激活效果甚至比聽音樂和解數學方程式來得更加明顯,也就能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

談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另一種讓人變「聰明」的酒——苦艾酒(Absinthe)。它出現於19世紀,也在法國度過了最輝煌的時期,藝術家和創作者們對它趨之若鶩,用喝它的方式來尋找靈感。但它並不是真的短時間內能令人變聰明,而是它通過影響人的大腦讓人產生反常的想法,並看到幻象。嚴重的時候,苦艾酒能讓人痙攣、精神錯亂、自殺,因此它至今三番五次遭到各國的查禁。當年梵高就沉迷於苦艾酒,有人說他精神病的元兇就是苦艾酒喝多了。還有王爾德,他聲稱苦艾酒是世界上最富有詩情的東西,但由於當時苦艾酒的流行,使得像王爾德一樣的街頭醉漢多了起來。當時在咖啡廳和小酒吧都能喝到苦艾酒,雨果、莫泊桑等文人到了下午都愛組團去喝酒。

梵高:鍾情苦艾,醉眼星空

看來聰明人好酒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在中國尤盛,古人藉助酒興,才情毫髮。武有曹操煮酒論英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等膾炙人口的典故;文有「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欽一斛,五斗解酲」、「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壺中天地,得飲中之趣。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留下的一千多首詩歌中,大多為醉中而作。但法國公認的天才詩人、小說家繆塞,自從沉迷苦艾酒之後,就再也沒寫出過像樣的詩來。看來酒的選擇至關重要啊!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人普遍追求健康生活,一些類似「感情深、一口悶」等糟粕的酒桌文化也遭到摒棄,葡萄酒越來越多地在各類場合星光熠熠。由此可見,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而懂得如何趨利避害,是聰明人的共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品紅酒 的精彩文章:

TAG:三品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