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合作愉快!中國參與非洲基建已由承包援建轉為制定規劃

合作愉快!中國參與非洲基建已由承包援建轉為制定規劃

近日,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海絲藍皮書: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報告(2017)》指出,處於經濟起飛前夕的非洲國家,對價廉物美的輕紡消費品的消費與投資需求潛力很大。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正是非洲工業化初期所需要和能夠承接的產業,「我國可以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將技術、資本和設備等向非洲國家轉移,既可以滿足非洲當地對此類產品的需求,又有利於利用投資所在國的關稅優惠政策,以有競爭力的出口價格打開歐美國家的銷售市場。」

上述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中國和非洲在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與發展能力建設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報告認為,中、非之間互有需求,雙方互為優勢。一方面,非洲需要發展工業化、增加就業機會、增加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我國產品需要非洲市場,中國經濟發展也需要可靠的原料供應地;在當前經濟轉型期,中國積累了大量富餘的優質產能,而這些正是非洲所需要的。

此外,中國農業機械、家用電器、輕紡產品和日用消費品等產品質量可靠、價格適中,適合非洲地區大多數國家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互補性的產業結構可以成為發展我國與非洲經貿關係的基礎,同時不斷擴大這些互補性產品的對非出口規模,也將是我國拓展與非洲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

報告還指出,非洲大陸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也是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報告認為,非洲經濟發展對「三網一化」(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區域航空及基礎設施工業化)建設需求大。目前,中國企業已經為非洲建設了5756公里的鐵路、4335公里的公路、9個港口、14個機場。在能源領域,中國企業為非洲興建34個發電廠,以及10多個大型水電站和上千個小型水電站。特別是中國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早期以承包工程和援建為主,現已逐漸轉變為幫助制定發展規劃和交通標準設計。

【駐京全媒體記者】王詩堃

【校對】曹柏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小兒推拿:技師水平參差不齊,這種療法真有用嗎?
挑戰「高齡禁區」!醫生用機器人為80歲胰頭癌患者做高難度手術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