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王伐紂並非「正義之師」?他在戰爭中都得到了什麼

武王伐紂並非「正義之師」?他在戰爭中都得到了什麼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大冣樂戲於沙丘,(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無獨有偶,在《韓非子·說林》和《語衡·語增》中,也提到了商紂王「酒池肉林」、「長夜之飲」的事迹,人們多以此為教條,斥責一些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行徑。

武王伐紂並非「正義之師」?他在戰爭中都得到了什麼

雖然有諸多古籍對紂王此舉進行了批判,諸如《漢書· 張騫傳》、《晉書·江統傳》之流,但後人還是理智地對他是否真地做出了這種事保持著懷疑態度——可惜,天不佑紂王,竟然讓考古學家把證據都給挖了出來。

1999年,在今河南省偃師商城內,人們發現了大規模的石砌水池遺迹,這就是《史記》等諸多古籍中所記載的商代帝王池苑。這水池長達130米,寬約20米,深約1.5米左右。在古代,偃師一直是大城,附近有諸多水井,人們可就近取用,這池子自然不是用來提供水源,而是供人玩樂的。如此說來,這商紂王還真就是一個生活糜爛、胡作非為、無恥下流的胚子,也難怪頂不住周武王的大軍了。

武王伐紂並非「正義之師」?他在戰爭中都得到了什麼

《孟子·離婁上》有云:「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

「吃瓜群眾」歷來有個誤區,即一個人打垮壞的、邪惡的,那他就是好的、正義的,而少有人能夠冷靜的思考:其實敵人的敵人,不見得就是你的朋友。換言之,商紂王的確荒淫無道,自毀家國,但武王出兵的動機、目的,也決非武王集團所標榜的替天行道那麼簡單。現在,我們來看看武王方面,從這一場堪稱浩大的、意義空前的「革命」中,能夠得到些什麼。

武王伐紂發生在公元前1057年,對我國歷史而言,的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事,史學家一度將其稱為「武王革命」,對武王舉措持褒揚態度。武王伐紂並非「正義之師」?他在戰爭中都得到了什麼

無論雙方的動機、目的何在,戰爭總是會給人們帶來痛苦、離散,但戰爭貫穿著中國歷史,甚至於世界歷史,原因只在於「利益」二字。馬克思說過,戰爭自從有私有財產和階級以來就開始了——其實還應該再往前推一點,自人類出現,人們便已經和其它的動物爭奪生存資源,而發展到武王伐紂,不過是戰爭的對象由異類變成了同類。

「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疆抱其樂器而奔周」,周武王終於覺得機不可失,號召諸侯,宣告「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王召周公旦曰:『嗚呼!商其咸辜,維日望謀建功,謀言多信,今其如何?』周公曰:『時至矣,乃興旺循故』。」

所以,武王伐紂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般是興「正義之師」,它不過是一次政治上的博弈和經濟上的殘酷掠奪,所謂「正義」,不過是借紂王暴虐之東風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辜鴻銘的歷史地位?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
其實多爾袞並不是膝下無子,他的兒子也許比順治更適合做皇帝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