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歲通天帖》:中國書法風格的變遷與繼承

《萬歲通天帖》:中國書法風格的變遷與繼承

《萬歲通天帖》是國家一級文物,一睹真容並非易事。正在省博物館展出的《萬歲通天帖》應廣大觀眾的強烈要求,將展期延至3月11日。那麼,《萬歲通天帖》為何如此受觀眾青睞?在中華三千年的書法史上具有怎樣的價值?對後人究竟有何影響?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本次展覽策展人董寶厚表示:「《萬歲通天帖》歷經千年歲月,保存至今實屬不易。《萬歲通天帖》承載的歷史信息是獨一無二的,其藝術價值是不可替代的。」

《萬歲通天帖》

琅琊王氏一門28人集體創作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萬歲通天帖》尚存王羲之 《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廿九日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等七人十通書翰,卷幅上尚有火焚痕迹,表明這件國寶曾歷經滄桑。

董寶厚告訴記者,這件書法作品是唐代鉤摹的一組王羲之家族的字跡,可謂這一書法世家的墨寶集成,在唐代稱這全組為 《寶章集》,因其鉤摹於公元697年,即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宋代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七著錄,稱這殘存的七人十帖連尾款的一卷為 《萬歲通天帖》。《萬歲通天帖》中首推王羲之的《姨母帖》與《初月帖》,因為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是承前啟後的書壇巨擘,是引導中國書法產生巨大飛躍的歷史性人物。

王羲之生前便頗有名氣,但他真正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卻是在唐代。因為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為獲得《蘭亭集序》,他甚至不顧帝王體面,命御史蕭翼假扮客商,從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禪師的弟子辯才的手中將有「天下第一行書」之譽的《蘭亭集序》騙到手,並將《蘭亭集序》作為最重要的陪葬品帶入自己的昭陵。唐太宗喜好王羲之書法,朝堂上下一致效仿,王羲之墨寶被炒成天價,民間流傳的王羲之真跡日漸稀少。迄今為止,世間已無王羲之的書法真跡了。

其實,《萬歲通天帖》不是王羲之一人的書法,而是書法世家琅琊王氏一門28人集體創作的。王羲之的祖父王正,父親王曠,伯父王導、王敦,岳父郗鑒均為當世權貴,且以書法見長。王羲之早年師從衛夫人學書,其母即衛氏,因此世人懷疑這位衛夫人可能是王羲之母親的姊妹,乃其姨母。姨母去世時,王羲之悲痛欲絕,留書傳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小康網 的精彩文章:

《經典詠流傳》成熒屏「爆款」 學者稱不意外
美參議院在院子交界堆雜物遭鄰居毆打 斷六根肋骨

TAG:中國小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