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菊與刀》:日本人的「善」與「惡」

《菊與刀》:日本人的「善」與「惡」

這是「喬克兒陪你讀書」的

第2本書

我相信本土成長起來的中國人開始日本人要麼就是因為電視上播放的「鬼子」,要麼是因為日本動漫。

電視劇中的鬼子殘忍無比,動漫中的角色卻都熱血懂禮。

倘若去過日本的人,都會被這個國家人民守規矩的程度所折服,地上看不到一點垃圾,絕不會有人闖紅燈,即便交通再怎麼擁堵,車輛也都井然有序。

日本是一個比較聰慧的民族,二戰失敗後,他們在經濟上竟能迅速崛起,成為當時僅此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以上這些,都是表面日本的樣子,為了探究這些現象背後的機理,我讀了《菊與刀》,在這本書上,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1

要想了解日本人,得先了解他們的歷史,從歷史中來窺探他們的行為模式。

公元7世紀,中國正值盛世唐朝,日本派使者來到長安,羨慕了中國的宏偉宮殿,感慨了中國繁雜的官員體系,見識了中國的表意文字,膜拜了中國的佛教。

使者將以上這些複製,粘貼回了日本。日本的天皇按照長安建造了奈良城,天皇還仿造中國的政治體系,確立了官階品位與律令。

但有一點日本沒學,就是科舉制。

中國的科舉制讓階層流通起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在中國延續至今,因為這是普通老百姓走向仕途的唯一途徑。

日本的官階,全部授予了世襲貴族和封建領主。

8世紀末,貴族藤原氏取得統治地位,剝奪了天皇的實權。

此後,封建領主們紛紛起兵反藤原氏,最終著名的源賴朝擊敗了所有對手,以「將軍」的頭銜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天皇已形同虛設,但將軍的頭銜需要天皇來象徵性的賜予才能進行正當統治。天皇不再擁有實權,實權全部掌握在幕府手中。

為了維護幕府的統治,必須靠武力來征服那些倔強的領主。

每個領主都有自己的武裝家臣,即武士,這些武士隨時準備和敵對的領主或最高統治者將軍的「地位」發起挑戰。

公元十六世紀,特別厲害的德川家康擊敗了所有對手,在1603年成為德川家族的第一個將軍。

德川家族統治時期,日本等級制進一步強化,人被分為一個一個的等級,人不能做自己等級之外的事情。

為了維護統治,德川氏為各個階層的人制定了極為詳細的規則。

日本有四個等級:士(武士)、農(農民)、工(工人)、商(商人),還有一個賤民等級。

賤民不算是人,他們沒被政府統計到人口小本本上,他們包括:清道夫、掩埋死囚者、剝取死獸皮及製革者。

日本人等級制度的核心就是:「守規矩」。

阿貓就得喵喵叫,阿狗就得汪汪叫,要是阿狗喵喵叫,雖然很神奇,但還是得把它給宰了。

那時日本四個等級的人,主要靠農民來養著,所以農民的賦稅很重。

賦稅重了,就得跟領導商量,咱民生不好,能不能降點賦稅啊?

一般高層領導都是通情達理的,不過還是得有一個代表向高層領導請願。

農民代表請願這個事情是違反等級制的,所以他一旦去做了,就等於是赴死。

被判處死刑的人被農民視為英雄,人們聚集刑場,目睹請願的領導者被投入油鍋、砍頭或是被釘上木架。

中國的電視劇常常有劫法場的戲碼,英雄赴死,小夥伴們拿塊黑布把臉一遮,然後拿把刀上去干吶!

但日本人不一樣,他們得守秩序,所以在場的農民沒有一個暴動,人們可以在事後給那些被判死刑的人建祠,但他們必須受到懲罰,因為唯有生活在秩序下,他們才會有安全感。

即便是幾百年後的日本,依然可以從他們乾淨的街道、井然有序的車流、跨國的汽車集團來感受他們堅信的秩序。

這麼說來好像日本人的等級制是非常好的了,都把優良傳統帶到現代了。

凡是有利有弊,當然他們也做過一些特別噁心人的事,比如,侵略天朝。

日本人顯然以為全世界都跟他們一樣,所以二戰時期侵佔中國,搞什麼「大東亞共榮圈」。

他們覺得自己牛啊,高人一等,中國人是支那人,就該受他們統治。

可他們不知每個中國人心中都藏著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們不信什麼等級,日本人侵略了,我們內戰都不打了,一致抗日。

2

在日本小學二年級的教科書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題目叫《不忘恩情》:

「哈奇一出生就被一個陌生人給領走了,那人像疼愛自己小孩一樣疼愛它。

因此,它那弱小的身體逐漸強壯起來,主人每天早晨去上班時,它總陪伴主人到車站,傍晚下班回家時,它又去車站接主人。」

「後來主人去世了。哈奇還是每天等待它的主人。每當電車到站時,它就仔細注視著人群,搜尋自己的主人。」

「歲月荏苒,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三年過去了,甚至十年過去了,人們仍能看到那條開始衰老的哈奇在車站前搜尋著自己的主人。」

這個小故事,後來被美國人改編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幾百年來,「牢記恩情」這種習性在日本人的習俗中佔有著首要位置。

近代日本統治者在每個日本人心中的首要位置處都放了一隻「天皇」。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人用的是「神風敢死隊」,在飛機上放大量炸藥,然後連人帶機沖向美國戰艦。

在他們看來,「神風敢死隊」這種自殺式的襲擊方式,就是在報答天皇的恩情。

報恩、忠誠,這些良好的品質,在日本人實在沒辦法投降(大部分自殺)後,也發揮的淋漓盡致。

日本一些投降的士兵,後來在幫助美軍攻擊日軍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

中國的《西遊記》和日本的《龍珠》有共同的主角:孫悟空。

中國的孫悟空,打不過妖怪就坐朵雲去天上搬救兵,懂得曲線救國;

日本的孫悟空,打不過妖怪就就「啊啊啊啊、嗯嗯嗯嗯」的哼幾聲,肌肉青筋露幾條,身上冒點光,頭髮翹起變黃,然後就變的厲害到能打得過對方的程度了。

實在打不過,去哪裡修鍊下,然後又厲害了,又能打的過了。

最後一直這樣厲害下去,直到超神。

好多動漫都這樣,《海賊王》、《火影忍者》這些特別火的,都很熱血,主角打不過了,只要喊一喊理想,堅定一下信念,就打的過了。

日本人還有部電影叫《熱血高校》,主角憑著一股蠻勁,一人面對一幫人,絲毫不慫,英雄氣隔著屏幕都能聞到。

以上的這些現象,都是因為日本人信「精神駕馭術」。

他們認為精神應該駕馭肉體,而肉體的潛能是無限的,要訓練的就是精神了,至於肉體會不會受到損傷,他們不管。

二戰時,物資匱乏,日本人實在餓的不行,就做廣播體操來磨鍊意志。

一般的常識么是餓死了,還動毛。但日本人覺得只要意志堅定,就能抵禦飢餓。

日本人認為,只有經過精神訓練才能生活的更充實,並且獲得「體驗人生的樂趣」。

在日本,少年要學「柔道」,新媳婦要學會適應婆婆的要求。在訓練的最初階段,那些不適應新要求的人想逃避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時他們的父親就會教導他們說:

「你希望的是什麼?要體會人生,就必須接受訓練;如果放棄修鍊,你今後一定不會快樂。如果因此遭到社會的非議,我是不會袒護你的。」

他們常用的說法是,修鍊就是磨掉「身上的銹」,它會使人變成一把鋒利的刀。

修鍊的最高境界是「一點」,即行為與內心描寫的現象完全一致。

這和中國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4

以上我在《菊與刀》中截取了比較符合日本人的三個特徵,守秩序、忠誠、自律。

書中還有許多別的描寫,我覺得不是特屬於這個民族的,包括忠誠,中國人也超喜歡拍精忠報國的電視劇。

在書中「兒童教育」這一章所描寫日本人教育孩子的許多方式,和中國人幾乎一模一樣。

孩子不聽話了就說你是垃圾堆撿來的,再吵把你扔掉。

孩子哪裡摔疼了就拿個糖果轉移他的注意力。

在孩子幼兒期,家長會特別寵溺他,六歲之後再慢慢立規矩。

這些和我們真沒什麼差別,可能在美國人眼裡,這些就很神奇吧。

《菊與刀》這本書是二戰之後美國人想研究日本人而寫的,於現在而言,書中許多描述也不一定正確。

但對於想要了解日本這個民族,它還是最好的經典書籍。

閱讀此書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受了日本人「精神駕馭術」的刺激,偶爾變得特勵志。

我想像著自己身上包裹著一層懶惰的「銹」,需要通過精神訓練將其去除,然後變成一把鋒利的刀,去切割那堅如磐石的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書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