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秀雖講漸修,但並沒有完全否定「頓悟」

神秀雖講漸修,但並沒有完全否定「頓悟」

文/曾曉紅

神秀北宗一系的禪修方法以坐為禪,強調攝取心念,息妄除染,而妄心法縛,有所執著,「皆是障菩提道」,其禪法的立足點是漸修,強調通過拂塵看凈、凝心入定、住心看凈等過程,根據各人根基的不同,逐漸地達到證悟;惠能南宗一系反對於外著境,心有所染,強調要破除妄執,無心無物,無意於事。一切修行,自在無為,「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以「無念」作為其修行實踐的總原則,強調頓悟見性,以不著萬法、頓悟菩提為宗旨,禪學理論表現為一種「不道之道」,落實於禪行生活中,則以頓悟為唯一方式,取代了傳統的修行積累,成為一種任運自在的「無修之修」,表現為不假修習、直了心性的禪風。

神會為立南宗一系的頓悟法門為正統,提出:從達摩到惠能,南宗一系「從上六代以來,皆無有一人凝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我六代大師,一一皆言單刀直入,直了見性,不言階漸」,皆以念不起為坐,以見本性為禪,「所以不教人坐身住心入定」,攻擊神秀北宗禪法「法門是漸」,並判定南北宗的差別在於法門頓漸的原則分歧,而南北之異「皆為頓漸不同」。

其實,考察禪宗各位祖師的禪法,自達摩到弘忍的禪法,與神秀「凝心入定」的修行方法也多類似。

如《續高僧傳·達摩傳》載:「如是安心,謂壁觀也……然則入道多途,要唯二種,謂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塵障故,令舍偽歸真,凝住壁觀,與道冥符,寂然無為,名理入也。」「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不隨他教,與道冥符,寂然無為,名理入也。」達摩「凝住壁觀」的禪法,要求凝心、安心、住心,也屬於「凝心入定」一類的禪法。

二祖慧可也主張坐禪,《楞伽師資記》中,記載慧可略說之修道明心要法,即引用《楞伽經》《華嚴經》等經典,強調坐禪的必要性,主張「凈坐」「坐禪」的修行方法。

三祖僧璨的禪修主張,也可從《楞伽師資記》中說他「蕭然凈坐,不出文記」的記載中可見一斑。

四祖道信也主張「坐禪看心」,《傳法寶紀》也記載道信:「每勸諸門人曰:努力勤坐,坐為根本。」可見也是主張修定的。

五祖弘忍承繼道信的禪風,也主張坐禪修定,如《楞伽師資記》有「其忍大師,蕭然凈坐,不出文記」「大師云:爾坐時,平面端身正坐,寬放身心,盡空際遠看一字,自有次第。若初心人攀緣多,且向心中看一字」等記載,其坐禪觀想的修行也是「凝心入定」的一種方法。

綜上所述,從達摩到弘忍,幾乎每一個祖師都有教人坐禪修定的漸修方法,並非如神會所說:「從上六代以來,皆無有一人凝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神會為了使南宗頓教爭得正統地位,偏取頓悟一法,卻對歷代祖師禪法的真實面貌視而不見,其目的不外乎打擊北宗的禪門正統地位,以標舉南宗。

神秀北宗禪的特色,由神秀所撰《觀心論》及其所提出的「五方便門」之說,可知其主張修道證悟是有次第階段的。此一論點,成為神會攻擊北宗的目標,即所謂「法門是漸」。神會對南北的區分,重在頓漸二字,認為南北兩宗對禪修證悟方式見地上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即南宗講頓,北宗講漸;南宗講頓悟,頓修頓悟,頓悟頓修,所謂頓修,也是無修之修;北宗的漸,則是漸修,由漸修而漸悟,唯漸無頓。實際上神會為了確立宗派的需要,誇大了這種頓漸之別。

其實,禪宗以《楞伽經》為基礎,主張漸修,從達摩到弘忍是很清楚的。神秀繼承弘忍禪法,以「住心觀靜」「拂塵看凈」為標識,其具體做法是「凝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這無疑是漸修法門。

但神秀雖講漸修,但又不專講漸,並沒有完全否定「頓悟」。

神秀在《大乘無生方便門》中,就反覆強調了一念而解脫的「頓悟」,他說:「諸佛如來,有入道大方便,一念凈心,頓超佛地」,「起心思議是縛,不得解脫,不起心思議則離擊縛,即得解脫」。解脫與否,只在一念之間。

《大乘五方便》中也說:「悟則朝凡暮聖,不悟永劫常迷。」

《觀心論》更說:「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常明,絕三毒心,永使消亡,閉六賊門,不令侵擾,自然恆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悉皆成就。超凡證聖,目擊非遙。悟有須臾,何煩皓首?」以上種種都說明,神秀並不排斥頓悟,他所說的看心看凈,強調的是一物不見,看而無看,實際上與南宗的無修之修很相近。

張說在《大通禪師碑》中就點明,頓悟也是神秀的主張:「一念而頓悟佛身。誰其宏之?實大通禪師其人也。」普寂的禪法承自神秀,他也說過:「或剎那便通,或歲月漸證。總明佛體,曾是傳聞,直指法身,自然獲念。」可見,神秀一系的禪法並非唯漸無頓,所謂「北宗但是漸修,全無頓悟」這一說法,是不符合史實的。

此外,惠能南宗也並非全然摒棄漸修。惠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承認引導、啟發等教育作用和意義的。《六祖壇經》中就多處指出,儘管佛性本有,但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得到「善知識」的示道見性,方可「遇悟即成智」。後期禪宗的發展演變,「機鋒」「棒喝」的手段,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逐漸引導的過程。另外,惠能也是承認漸悟的,曾說:「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即漸勸,悟人頓修。」個人根機不同,則證悟佛法也是有區別的,這一點上,惠能與神秀的觀點是一致的。

摘自「大家精要」叢書之《神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想讀點《史記》,那麼看這本就對了!
和谷《人民日報》版散文集《秋聲》出版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