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輕人是如何被買買買拖垮的

年輕人是如何被買買買拖垮的

據說,如今80%的人都有負債。大多為年輕人。然而,你以為大部分人負債的原因是房貸車貸?

可怕的是,都不是,答案是:消費。

近期留意到一篇很火的文章:一位月入過萬的年輕人,是怎麼被買買買拖垮的?

花唄借唄京東白條京東金條,六千八千一萬兩萬,虛擬的額度,讓月入過萬的主人公,產生了一種相當荒唐的豪氣。由於花銷頻繁,信用卡10萬的額度也是一度摸到頂。

物慾爆棚,花銷無度,刷卡面不改色,到最後,他湊齊了所有想要的東西,卻毀了自己的生活。

落的最後,向身邊親朋好友借款收拾殘局,欠了人情。

當今,大家普遍對未來和經濟態勢抱有極大的樂觀情緒,所謂樂觀,也就是把寅吃卯糧進行到底,2005年就敢花2015年的錢買奢侈品,買新款手機,買車,滿足慾望,同時對未來信心滿滿,相信自己2015年能把這錢還上。「

還不清的賬單和每月固定增加的分期賬單,就成了每個月發工資前後令人惱怒的算術題。

腦里翻騰起千萬句的控訴,想想最大的緣由,還不是自己無知和無節制。

相同的起點,有的人活得越來越好,有的人活得越來越差。

作家毛南講過自己的故事:剛畢業那會,他有兩個壞習慣;熬夜和購物。熬夜,是為了打遊戲,結果是,第二天起不來,總是遲到,沒精神,工作也做不完。

工作還做不好,一年下來沒長一毛錢工資。

他也喜歡購物,但工資不漲又沒錢。怎麼辦?開信用卡,工行的、建行的、農行的……四五張,拆東牆補西牆,卡里的錢越欠越多。

三年下來,沒存到一分錢不說,還欠下四張信用卡,越滾越多,每個月發下來的工資還不夠還貸,而且一直循環下去。

他這才發現,從一開始,自己的生活就處於一種負循環的生活狀態:熬夜——沒精神——工作做不完——再熬夜,購物——沒錢——開信用卡——購物——又沒錢。

所謂的負循環,指的是當下的生活狀態、所作所為,對自己是透支的,而不是增值的。三個維度最能體現:工作、身體與金錢。你的態度決定了,你是在過有增值的正循環生活,還是在過透支的負循環生活。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

這個數據很驚人。因為有一大批的大學生,在還沒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前,就提前將自己的生活狀態拖進負循環之中。

一個真實的例子:廈門,一名華廈學院的大二女生,用手機拍下自己的裸體,在多個借貸平台貸下257筆欠款,總計57萬985元,無力償還,父母被威脅,裸照被散布,最後因各種壓力,花季少女燒炭自殺。

大部分超額消費都會帶來兩個後果:

第一,欠更多的錢,開更多的信用卡,把自己拖死。

第二,滿足欲升高,下次消費時,你必須花更多錢買更好更貴的東西,才能滿足你對消費的慾望,如此循環。

只有年輕人才會相信,越愛花錢的人越有錢!超額消費只會讓你變得更窮,僅此而已,不能給你帶來任何有意義的增值。

超額消費,就是負循環。

我們的生活狀態,通常都自帶反饋機制,且在不斷地自我加強,當你處與好的狀態下,所有的事情傾向於讓事情變得更好,如果是壞的狀態,事情就容易變糟,越來越糟。

就像馬太效應,要麼越來越好,要麼越來越差。

所以,同樣的起點,有的人越過越好,有的人卻越過越差。不是他比你更優秀,而是循環的狀態不一樣。

可以嘗試:延遲滿足

美國心理學教授勞拉·E·貝克把延遲滿足定義為:「等待一個更適宜的時間和地點來從事一個更誘人的行為或者獲得一個慾望中的物體。」

講人話就是,剋制自己的慾望,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學會等待。人的弱點,恰恰是急,急著過標配的生活,收入趕不上消費,就想到透支。

比如iPhoneX,1萬的月薪,有的人要立刻滿足,可能接下來的半年的時間內都要吃土,你又錯過了半年的發展時間,沒錢投資、沒錢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我的一位同學,研究生期間便賺了十萬,也沒多做什麼,就是接導師的項目,偶爾兼職,消費簡單,但這十萬,對剛進社會的人來說,起點大不一樣。而大部分的大學生,還在挖空心思,怎麼去提前消費。

正循環的生活只會讓你越過越好,永遠不要讓自己的生活無意義地循環。

案例出自知乎貞觀&國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合時代 的精彩文章:

節約的人富不了?這是我見過最牛逼的答案

TAG:合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