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你們的特別信任,她們
GIF
春暖花開的三月
因為一個節日
國際婦女節
而顯得格外美麗
大家也更願意將其稱為
女神節
GIF
如此美麗的日子
我們本該以
葡萄美酒夜光杯
的歡快儀式去慶祝
然而
今天
小編卻想和大家分享
她們的故事
……
小編心語
前不久,小編在朋友圈相繼看到我院3位女醫生的故事,看完後,心情難以平靜。她們對患者無怨無悔的付出,讓小編好生心疼。
分享她們的故事,小編也是糾結了很久。因為,我不是為了標榜她們,而是為她們的情懷所感動。
所以,在這樣特別的日子裡,請允許小編曬出這最真實的故事,最本能的情懷——
全程站著為患者看病的內分泌科醫生
3月5日,在內分泌科門診,出現了特別的一幕,朱曉暉醫生全程站著給患者看病,站姿格外挺拔。不一會兒,她有點撐不住了,貼心的同事給她搬來了一個高於診室電腦桌的箱子。隨後,寫病歷、問診,朱醫生都倚靠著這個箱子進行。
為啥要站著?就診等候區內,來複診的患者再清楚不過了,因為上周,朱醫生爽約了,一天最多可以看120多個患者的朱醫生,因為扛不過腰椎間盤突出的猛擊,累倒了。
「年前,朱曉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就犯了,捆著護腰堅持上了一天門診後,終於躺在床上起不來了。這次發病癥狀比以往嚴重,我能用的法子都用了,但效果不理想。」老年醫學科主任王軍是朱曉暉的愛人,他的體貼入微是醫院人盡皆知的,可這次,王主任也沒轍了。家中無人幫忙照顧,他只能委屈朱曉暉一個人在家。因為不能起身上洗手間,朱曉暉非得等王軍下班回家才能喝上水。
「春節過後迎來患者就診高峰,無論門診還是病房,同事們都非常忙碌辛苦,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辜負了好多門診預約挂號的病人,內心非常焦慮不安,在此只能對同事和病人朋友說聲抱歉……」這樣「天經地義」的休息,在朱曉暉眼裡竟然充滿著歉意。
內分泌科聚集著糖尿病、甲亢等慢性病患者,不僅有慕名而來的新病人,還有很多信賴朱醫生的老病人。「她的病人太多了,大家要等她來啊!」在王軍眼中,愛人朱曉暉最值得尊敬的身份是「朱醫生」,她是科室的棟樑,醫院的主力,患者的寄託。「這份對患者負責的執拗,我能理解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督促她中午稍微休息一下。」這份感同身受的理解,讓王軍陪著醫生愛人一起堅持。
▲ 女醫生的醫者情懷,需要患者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來成全。
「過山車式」工作的心血管內科醫生
「從一點一刻被電話驚醒,到二點二十分完成急診冠脈內支架置入術,六十五分鐘的時間,從酣睡到高度緊張興奮,其中的甘苦唯有醫護人員和家屬知道。原以為,可以回家休息了,群里又發來另一外院轉來的心梗病人,等待家屬決斷中……」這段話來自年初七,心血管內科盛紅專醫生的朋友圈。然而,「過山車式」的刺激強度,卻是這20多年來,盛醫生工作的常態節奏,且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
「當聽到『急性心梗』等字眼時,我會本能地聯想到心肌壞死、生命流失,所以,不會考慮鉛衣的沉重,更不會顧忌射線的多少,從睡意朦朧到將興奮提高至100%,我早已經適應這樣的節奏了。」
儘管救人性命於危難時刻的介入手術醫生,往往扮演著無名英雄的角色,可這在喜歡挑戰醫學高峰,一心只想做一名好醫生的盛紅專眼中,這是自身價值的實現。「我不需要患者記得我的姓名,只知道是通大附院救了我的命,這就夠了。」樸實的話語映照著盛紅專行醫的初心。
做介入手術,「吃」射線是家常便飯,盛醫生不怕嗎?當然害怕。去年職工體檢時,為了讓自己少「吃」一次射線,她竟然拒絕了CT檢查。可當穿上鉛衣後,為了讓手術效果更好,盛醫生又總將射線拋諸腦後。這份對技術苛刻和對患者負責的態度,雖然委屈了自己,卻成就了她在白色戰場上激戰的底氣。10公斤的鉛衣與50公斤的身軀,是多麼讓人心疼的對比。
▲ 女醫生的醫者情懷,需要內心堅定信仰的支撐。
拄著拐杖上班的呼吸內科醫生
「其實,我很不提倡帶病堅持上班,但自從年初五來上班後,我覺得我無法撤退了。還好,同事們都格外地照顧我。」呼吸內科李軍醫生,從初五開始都是拄著拐杖在堅持上班。
年前,李軍在給患者做完一例右心導管檢查、肺動脈造影手術後自己發熱了,因為發熱頭暈的緣故,下樓梯時不慎摔倒,導致右足距骨外緣撕脫骨折,需要在家卧床,抬高下肢一個月才可恢復。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李軍恢復得很好。
「年三十至大年初四,醫院門急診收治患者10059人,與2017年春節同比增長23%」「呼吸監護病區9台呼吸機滿負荷運轉,這是2008年成立病區後從未有過的」……在呼吸疾病爆發,同事們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科室已經有位同事病倒了,在家休息的李軍內心十分不安。
了解到年初五那天只有馮健主任醫師單挑呼吸內科專家門診,李軍再也不能安心休息了。說服了心疼她、要求她繼續休息的愛人,大年初五那天,她拄著拐杖,按時出現在了人潮洶湧的門診。馮主任看到後,「埋怨」李軍不遵醫囑好好休息,但由不得半點勸說,他倆就一起迎戰「春運版」的就診大軍。其實,李軍才休息了10餘天,一天門診結束後,她明顯感受到了腳部的疼痛,但她沒和任何人說起,繼續投入到常規的工作中。
「像氣管鏡這樣需要長時間站立的手術,以及需要奔波的院內會診等,同事們都主動幫我分擔了。2月21號,王曉燕醫生還替我值了夜班。同一個醫療組的同事們對我更是多多照顧。」拄著拐杖上班,愛人每天專車接送,又得到同事們如此的悉心呵護。儘管骨折無法如期恢復,但還是能幫助同事們減輕一點工作負擔、幫助一些患者解決部分疾苦,李軍安心多了。
▲女醫生的醫者情懷,來源於志同道合者的鼎力相助。
小編心語
其實,這3位女醫生只是我院2300多名女職工的縮影。更多的「美麗」「善良」「全力以赴」都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默默上演。
世界那麼大,她們也都想去看看,但是患者那麼多,怎麼能離開。據了解,3月5日,我院門急診量近7000人次。滿負荷的工作現狀,「逼迫」著她們和男同胞們並肩作戰。因為介於一些患者的特別信任,這些醫生甚至不顧身體狀況而將救治患者放在首位,這樣的醫者情懷,令人含淚感動。
當然,她們的健康,牽動著院部、家人和廣大患者的心。醫院一直堅持以尊重患者和醫務人員權益並重的管理思路,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和關心員工的措施。而在未來的日子裡,院部會傾聽大家的心聲,結合實際需要,推出更多關愛職工的個性化舉措,讓她們以最健康美麗的狀態履行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
美麗的三月季,讓我們將滿滿的謝意和祝福獻給醫院裡的「美麗」女士。感謝她們將愛和責任給予了性命相托的患者。這是難言的感動,這是醫學的溫度。
好 消 息
供稿 | 黃琳
專業審稿 | 高建林 王志偉 仇永貴
圖片 | 王軍 薛曉慧 邵勇林
編輯 | 黃琳
責任編輯 | 施琳玲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獲得授權
???
『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
官方微信平台
挂號繳費免排隊
報告結果手機查
眼科
急診醫學科
▲
通大附院優秀專科微信展示(一)
敬請關注


※發熱了到底怎麼辦?答案在這裡
※當臘八遇上暴雪,那種酸爽你想好怎麼應對了嗎?秘籍在此
TAG: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