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童宰相故事梗概

神童宰相故事梗概

解放前,昆明翠湖有一座「文襄詞」,由雲南省長顧品珍、「中華民國副大總統、雲南督軍」唐繼堯相繼建成。每年舊曆臘月初六,省外和雲南各界知名人士都要在這裡聚會,紀念這位明代安寧溫泉石淙渡人——「文襄公」楊一清。省內外名流,為祠堂書寫過很多詩詞、對聯和題詞,述說這位人品高尚、才華橫溢、多才多藝、有傑出功績的奇人,是一位徹底的「民本主義」者。

神童宰相楊一清有三奇:一是明代憲宗皇帝認可的「過目成誦」的「奇童」;二是天生的「中人」,「生而隱宮」,「貌寢(醜陋)」,卻是一身男子漢氣概;三是「生性闊大(度量很大)」、「善於權變(有靈活的策略)」「精於論辯」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對他有四個比喻:政治才能喻為唐朝粉碎張宗昌集團的姚崇;軍事上比為唐代鎮守北方的郭子儀;思想上比為唐代的著名學者「文中子」王通;詩文「古樸典雅,有李、杜之遺風」。孟子的「民為邦本」情結,貫穿在他的政治、軍事和全部生涯之中。楊一清幹什麼就鑽什麼,理論和實踐都有傑出成就:辦書院 「門生滿天下」;搞外貿,成就非凡。一生頗有傳奇性:三上三下,大浮大沉;當過宰相,帶過重兵;出將入相,進過「詔獄」,九死一生。

十二歲時,楊一清以「奇童」薦於憲宗,沉著、聰慧、善辯,應對了各種試測,留在翰林院,受特殊教育。十四歲參加順天鄉試,中舉人。過了兩年,參加殿試,中進士,封為「中書舍人」。不久,他父親死於丹徒任上,回家奔喪,生母(楊景的小妾)告訴他父親的遺囑:不要忘記安寧,要他回家祭一次祖先;說楊一清不會有嗣,要他回安寧尋嗣,以續楊氏香火。說完去世。以後就展開了他在家鄉的一段熱愛百姓的天真、風趣近乎喜劇的故事。

守孝畢,楊一清回吏部報到,憲宗任他為陝西主管學政的提學副使,當時他只有二十歲。他不滿當時的教育腐敗,舉辦「正學書院」。錄取標準是:「先德行,後文藝」,一時輿論嘩然。於是就展開了一場和布政使鬥智、舌戰鄉紳的場面。最後,以他的勇氣和智慧,取得了他們了支持。以後,一批又一批學生,經他輔導,大都考中進士狀元,官居顯要。楊一清的辦學業績迅速傳遍朝野,人稱他是「江南三傑」之一。

憲宗駕崩,孝宗弘治十年。也是「江南三傑」的首輔(宰相)兼兵部尚書劉大夏,因三邊邊貿腐敗,戰馬匱乏,深知楊一清的德與才,向孝宗力薦楊一清任茶馬提督,加封「左副都御史」,孝宗准奏。楊一清到任調查之後,和兩股勢力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以機智的謀略沒收了全部走私品,整頓了邊貿,建立良馬繁殖場。「一清嚴為禁,盡籠茶利於官,以服致諸番,戰馬大集」.。

這時,忽然有聖旨到。韃靼小王子領十萬騎兵,正向黃河邊的花馬池殺來,軍情十分緊急,滿朝文武無計可施。劉大夏又薦楊一清任三邊巡撫,憲宗准奏。楊一清接了聖旨,深知敵強我弱,只可智取。他在茶馬生涯中,熟知韃靼人不懼勇兵,只怕計謀。韃靼小王子也在三邊收買了偵探。楊一清將計就計,放出風來:他要帶五萬精兵,截斷小王子的歸路。他大造聲勢,利用他們的偵探給小王子送上情報。果然小王子撤的無影無蹤。楊一清得勝之後,上書調走了鄭宏,整頓軍隊,建立了情報網,「軍紀肅然,聲聞朝野」。

孝宗駕崩,武宗初立,朝中政局動蕩,吐魯番以近十萬之眾向甘肅固原殺來。總兵曹雄仍舊不知,楊一清算定:派兵堵截,為時已晚。他不顧眾將苦諫,自己帶十多精兵,穿越敵陣,到了固原,果然曹雄尚未知曉。他在此親自指揮,在城中選了近萬民夫,選陣地,布疑兵,廣設敵軍最怕的火炮。大戰開始了!喊聲震天,旌旗蔽野,黃沙蔽日,殺得屍橫遍野。這時,只聽敵軍陣中大喊:「郭子儀回來了!」敵退去。事後,曹雄當眾向楊一清下跪說:今日一戰,方知楊公武可安邊,文可治國,向皇上報喜時,他將向皇上力推楊公任「三邊總制」。楊一清任「三邊總制」後,大修邊防,又以「天下華夷皆吾皇子民」的思想,大開邊貿,教他們發展生產,會見和善待頭人,邊民都稱他為「郭子儀」。

武宗是中國歷史上最貪玩的皇帝,玩的方式怪得驚人,朝中一批太監因之崛起,奸詐的劉瑾獨攬了朝中大權,收刮的資產迅速膨脹。朝議之時,他是「站著的皇帝」。他橫加罪名趕走了首輔劉大夏,新任首輔李東陽無力回天。劉瑾想收買楊一清,楊一清數次拒絕,還向武宗上疏,揭露劉瑾貪污庫銀。劉瑾老羞成怒,捏造罪名,對楊一清「罰米三百石」。為了避免牽連更多的人,楊一清決定辭職,「口喻」照準。楊一清回到鎮江,錦衣衛又奉劉瑾之命,逮捕楊一清入「詔獄」(皇帝的私人間獄)。進了詔獄,典獄長卻是雲南昆明人宦官錢寧。此人早已投靠劉瑾,才當了典獄長。錢寧腳踏兩隻船,刻意優厚楊一清。

楊一清被捕後,劉瑾在三邊換上自己的心腹,儘是謀私營利之輩。邊患又起,急如星火。朝中首輔李東陽和都御史王鏊等廷爭,要放回楊一清任原職。無獨有偶:寧夏的安化王朱真番謀反「清君側」,發出十七道檄文討伐劉瑾,劉瑾卻隱報檄文。三邊更加危急,武宗下詔急命楊一清為都御史兼三邊總制。

楊一清星夜到京,武宗命楊一清先赴三邊,又命「八虎太監」張永,帶禁軍十萬隨後趕到,受楊一清節制。楊一清到了平涼,才知邊兵不堪劉瑾爪牙的盤剝與壓迫,他原來的部將楊宏和仇鋮,也倒向朱真番。楊一清說明道理,二人飲泣認罪。楊一清要他們用計活捉朱真番,戴罪立功。二人以和朱真番議事為名,在軍中活捉了朱真番。這時張永的大軍方才趕到,聽了經過,張永對楊一清佩服得五體投地,向朝廷稟報勝利:不日即將「獻俘」。楊一清深知,這是除掉劉瑾的天賜良機:張永雖是粗鹵,卻有正直的一面,又深受劉瑾迫害,可以策反。楊一清利用單獨宴請之時,和他長談,終於打動了張永。周密的兵諫計劃產生了。這時,又傳下「聖旨」:要他們過半月之後再班師回京獻俘。楊一清一聽,知道這是劉瑾的矯旨:他想趁京城空虛,逼宮篡位。楊一清、張永提前行動。

楊一清採取了種種方法,秘密行軍,封鎖了通往劉瑾的消息,進了京城。張永晉見武宗,劉瑾一見張永到來,嚇得面如土色,推說有事外出,部署他的幾個「廠」行動,卻發現全部聯繫已經斷絕,嚇攤在地。張永的「死諫」成功,武宗命拿下劉瑾。這時,武宗知道:這都是楊一清的謀劃,命楊一清進見,說要把劉瑾流放鳳陽。楊一清一聽不妙,請皇上抄劉瑾的家。武宗於次日一早抄劉瑾的家:只見劉瑾的玄明宮高聳入雲,室中金碧輝煌,勝過他的皇宮不知多少倍,抄出準備登基用的龍袍八套,玉帶八千多束,在他的扇子里有見血封喉的匕首,金銀無數。據現代史學家的統計,劉瑾是中古世界最富有的十二人之一。於是下令燒了玄明宮,「剮」了劉瑾,百姓一片歡騰。

楊一清封了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開始了皇上批准的三條措施:為被劉瑾冤曲的人平反昭雪;劉的死黨由刑部審理,其他人只要悔過自新,既往不咎;廢除劉瑾私立之法。事畢,又改任戶部尚書清理國庫,發現國庫空虛,難以為繼,楊一清理出了個一條治國安邦之路:與民休養生息。

這時,民變迭起,劉六、劉七的起義軍勢如燎原。朝中意見分為兩派:閣老楊廷和與兵部侍郎陸完主「剿」,楊一清主張以「撫」為主,不得已的剿,也是為了撫。武宗與楊一清長談,同意他的意見。楊一清起用才平反的馬中錫為帥。不料「剿」派陸完從中作作梗,馬中錫與劉六談成之時,他出了布告懸賞捉拿他們。劉六、劉七又反,其勢更大,二十萬之眾,分兩路逼近京城,兵部卻以割取人頭虛報軍情,楊一清當場揭穿。武宗又命楊一清謀劃指揮:兵分兩路:南路陸完,北路從三邊調仇鋮五萬人迎擊。經過半年苦戰,方才平定。眾朝臣都薦楊一清入閣,武宗不語,為平眾怨,封了楊一清為太子太傅、少傅。

繼劉瑾之後,宦官錢寧崛起,他收羅了劉瑾的餘黨,又引誘武宗在宮中「豹房」白晝宣淫,微服出宮吃喝嫖賭,武宗甚是倚重,在朝中已獨霸一方。又來了一個因戰鬥勇敢的邊兵江彬,武宗命隨侍身邊,其勢如日中升。一日,因玩燈籠,「豹房」 忽起大火。按祖例,武宗必須公開納諫。但是,武宗剛把首輔李東陽「抗旨」除官回家,由楊廷和接任,大家噤若寒蟬。楊一清卻連諫兩次。第一次是要武宗不再乖張奢侈,第二次直指錢寧。楊廷和力薦楊一清入閣,如不準,他也辭職。武宗無奈,只好照準。錢寧也不示弱,開始對楊一清發難:他在朝中京城大街小巷張貼「白頭貼子」,說楊一清天生「中人」,卻取了兩房妻妾,羞辱楊一清,武宗聽了,只是哈哈大笑,不置可否。楊一清清楚:這是錢寧這昆明痞子和江彬聯合所為,以後麻煩更多,又決意辭官,武宗自然批准。

楊一清回到鎮江,接著回家鄉安寧祭祖。回來後,編他的《石淙詩抄》,和名流學者切磋學問,成為當時文壇南北兩派的指導者,傳下不少佳話。

錢寧和江彬的矛盾激化。錢寧失勢,勾結南方寧王朱宸濠謀反稱帝作最後掙扎。事發,錢寧被捕,但寧王朱宸濠叛軍已直逼南京。楊一清的學生吏部尚書從南京來問計,楊一清作了安排:楊一清和喬宇死守鎮江和南京,王陽明文武雙全,他們交情甚篤,在湖南帶重兵,要他北上直搗宸濠老窩。依此部署,朱宸濠被王陽明抓獲,叛亂平息,張永的禁兵才到。接著,武宗來長江玩了一場抓俘的遊戲,發現江彬陰謀叛亂,逃到「石淙精舍」住了兩天,楊一清仍舊婉轉規勸。武宗要楊一清回朝任原職,楊一清應允。武宗回朝之後染疾,沒有多久,就駕崩了。楊一清回朝未成行。

世宗立,年號嘉靖。三邊戰亂又起:韃靼人侵佔了整個河套地區,把肥沃良田變成了草場。當時最得世宗信任的張璁及眾多朝臣,要求起用楊一清。於是,白髮蒼蒼的「故相行邊」,恢復了部將信心。一個作戰計劃實行了:既沒有大的殺戳,又使韃靼人退出了河套地區,計劃完滿實現,邊境一時安定繁榮。

兩年之後,楊一清調回朝庭,為入閣大學士,加封的稱號太傅、太子太師,離「太師」只有半步之遙;在軍事功績上,又獲最高的榮譽稱號「左柱國」。不久,為世宗委為「宰輔」,位極人臣。楊一清起用了大批有識之士。只是這張璁,早就看上了「宰輔」的位子,以前擠走了費宏。張璁入閣之後,拉幫結派,不擇手段,和楊一清爭奪,經過兩次較量,張璁利用世宗複雜的心態,步步進逼,把楊一清趕回鎮江。這時楊一清已是77歲。

楊一清回到鎮江後,和學生、老朋友探討人生和國家的命運。正是嘉靖十年六月的一個夜晚,天空忽現慧星,眾人驚散。同年八月,慧星又現,沒有幾天,楊一清和當代的大儒學家王陽明相繼去世。世宗聽了,十分後悔:不該漫不經心的免去楊一清,於是下旨:賜楊一清號「文襄」,一品奉祿永賜家人。

作者:李英

備註:從今天起,發表李老師的42集電視連續劇,希望有投資能力的企業來洽談投資拍攝,不要錯過這個好機會。這是一部難得的優秀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苦豆花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雲南苦豆花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