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致敬省三八紅旗集體|生命邊緣線上的「護航天使」

致敬省三八紅旗集體|生命邊緣線上的「護航天使」

原標題:致敬省三八紅旗集體|生命邊緣線上的「護航天使」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珏


日前,廣東省婦聯公布了省三八紅旗集體的表彰名單,珠海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名列其中。3月8日,羊城晚報記者走進珠海市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科,真實地感受到「護航天使」們的緊張與貼心。

每一天都像在「打仗」


3月8日上午10時,珠海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的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像往日般忙碌。餵奶、換尿布、輸液、檢查、記錄……在安靜的環境中,護士們緊張有序地工作著。該科護士長鄧宜雅說,新生兒科的每一天都像在「打仗」,各種儀器就是他們的「戰鬥武器」。「進了新生兒科,就意味高風險,」鄧宜雅說,需要住進新生兒科的都是患病的孩子,這要求醫護人員更細心、耐心和責任心。


新生兒們不會說話,但護士們通過孩子的眼神就能了解他們的情緒,眉毛一皺,可能不開心了,皮膚白了些,更健康了,四肢有力了,又長大了一點。每一天,通過孩子各種表現,如血壓、大小便、皮膚等指數來判斷孩子當天的健康狀況。「這個寶寶越來越好了!」這是新生兒科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每次說出這句話,護士們臉上都帶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因為每個新生兒都有個體差異,護士們都得「定製化服務」。新生患兒有的是肺炎、黃疸、早產或敗血症,有的屬各類先天畸形或心臟病等等。每天早晨,醫生全面接診後,要根據前一天記錄的體征,再重新檢查,判斷環境、感染、危重等情況,根據治療需求調整病床位置。到晨間護理時,洗澡、清潔、撫觸、稱重等,在護理過程中還在細緻觀察新生兒的表現,「護理過程要很細心,常常護理完就已經中午了。」

護士們都是「拚命三娘」


護理工作結束後,新生兒們就要進入治療狀態了。為給新生兒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靜脈給葯途徑,珠海市婦幼保健院2005年開展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這對護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後獲得相關證書才能「上崗」完成「拔管」。鄧宜雅說,picc的管子特別長,非常難維護,「護士們都是『拚命三娘』」。據了解,該院至今已安全置管千餘例,大大減輕了患兒的痛苦,提高了患兒的生存質量。


「你不是媽媽,但要比媽媽更懂孩子。」這是鄧宜雅常常跟年輕的護士們說的話。對於新生兒的照料,更多的是經驗感悟,而不是靠章程辦事。就拿洗澡來說,如何讓寶寶在睡覺中洗澡,洗完了還在睡,這是對一個優秀新生兒護理人員的基本要求,「也是熟能生巧悟出來的經驗。」


讓更多早產兒得到關愛


早產兒是新生兒中的特殊群體,其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意味著他們一出生就應該得到特殊的關愛和照顧,如果不能做好早產後相關問題的預防、保健等工作,在新生兒期,嬰幼兒期、甚至學齡前期尤其是在3個月、5歲這兩個關鍵節點上的評估干預,早產兒的智力缺陷率、致殘率、腦癱率會大幅度的提高,這將對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痛苦,也會給社會增加負擔。

「自二孩開放以來,早產兒每年以2%的速度遞增。」珠海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關愛早產兒,該院成立了「早產之家」,每周為住院患兒的家屬開講座,有效地提高了早產兒的生活質量:他們還建立了4個家長聯絡群,開辦大型公益活動3次,受益家庭200個,有近200個早產兒得到了有效的指導和護理。


來源|羊城晚報


責編|馮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粵直擊 的精彩文章:

饒宗頤與故鄉潮州的故事:他將潮學研究推向世界

TAG:羊城晚報·粵直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