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班章新茶很好喝,但越擺越淡,不適合做長期收藏的普洱茶

老班章新茶很好喝,但越擺越淡,不適合做長期收藏的普洱茶

就如同熟茶的輕發酵與重發酵之爭一樣,每到一個重要的發展關口,普洱茶行業都會出現某種流行的全新概念,跟以前的主流概念形成對沖。

比如干倉對濕倉的否定,寓示著產業語話權由港台向滇粵轉移,從而東莞取代了香港成為藏茶之都。古樹對台地之否定,從而在2008年之後催生了古樹茶熱。而純料與拼配之爭,則開啟了山頭茶熱,甚至極小片區熱,因為純料最容易體現山頭與極小片區的品飲價值。而在2017年,輕發酵對重發酵的衝擊,則寓示著熟茶不僅是口糧茶,也可以擁有生茶那樣的品鑒審美價值以及投資收藏價值,故開啟熟茶的高端時代。

這就是普洱茶的好玩之處,產業每到山窮水盡之時,必然會有全新的概念出現,對舊體系進行揚棄,從而柳暗花明又一春,行業迎來全新的發展趨勢,從而百舸爭流,萬象俱新……

速成倉兩大代表:港倉與莞倉

如同前述的幾組對立概念一樣,慢養倉的對沖物是速成倉。速成倉的兩大代表,一是港倉,二是莞倉。

港倉是人工快速做舊茶之時代產物,因為2003年之前普洱茶以熟茶為主,才生產出來的生茶,也就是青餅,或者叫雲南青,不適合香港人的口感,他們喜歡喝老生茶。於是香港人對生茶進行做舊,一方面催生了熟茶的誕生,另一方面讓做舊的港倉大行天下。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做舊不等於做假。做舊的本意,是將新茶通過技術倉做出老生茶的感覺。做假是有人發現做舊的商機,通過倉儲做舊技術製造假老茶。

90年代以前普洱茶不值錢,都是消耗品,沒有投資收藏的說法。為什麼要做舊,就是想減少倉儲轉化時間,達到快速品飲,降低成本的目的。當然,在做舊的同時,做假也慢慢成為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甚至發展成產業。

如果說香港倉是做舊的速成倉,那麼東莞倉則是干倉的速成倉。普洱茶熱於2003年傳入大陸之後,由於市場突然放大,造成產品嚴重供不應求,從而出現追捧新茶的熱潮。茶葉從廠家生產出來,馬上拉到廣東快速倉儲,然後上市變現。在這個年代,時間不等人,時間就是金錢,為了儘快搞到茶,大廠做熟茶的輕發酵與適度發酵不要了,都來搞重發酵,讓發酵出來的茶,擺幾個月就能喝。於是,從2005年起,行業就告別輕發酵與適度發酵的傳統,進入了重發酵時代。至於倉儲也是求快,而廣東干倉轉化很快,加上東莞人都有自己的物業,倉儲費用低,以及全民喝熟茶,收藏投資生茶的習慣,於是天量的普洱茶藏於東莞,東莞也成了藏茶之都。

慢養是昆明倉的最大特點與傳統

在《「陳茶標本」開啟昆明倉大時代》一文中,筆者通過梳理昆明倉儲三十年歷史,發現昆明倉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興起,昆明有一批很早就從事普洱茶貿易的人,在推動昆明倉體系建設,他們不但留下了足夠多的老茶庫存,而且形成了涵蓋老茶、中期茶、新茶在內的完整年份茶譜系,經歷了三十年的倉儲實踐,交了許多學費,也取得了寶貴的倉儲經驗,從而擁有一套關於昆明倉較為成熟的倉儲體系。

老茶人江濤是雲南雲沐堂茶業有限公司掌門人,也是新近成立的「雲南普洱陳茶專業委員會」主任,他早在九十年代就開始了專業普洱茶倉儲探索,交了許多學費,取得了寶貴的倉儲經驗,是昆明倉三十年倉儲建設歷程最早的推動與踐行者之一。

江濤認為,普洱茶存放在昆明,轉化很慢。根據他的經驗,普洱茶不論生茶,還是熟茶(指輕發酵),才生產出來都只是普洱茶的「半成品」,要通過後期倉儲來轉化成「成品」。在他看來,生茶才做出來,不管怎樣好喝,還是屬於綠茶的範疇。在過去生茶叫「滇青」,被當成綠茶。現在的普洱茶國標,將生茶歸為普洱茶了。生茶要由半成品(喝半成品,其實是喝綠茶的味道),轉變為普洱茶,在昆明至少要倉儲二十年,才有普洱茶的味道,但還有缺點,存放三十年才進入普洱茶的青年期,才能真正算普洱茶。熟茶(指輕發酵)要放十年才形成一個陳化轉折點,二十年我們才滿意。

過去的傳統工藝強調普洱茶是半成品,所以其需要通過後期倉儲來將普洱茶養「熟」(不是指熟茶,是指倉儲陳化的後熟作用)。只有經過「後熟」的普洱茶,才是普洱茶成品。

2005年以後,流行賣新茶,無論生茶還是熟茶的工藝都發生了很大改變。用江濤的話來說,這叫「速成普洱」,為了讓普洱茶能儘快好喝,儘快上市交易,改變了以前的「半成品」工藝。

在生茶方面,許多人將前發酵的萎凋、渥紅、悶黃、搖青工藝,綠茶的高溫提香等帶入普洱茶的初制中來,這些綠茶化、紅茶化、黃茶化、烏龍茶化的工藝竄進來,雖然新茶就能做到苦澀度低、香甜柔,適口性好,適合現喝,但缺乏後期陳放價值。

在熟茶方面,傳統工藝以輕發酵、適度發酵為主,2005年以後為了讓熟茶做出來馬上能喝,能儘快上市交易,採用了重發酵技術。重發酵的熟茶,口感順滑,適口性好,發酵出來,擺放幾個月就可以喝。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香氣不夠,喝了口腔有點乾燥,沒有回甘,後期轉化空間不大。而輕發酵的熟茶,才做出來不好喝,需要長時間後期轉化才逐漸變得越來越好喝。轉化到位的輕發酵熟茶,香氣好,回甘生津,具有極高的品飲價值。

昆明倉要存出好茶,江濤總結為三個方面:

首先要選好原料來加工。好不但指品質好,還要具備越陳越香的特性。有些山頭原料,新茶很好喝,但越擺越淡,就不適合做長期收藏的普洱茶。

其次要用傳統工藝,即不是現喝的工藝(現喝好喝的工藝,是「速成普洱」工藝),而是用普洱茶的半成品工藝來生產。

三是倉儲加工至關重要。因為普洱茶生產出來只是半成品,所以要經過倉儲加工才能變成成品。他認為,倉儲陳化能改變茶性,在香港、東莞那些高溫高濕的地方,通過激烈的微生物作用,能讓茶葉快速轉化,其轉化出來的茶性與昆明倉有很大不同,其屬於速成倉儲風格與體系。而昆明倉是典型的慢養倉,以比較平和而緩慢的微生物作用改變茶性,體現慢工出細活的倉儲風格特徵。

倉儲的三個層面:原料倉、流通倉與精品倉

倉儲有三個層面的東西,一是原料倉,這是料頭與生產廠家的戰略性收儲,以應對原料市場價格的波動,以及為拼配儲備原料。二是流通倉,其模式是倉儲兩到三年,最多七八年,然後大規模推向市場,其是快速流轉,走大貨的模式。而且其是一邊倉儲,一邊賣茶,只要有客人要,不管是新茶還是中期茶,都很樂意開倉放糧。第三個層面是精品倉。倉儲要大幅度升值,必須物以稀為貴,顯然不是大貨,而是精品才有長期存放的價值。大貨還是要在流通倉快速變現。天量的莞倉,為什麼賣不起價,變現難,其實就是搞混了流通貨與投資貨,大量的流通貨長期投資,這無疑是莞倉的悲劇!

昆明要打造繼香港、東莞之後的「普洱茶倉儲第三城」,沒有必要重複東莞走過的彎路,可以嚴格定義流通倉與精品倉,大貨存流通倉,以賣新茶與中期茶為主,有長期陳化價值的優質茶品入精品倉,以賣中期茶與老茶為主。

速成倉也可以出精品,但慢養倉更容易出精品。這就是昆明打造精品倉的優勢所在。昆明不但要重視流通倉建設,更要重視精品倉建設,只有足夠數量的精品庫存才能奠定倉儲新高度之地位,因此昆明要將精品倉作為核心體系與核心工程來打造,打造全球最有價值的倉儲投資高地。

慢養出精品,昆明倉引領倉儲新趨勢

現在茶界許多人構建的倉儲都是速成模型,即快速轉化、快速流通、快速變現。與三快模式不同的是,長期價值投資收穫複利的模型。許多人說昆明干倉轉化慢,時間不等人,這其實是速成思維,昆明倉的最大價值是靠倉儲二三十年,收穫最大的投資複利回報。光就中期茶而言,昆明與廣東各有千秋,說到老茶,茶葉長期放在昆明更安全,品質有保證。看來傳說中的爺爺做茶孫子賣之勵志故事,要在昆明實現了。

在產品,包括藏品都嚴重過剩的今天,慢養倉作為精品倉,正在悄然興起。如今同樣一批茶,放廣東,與放昆明,價格相差很大,昆明正在形成高端倉儲價值窪地。如今,普洱茶倉儲已是三足鼎立,即勐海是原料倉的高地,東莞是速成倉的高地,昆明是慢養倉的高地。至於流通倉這塊,勐海會形成原產地流通倉,東莞會形成速成流通倉,昆明會形成「互聯網+流通倉」。

昆明作為連接產區與銷區的橋樑,已經形成普洱茶電商與門戶網站的高地,白馬非馬將昆明稱為「普洱茶的信息之都」。作為普洱茶界最大的互聯網傳播、大數據與交易平台,中國普洱茶網與茶窩網建立了中期茶資料庫與交易平台,並在昆明市區建立了頗具規模的線下倉儲基地,致力於打造「互聯網+大數據物流分解倉」,將引領「互聯網+流通倉」進程。

二八與三七,將成為普洱茶產業發展的主流:倉儲二分精品收藏,八分大貨流通。三七,是指熟茶發酵到七分熟,三分留給老天后期轉化。

就倉儲而言,香港倉、大馬倉、東莞倉,不管其是濕倉、干倉,還是目前最流行的自然倉,都是速成倉,真正能長時間緩慢陳化、擁有二三十年實踐經驗的,唯有昆明倉。北方倉轉化也慢,但倉儲沒幾年,數據不夠。據悉,雲沐堂主人江濤將向業界首次公開昆明干倉三十年陳放數據,構建陳茶博物館、倉儲陳化資料庫。

從2015年起,普洱茶的倉儲進入了以東莞倉為代表的速成倉,以昆明倉為代表的慢養倉雙雄對峙階段。勐海作為原產地倉儲也會在未來迅速崛起,從而三足鼎立。將來茶界會形成共識,前發酵與綠茶化的普洱適合現喝及三到五年之內喝掉,速成倉的茶擺放五到十年進入適飲期,將主導中期茶市場,慢養倉的茶存放二三十年進入品飲期,將在老生茶與老熟茶領域佔據金字塔尖,並收穫投資的最大複利,從而使得「爺爺做茶孫子賣」由傳奇與傳說變成常識。

昆明精品倉的比較優勢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港倉與莞倉也可以藏出非常優質的茶來,其體現出不同於昆明倉的地域風格,也可以打造精品倉。

就中短期藏茶而言,以現在的倉儲技術,昆明與東莞、香港都很安全,如果以新茶、中期茶交易為主,都可以打造流通倉。但論長期藏茶,將茶葉放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昆明倉作為慢養倉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其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長期藏茶,昆明更安全,不需要採取多少人為干預溫濕度之手段,自然密封存放為主,省心省力,不容易將茶放壞。

二是慢工出細活,昆明倉的茶放了二三十年還很鮮活,香氣好,非常清爽。南方倉雖然具有圓潤厚滑之優勢,但北方人,以及不太會喝茶的人,可能不太適應南方倉的陳味,其更喜歡昆明倉乾淨清爽的味道。

三是茶葉放在昆明轉化慢,如果長期放茶,也就意味著時間成本與倉儲成本大,藏家考慮到這些成本,會有意識地挑選品質好,適合長期存放的茶葉進行存放。也就是昆明倉不像東莞倉、香港倉那樣進倉庫的茶良莠不齊,其從挑選茶品入庫長期存放時就嚴格把控品質,所以其經過長期存放後更容易出精品。

慢養倉的升級之路

前文江濤談到,優質的昆明慢養倉需要從原料、工藝與倉儲加工三方面入手來建設。

昆明倉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一些老茶人通過長期實踐,已經總結出一套較成熟的慢養倉體系。但由於2005起,「速成普洱」流行了十年,大量不利於後期陳化的原料用來加工普洱茶,加工也偏離了以前的半成品生產技術,採用了「速成普洱」生產技術,倉儲也是片面追求快速轉化。2014年起,隨著中期茶概念的崛起,茶界重新重視倉儲陳化與年份茶交易,普洱茶最大的核心價值——越陳越香受到尊重。

整個行業重新回歸越陳越香的正道,這是好現象。但要真正做到越陳越香,江濤認為要回歸原點,也就是2005年「速成普洱」興起之前的正統時代,用傳統的經典方式來選原料,來加工,來倉儲。

當然不是退回到原點,死守傳統不思進取。而是要在吃透傳統的前提下再出發。歷史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用2005年之前的傳統體系來打造昆明倉,堪稱昆明慢養倉1.0時代;之後是偏離正軌的速成普洱時代;2014年之後,重回越陳越香傳統,並對傳統進行改進與提升,讓昆明慢養倉進入2.0時代。

2.0時代,還是要圍繞原料、工藝與後期倉儲三個基本點來展開,通過吸收時代最新的發展成果,來打造升級版體系。

在原料方面,比如以前講等級,現在講山頭。那我們就要深入研究山頭茶的後期轉化問題,建立山頭茶陳化資料庫。

在工藝方面,以前是粗放式大工業生產,現在可以做到數控精細化生產,茶葉可以做得比以前安全、衛生,品質更好。比如熟茶發酵,可以研究怎樣讓益生菌大量繁殖,而雜菌盡量減少。發酵出來的堆子,如果雜菌極少,熟茶的味道就會很正,才出堆,也幾乎沒什麼堆味,養堆幾個月就可以喝。

在倉儲方面,也可以研究怎樣更好地營造益生菌的生長環境,控制雜菌的生長。

一般來說,好的原料、優異的工藝與良好的倉儲環境,能讓慢養倉的茶葉轉化得味道很正,並加快轉化速度。也就是一般的茶葉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轉化很好,原料、加工與倉儲控制很好的茶葉可能十年左右就轉化很好。其道理在於,後期倉儲可以改變茶性,先天不足的人需要更多的後天來培養,以去掉雜味,轉變成一個純粹的人,即陳化出純正的普洱茶味。而先天稟賦很足的人,在後天環境中稍加點化,可以進步很快,能更快地由半成品轉化成普洱茶成品。

此外,旅行倉也值得深入研究。比如,茶葉生產出來,拉到廣東擺兩年,再在昆明存放,其陳化速度加快,併兼具昆明與廣東倉儲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匠心,茶味——景德鎮
「抹茶味」的柴犬一秒洗白,我怎麼覺得像臭水溝里剛出來的呢?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