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引進350名德國科學家,每天只給6美元:美國太黑了!

引進350名德國科學家,每天只給6美元:美國太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盟軍對德作戰剛剛結束,美國便著手制定並實施了一項旨在將德國科學家與技術專家輸入國內的計劃。1945 年 6 月,美國陸軍部總參謀部召開了討論制定「輸入德國科學家計劃」的內部會議。7 月 20 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式批准了該計劃,並給計劃賦予了一個代號——「雲遮霧繞」。25 日,陸軍部將計劃擬輸入的科學家與技術專家人數確定為「不超過 350 人」。

當時美國儘管意識到引進德國科學家的重要性,但由於當時戰時環境的限制,並沒有大搞的念頭。當時美國民眾尚未從對納粹同仇敵愾的氛圍中走出來。美國《星條旗報》曾這樣宣傳:「在內心裡、身體上、靈魂深處,每個德國人都是希特勒…不要和希特勒做朋友。不要有憐憫心…如果你在德國城鎮里向一個美麗女孩或者盲童低頭…就是向希特勒和他的血債低頭。

在這樣的氛圍下,美軍一方面對「雲遮霧繞」計劃嚴加保密,怕民眾知曉,另一方面計劃的臨時性色彩很明顯。例如規定引進的科學家不能是戰犯;科學家只能一人進入美國,不能帶家屬;工資每日6美元,最高不得超過10美元,等同於下級軍官;美國對德國科學家進行「臨時」利用,一方面可以「縮短對日戰爭的時間」,另一方面則希望以此促進美國戰後軍事技術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從當時的德國科學家心態來說,他們還真是想去美國。正如一位德國火箭專家曾經解釋道:「我們鄙視法國,我們害怕蘇聯,我們不相信英國人能負擔得起我們,因此我們選擇了美國。」但等一些德國科學家到了美國,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當時的美國對德國科學家並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首先是工作環境不佳,尤以懷特基地的科學家為甚。例如噴氣飛機研究專家西奧多·佐貝爾到了懷特基地之後,發現不僅美方提供給的研究經費非常有限,就連相應的研究設備也是從德國搬運回來的舊設備。陸軍航空隊官員甚至連筆和紙也不提供。其次是對美國將其家屬留在德國不滿。

例如德國火箭專家黑爾姆特·格羅特魯普由於不希望和妻子以及兩個孩子分開,原本在美佔區的格羅特魯普最終選擇了投奔蘇占區。美軍甚至以維護安全為由禁止科學家與其家屬通信,對許多科學家家屬來說,從美國寄回的工資是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通信的延遲性常常使他們失去生活保障。這種情況令德國科學家感到憤慨。

1945年9月20日,第一批「雲遮霧繞」11名科學家就順利到達美國其中就包括馮·布勞恩。然後100 多名火箭專家也到達美國。然而在計劃實施 6 個月後,只有 160 名德國科學家通過該計划進入美國,連計劃制定之初規定的最高人數限制——350 人——的一半都未能達到。由於本身的缺陷以及戰後形勢的轉變,促使「雲遮霧繞計劃」在實施了短短几個月之後,便由於各種原因陷入停滯的泥淖之中。這迫使美軍不得不策劃更完備的德國科學家引進計劃——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曲別針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日本1月部署首架F35:1年裝備9架再看中國心都涼了
4名美軍特種兵被圍殲:人死了還要挨幾槍,攝像頭全錄下來了!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