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照顧腦癱孩子、幫聾兒康復訓練……今天是東莞這些女神的節日!

照顧腦癱孩子、幫聾兒康復訓練……今天是東莞這些女神的節日!

3月8日是「婦女節」。南都記者昨日獲悉,東莞共有7名女性被評為「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包括東莞市渝星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饒彬渝、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腦癱部部長何寶鶯等等。

其中,東莞市渝星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饒彬渝,其兒子小良患有聽障。十餘年來,饒彬渝歷盡艱辛,終於使小良成功康復,從而找出了一條聾兒語言康復之路,並成立康復機構,至今共幫300多名聾兒走出無聲世界。

「廣東省三八紅旗手」事迹一

她的努力 讓聽障兒子成為康復典範

2002年2月,年僅兩歲的小良被查出聽力障礙(聾啞)。突如而來的噩耗讓饒彬渝在醫院當場暈倒。此後,朋友、家人均勸她放棄,但她沒有。

東莞市渝星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饒彬渝

饒彬渝打聽到,只有為小良植入人工耳蝸才能進行語言康復,才有張口說話的希望,但植入一個人工耳蝸就需要近30萬元。她東借西挪,四個月後終於湊夠費用,為小良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蝸。但人工耳蝸只能聽到聲音,不能明白聲音的意義,不能馬上說話,必須接受康復治療。

得知深圳有一家康復中心,饒彬渝每天帶著小良從東莞黃江坐公交車前去深圳市康復中心,每天來回的路上就長達4個小時。由於經濟拮据,她省吃儉用,有時一天只吃一餐,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來為小良康復。長期的奔波勞累,讓饒彬渝患上了心肌炎,並曾多次痛得暈倒在公共汽車上。

饒彬渝查閱了大量書籍,到北京、廣州、廈門等地參加培訓,向專家、教授求教,掌握專業康復知識。憑著偉大的母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饒彬渝邊學邊教,時刻陪著兒子,從看到的每一種動植物,到每一張圖片等等,她都結合聽覺和視覺,讓小良理解、發音。在家裡,她把所有的物品都標上標籤,並反覆地教小良。功夫不負有心人,2003年10月的一天,小良摔了一跤,邊哭邊喊:「媽……媽……壞了,壞了。」兒子終於開口了!饒彬渝顧不上小良流血的膝蓋,緊緊摟著他,流下了喜悅的淚水。

如今,小良已順利上了高一,且掌握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學校舉行文藝匯演時,他還擔任英語節目主持人。小良的語言康復成了華南地區最好的典範。饒彬渝曾被邀請到北京參加中殘聯及澳大利亞大使館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福建、廈門、廣東等多個省市的殘聯康復中心相繼邀請她去交流分享經驗。

成立康復機構 幫300餘名孩子走出無聲世界

小良的改變,讓一些有著同樣聽障孩子的家長聞訊登門拜訪,並請求幫助他們孩子康復。饒彬渝對這些家長感同身受,她毅然收下了一個、二個、三個孩子…她帶著這些孩子和小良一起康復訓練,同吃同住。那些孩子漸漸也懂得了分辨聲音,開口說話。

東莞市渝星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饒彬渝

為了讓更多的聽障孩子走出無聲的世界, 2004年,饒彬渝決定在自己家裡成立康復中心——「東莞市渝康聾兒康復中心」。她繼續深造兒童教育本科學歷,招聘師範學院的畢業生為助教,並經常前往廣州中山醫學院的耳鼻喉科教授專家求教,專門學習聽力、語言知識。

幾乎每一名家長為孩子裝上了20多萬的人工耳蝸後,已經與饒彬渝一樣債台高築。大部份家長難以支付康復費,她就先讓孩子留下,因為孩子們語言功能的最佳時期是6歲前,如果錯過,將影響他們的一生。有些家長欠下學雜費後查無音信,但饒彬渝只是笑著說:「他們也困難吧!」

一位已在中心康復的孩子在家玩耍時耳蝸被人搶了,家長為無力購買新耳蝸而發愁。饒彬渝即刻奔走相告,發動各界捐款,幫孩子購置了新的耳蝸,家長感動得跪下雙膝:「饒老師的恩情今生還不了,來世再報答。」

至今,國內外共有300餘名聽障孩子在東莞市渝康聾兒康復中心康復,走出無聲的世界,回到正常的學校學習。

「廣東省三八紅旗手」事迹二

她是腦癱孩子最親的「寶媽媽」

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何寶鶯被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挖」去擔任腦癱兒童的教師。第一次看到那些不會走路、還流著口水的孩子,何寶鶯驚呆了:這與幼兒園活潑可愛的孩子怎麼比啊?

此後,何寶鶯愁得幾天都吃不下飯,理智告訴她,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但是,同情心讓她沒辦法捨棄這些孩子。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她留了下來。直到現在,看著中心的孩子們,何寶鶯常常欣慰地想:「這也許是上天的安排。」

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腦癱部部長何寶鶯

初次接觸腦癱孩子,何寶鶯手忙腳亂。無論是和孩子相處的方式,還是業務知識與操作手法,她不懂就問,並閱讀大量腦癱專業書籍,同時請醫生或康復師手把手地教她。2006年,中心開始推行引導式教育,決定派何寶鶯赴香港取經。由於是教育專業人員,在涉及到康復專業知識時,她感到非常吃力,但她沒有退縮,而是專心記下全部的學習筆記,並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詢問授課教師。2007年11月,何寶鶯取得了香港「耀能協會」頒發的引導式教育資格。

但回來後,在推行引導式教育的過程中,何寶鶯又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家長不支持,治療師不理解引導式教育理念,工作上不配合,場地改造的難題。這一次,何寶鶯同樣沒有退縮,她積極向治療師闡釋引導式教育的理念是將教育融入治療中,並不是跟治療師「搶飯碗」。隨後,她還組織教師和治療師團隊討論並反覆研究、修訂康復方案,最終確定了引導式教育的初期康復模式,並向上級提交了場地改造方案,為腦癱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引導式教育環境。

何寶鶯像母親一樣照顧康復中心的腦癱孩子。為了提高他們的康復效果,她經常自己花錢買玩具、食品,誘導孩子們更好地配合訓練。剛入中心的腦癱孩子常常將尿拉在何寶鶯身上,她卻從來不怕臟和累,及時幫他們清理,有時甚至一天幫他們換洗兩三套衣服。有的家長說,看到何寶鶯對孩子們的愛和付出,他們有時都感到自愧不如。何寶鶯也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寶媽媽」。

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腦癱部部長何寶鶯

2010年12月,何寶鶯應邀出席第七屆世界引導式教育大會,論文《引導式教育對腦癱家長的影響》在大會上以海報的形式發表並被收集到大會論文集。2013年,其論文《主題教學對腦癱兒童康復的成效》在德國引導式教育大會上被收到大會論文集,並在現場做錄像展播。2015年,何寶鶯擔任廣東省第二期引導式教育上崗考核的助考官。

目前,由何寶鶯所教的腦癱兒有數名在普通小學隨班就讀,他們的成績也都非常優秀。有些孩子在中心康復了四五年之久,他們對「寶媽媽」的感情非常深厚,即使畢業了也念念不忘,經常會給她打電話。有家長反映,「寶媽媽」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堅持康復的一句話,勝過家長一大車話。

采寫:南都記者 田玲玲 通訊員 陳旭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今天起,飛機上可以用手機了!
關注罕見病日:一年花費百萬,他可能在進行著最昂貴的續命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