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是周總理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故鄉人民深情懷念他!周恩來祖居正在展出的「周恩來的故事」值得一看……

今天是周總理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故鄉人民深情懷念他!周恩來祖居正在展出的「周恩來的故事」值得一看……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今天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故鄉人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

以各種各樣的方式

緬懷這位一代偉人。

時間和記憶如同面前的這個廣場,

中間屹立著周總理高大的塑像。

多少年了,

周總理兩袖的清風如同散落的星輝,

滋潤了人間的正氣。

炯炯有神的兩眼正射出穿透歲月的光芒。

多少年了,

周總理的一身正氣如同散落的星輝,

穿過風雨和霧嵐,照亮無數人的心田。

今天,我們輕輕地喚著他的名字,

他的名字如星星如月亮一樣,

那麼明亮地升起在我們的心中。

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周恩來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偉大風範,感召和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他的許多故事,感動著人們的靈魂,深深地教育人們,也深深印在故鄉人的心中。

「周恩來是越文化蘊育出的一代偉人」

「周恩來是時代之子,又是民族之子。他既吸收了時代精神,掌握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同時又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從周恩來身上,人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看到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好品德。」紹興文史研究專家何信恩這樣說。

何信恩長期從事周恩來研究,對周總理懷有深深的崇敬之情。在周恩來誕辰120周年之際,他以「常思周」的名字寫下了一篇《植根於故鄉沃土中的參天大樹》來紀念周恩來總理,表達他對周恩來總理的緬懷和思念。

何信恩認為,周恩來是越文化蘊育出的一代偉人,並超越了前人,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紹興是周恩來的血脈之地,其父系親屬的全部根都在紹興。紹興周恩來祖居百歲堂陳列的世系表表明:周氏家族在紹興已有800多年歷史,傳到周恩來這一代為第20世,周恩來祖父、父親都出生在紹興,所有的親兄弟和堂兄弟都是紹興人。周恩來出身於世居紹興的書香門第。其高祖周元棠(字笑岩)雖科場不得意,在紹設帳授徒,卻「肆力於詩古文詞」的研究與創作,有《海巢書屋詩稿》問世,對越中山水有許多生動的描繪,給周氏族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曾祖周光勛(字樵水)也是秀才出身,生有五個兒子,合族共居。正如周恩來自己所說,他的家庭幾代祖先也都是紹興師爺。紹興具有培養與造就師爺特有的歷史、地理環境與經濟、文化條件:數千年的歷史積澱,造就了崇尚讀書、報效祖國的大氛圍,由紹興文化涵蓋的師爺群體,與紹興話、紹興酒一道縱橫全國,但不論到何地為幕,浪跡天涯,都不忘認祖歸宗。

周恩來一生深受紹興名人名士的影響。周恩來從小愛好文史,擅長作文,即淵源於周氏家族飽讀史書,以詩禮傳家的文化氛圍。少年周恩來熟悉故鄉先賢愛國為民的掌故:從大禹的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到勾踐的卧薪嘗膽,洗雪國恥,從陸放翁的《示兒詩》到秋瑾的《絕命詞》,無不熟稔於心,多次引用。對於歷代鄉賢中那些出類拔萃的大家,不論是王羲之、賀知章,還是陸遊、王陽明,直至現代的蔡元培、魯迅,他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多次讚揚大禹,號召人們學習大禹在向大自然的鬥爭中公而忘私的精神,認為中國歷代的統治階級都沒有學好大禹治水這一課,只知遏制,不知利導,因而必然失敗。

他十分崇尚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發憤圖強的精神;他深受陸遊憂國憂民思想和崇高情操的啟迪;他從童稚時代起就非常崇敬「巾幗英雄」秋瑾;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十分敬重比他大30歲的越中名士蔡元培先生。在眾多紹興籍的名人中,對周恩來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魯迅先生。周恩來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成為周恩來一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也成為周恩來人格的光輝寫照。

何信恩說,周恩來的道德修養之所以能達到這麼高的境界,是他的共產主義世界觀和他自身具有的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精華交互作用的結晶,即大公無私與仁厚淳樸的結合,再加上淵博的學識,便造就了周恩來完美的道德修養。這種完美的道德修養的內涵是:愛國、為民,其外延則是:刻苦、勤政、剛毅、謙恭。這是為千百萬人所稱道的周恩來風範與周恩來魅力的源泉所在。

最近幾年,何信恩每年都要寫篇萬字左右的文章紀念周恩來。他說,作為一名紹興鄉土文化研究者,他心中無比懷念周恩來。他將努力學習研究周恩來精神,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周恩來總理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一生我都崇拜周總理」

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從春節開始,紹興周恩來紀念館就在周恩來廣場推出了「為民、務實、清廉——周恩來的故事」展覽。展覽用圖文並茂的形式選編了20多則故事,反映了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一心為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巧拒老部下的禮物」「樓外樓三付餐費」「為人民服務」等故事雖小,卻真切、感人、耐讀、好記,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看。

連日來,許多市民和學生專程到周恩來紀念館和周恩來紀念廣場,緬懷人民的好總理。

「周總理沒有走,他就活在我們的心中。」家住越城區的沈利子老人在參觀了「周恩來的故事」展覽時這樣說。老人說:「總理走那年,我才20多歲,40多年了,我時常想起總理,時常到周恩來祖居來看望總理。總理真好,真的偉大,我一生都崇拜他!看了總理的故事展覽,我心中更加思念總理,總理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楷模。」

市民董關夫和妻子上午9點來到周恩來紀念館,一直到12點也捨不得離開。他說:「我們夫妻來看望總理,就是為了表達心中對周總理的崇敬。總理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我們每一個人,做人做事都要向總理學習。」

家住越城區青藤社區76歲的退休教師徐光佩每年都要多次來周恩來祖居緬懷周總理。昨天上午,身體剛好轉的她又來到周恩來紀念館。「知道今年是總理誕辰120周年,所以一定要來看看周總理。周總理是我一生崇敬的人,每次來這裡,我心中就感到明亮而又溫暖。」

紹興文理學院學生李思航昨天到學校報到後就趕到周恩來祖居參觀,她說,心中一直崇拜周恩來總理,上學第一天專程來參觀周恩來祖居,為的是表達自己心中對總理的緬懷和思念之情。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一位市民思念周總理的情結

周總理的祖籍是紹興,紹興人對總理更懷有深厚的感情。80歲老人金雪政在周恩來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前寫了一篇《我與周總理的緣分》,表達自己對周恩來總理的無限思念。

金老說,「總理來到紹興那年(1939年),正是我出生的那年。那一年,總理來紹公幹後看望他的表弟,總理的這位表弟就是我的鄰居。總理表弟家住子餘路清風裡十號,我家住清風裡一號。聽長輩們說,當時總理一隊人馬走過我家門口,我們一家人都站在門口看熱鬧,大家都看到了周總理,感到格外親切。」

金老說,自己曾親眼看到周總理。「1957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率團訪問中國,周總理陪伏羅希洛夫到杭州。當時我有幸在杭州慶春街鹽橋橋上看到總理車隊,距離僅一米遠,總理乘敞篷車微笑著向我們親切揮手,當時,我看到總理濃黑的眉毛,風度翩翩,就跟畫像上一樣,心情格外激動。周總理和伏羅希洛夫同車,第二部轎車副駕座上是賀龍元帥,戴著墨鏡,頭伸出窗外向大家致意。車隊過後,我們立即趕到杭州飯店(昭慶寺廣場),再次看到了敬愛的周總理,這真的讓人一輩子難忘。」

金老告訴記者,「1961年建黨四十周年時,我奉調至大坊口紹興展覽館籌建紹興黨史展覽會,其間收集資料,得到王貺甫獻出的周總理寫給他的一封信,普通的信封,信紙抬頭的稱謂是『貺甫表弟』,其中大概的內容是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等,下面落款『表兄恩來』。這封信在當時的黨史展覽會上展出。這讓大家知道總理在紹興還有親戚。」

「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是,我們金家是周總理家的墳親,在平水唐家嶴的祖墳,就是金家人看護的。」金老動情地說,周總理今年誕辰120周年了,在這個日子裡,故鄉人民更加懷念人民的好總理。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周恩來的故事(選登)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2歲那年,周恩來隨著伯父來到了東北,進了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一天,周恩來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進了租界地閑逛。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一旁哭訴,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替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頓。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從租界地回來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才解開了謎底。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明理而讀書」……

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啊!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巧拒老部下的禮物

有一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龍飛虎託人給總理送來一筐橘子,很新鮮,說請老首長嘗個鮮。

總理見到橘子,說:「我不要。」

大家勸:「已經送來了,還能再送回去呀!」

總理說:「你們問問這一筐多少錢?」

趙秘書打電話問過之後,報告總理:「一筐25元。」

總理吩咐:「你給他寄50元去。」

趙秘書說:「是25元。你多寄他會退回來的。」

總理說:「就寄50元,多餘的錢叫他處理,不這樣做就制止不了他。我多付錢,他以後就不會再送來了。」

果然,龍飛虎以高出一倍的價錢「賣」給總理一筐橘子,以後就再也不敢給老首長送東西了。他說:「送東西就等於敲總理竹杠,誰還敢送啊?」

樓外樓三付餐費

1973年,周恩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即將離開那天,總理說此次隨行人員很辛苦,要請大家去樓外樓吃個飯。樓外樓飯店的員工聽說總理要來都很高興,精心準備拿手菜,把面朝西湖的餐廳打掃得窗明几淨。

中午,周總理和隨行人員來到樓外樓就餐,他熱情地與大家碰杯,感謝他們圓滿完成了這次接待任務,還向隨行人員熱情介紹西湖醋魚、油爆大蝦、叫花雞等特色菜。大家吃得興高采烈。

飯後,周總理讓秘書去結賬,省里的同志忙說:「不必總理付了,由我們地方報銷吧!」總理聽了說:「今天我請客,當然我付錢啰!」飯店員工知道若不收錢總理會生氣,就收了10元錢。周總理說:「這許多菜,10元錢怎麼夠?一定要按牌價收足。」經理和廚師商量了一下,又多收了10元錢。

誰知事情還沒有結束。在去機場路上,總理覺得20元錢還是不夠,又留下了10元錢讓省里的同志轉交給樓外樓飯店。捧著周總理留下的飯費,飯店員工被感動了。大家決定聽從總理按價收錢的吩咐,把當日餐費按牌價單結算。大家給總理寫了份詳細的清單,附上多餘的錢,一起寄回了北京。

周總理坐公交車

周總理心繫百姓,老百姓的困難,就是周總理的心事。1954的冬天,周總理聽說北京的公共汽車很擁擠,老百姓坐車很困難。一天下午五點多鐘,正是乘車高峰,周總理對秘書和衛士說:「群眾反映此刻坐公共汽車很擁擠,等車要一兩個小時,此刻咱們去了解一下狀況,你們不要通告保衛部門。」

周總理一行三人來到北京圖書館附近的汽車站,人確實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車,周總理才最後上去。車裡人很多,已經沒有座位,周總理往車裡走了走,抓住吊環,汽車開動了。一開始,人們都沒有注意。過了幾分鐘,一位乘客發現了總理:「哎呀!這不是周總理嗎?」頓時,車裡沸騰起來,許多人站起來給總理讓座,不少人往他身邊擠,有的人還把手伸過來要和總理握手。秘書和衛士都十分著急,怕把總理擠倒。周總理揮著手大聲說:「請坐,請坐,別擠!」這時,一位乘客擠過來,握著總理的手激動地說:「總理,您那麼忙,怎樣還來坐公共汽車?」周總理笑著說:「我也來體驗一下你們的生活嘛!」

回去後,周總理針對這個情況召開專門會議,後來國務院機關和一些企事業單位改用大轎車接送員工上下班,以減少公交車的壓力。

真摯的夫妻情

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夫妻情誼,在中國一向是被人們奉為楷模的。但因為工作的關係,他們經常是聚少離多。

那是抗美援朝結束後,有一次周恩來在外面一個地方工作了一夜。天亮時,他走出樓門活動活動,欣喜地發現下雪了。面對這紛紛揚揚的雪世界,周恩來無言地站立了片刻。然後他吩咐衛士:「給大姐打個電話,請她來一下,我有事情要跟她說。」

衛士以為有什麼重要事情,趕緊往西花廳掛電話。接到衛士的電話,鄧穎超急匆匆地趕來了。一進門,她就問:「什麼事呀,恩來?」

一見到鄧穎超,周恩來邊穿大衣邊走:「出去說,我們邊走邊說。」

鄧穎超問:「到底什麼事呀?」

「請你來踏雪。」周恩來一本正經地說。

「啊?我以為是什麼大事。」話雖近於嗔怪,但語調卻是欣喜的,鄧穎超充分沉浸在這美妙雪景的感動中。

周恩來深情地分辯著:「這事也不算小呀。你是喜歡踏雪的,可惜下雪的時候不多,我們一起踏雪的機會更少。」

被事業和感情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一對夫妻,在這飄雪的清晨漫步,形成了一道溫暖的風景線……

「我是紹興人,今天第一次看到紹劇」

紹劇又稱紹興大班、紹興亂彈,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周總理四次觀看紹劇,還多次把紹劇推薦給外賓及中央領導同志觀看,這在紹劇藝術歷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

1957年12月,周恩來陪同外賓觀看了紹劇《大鬧天宮》。演出結束後,周總理陪同外賓上台,向紹劇團贈送花籃,祝賀演出成功,和演員們一一握手,稱讚說:「你們演得很好,外賓看了很滿意。」他還風趣地說:「我是紹興人,今天第一次看到紹劇,是陳老總介紹的。」周總理詳細地詢問了紹劇的主要唱腔、特點以及還有什麼傳統唱法等等,演員們一點都不感到拘束,簇擁在總理身邊,回答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周總理還親切地問了幾個演員的年齡,當得知一個小演員只有八歲時,他關切地說:「要好好培養,要培養接班人。」這個小演員叫小六齡童,周總理將他抱在懷裡和大家合影留念,臨別時,周恩來一面和大家招手,一面熱情洋溢地說:「歡迎你們到北京來。」

「為人民服務」

敬愛的周總理胸前也戴了一枚毛主席像章。這枚紀念章上,三分之一的地方是毛主席頭像,三分之二的地方是毛主席書寫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

有一回,周總理去廣州,賓館裡的女服務員膽子挺大,要跟周總理換像章。那時候,如果能得一枚好像章,是一件了不起的收穫。周總理笑著說:「你喜歡我戴的這枚,好啊,那就送給你。」一聽這話,姑娘趕緊自己動手摘下了周總理戴的像章,又把自己戴的那枚毛主席頭像紀念章給周總理別在胸前。到了晚上,周總理又把那枚毛主席頭像紀念章摘下來,仍然換了一枚為人民服務紀念章戴在胸前,這枚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紀念章一直戴到他去世。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充分體現了敬愛的周總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周總理偉大一生的光輝寫照。

還有14個故事

你可以去周恩來祖居(紀念廣場)

去看看

來源:紹興晚報

作者:首席記者 周能兵 撰文/整理(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編審:Soso

紹興晚報∣一個值得關注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紹興晚報 的精彩文章:

除夕,你是否收出了壓歲錢?有觀點認為:壓歲不能只用「錢」!你怎麼看?
你好,2018!千百個夢想,新年出發!紹興市民講述新年新願景……

TAG:紹興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