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模範法官陳昶屹:審理北京大學訴鄒恆甫名譽權案背後的故事

全國模範法官陳昶屹:審理北京大學訴鄒恆甫名譽權案背後的故事

昨天(6日),「守護公平正義——模範法官辦案背後的故事」系列網路訪談在人民網舉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程新文,全國模範法官、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中關村人民法庭庭長陳昶屹,北京大學校長法律顧問辦公室主任陸忠行參加訪談。

陳昶屹、陸忠行介紹了北京大學訴鄒恆甫名譽權糾紛案的有關情況。陸忠行表示,陳昶屹法官有效地控制了庭審進程,對雙方爭議的焦點總結得也很到位,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法官所具備的深厚的法律職業素養。本案判決書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說理深入透徹。

陳昶屹表示,為了積極回應輿論關切,該案審理過程公開透明,判決書也向全社會公開,讓人民群眾全程監督,增強司法公信力。

陳昶屹於2005年進入法院,2008年開始獨立辦案,一直從事一線民商事、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工作,年均結案360餘件。

程新文介紹說,北京大學訴鄒恆甫名譽權糾紛一案,宣示了法律對法人人格權予以保護的基本理念,探索了法人人格權司法保護的裁判規則,發揮了司法裁判對社會行為的指引作用和道德風尚的引領作用,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各類人格權糾紛案件92萬餘件,婚姻家庭糾紛案件792萬餘件,勞動爭議案件244萬餘件,房地產糾紛案件474萬餘件。各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民事審判職能作用,通過公正高效審理各類民事案件,及時化解了大量社會矛盾,有力地保護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等各類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了社會和諧與穩定。

程新文說,面對日益增長的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和案件數量,最高人民法院不斷加強對全國民事審判工作的指導:

一是通過制定司法解釋、司法政策和其他規範性文件,統一民事審判的法律適用標準和裁判尺度;

二是積极參与社會治理創新,完善矛盾多發領域多元化糾紛解決和訴調對接機制,將大量的社會矛盾化解在庭前、化解在法院之外;

三是加強對人民法庭工作的指導,推動人民法庭成為「公正司法的窗口、基層治理的紐帶」;

四是深化司法改革,全面貫徹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新審判機制,促進民事審判工作質效不斷提高。

程新文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彰顯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今後一個時期,最高人民法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加大對全國法院民事審判工作的監督指導,依法保護各類民事主體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記者:羅書臻

來源:人民法院報

編輯:冼小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高人民法院 的精彩文章:

錢繼紅:做百姓貼心人

TAG:最高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