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筆墨風采——吳勇

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筆墨風采——吳勇

·讓漢字書寫回歸自然優雅·

吳 勇

20世紀初,硬筆逐步普及,拿起毛筆題字簽名似乎變成了一種「文藝范」;現在,離開了電腦、手機、iPad,拿起任何稱為「筆」的東西寫字撰文,都似乎成為一種奢侈。

提筆忘字,筆誤滿紙。有人說,我們的下一代已經快到不會書寫漢字的境地了。作為民族歷史與漢字文化的傳承載體,認識和理解書法很重要;作為中國傳統美育的基礎和傳統藝術的精華,了解書法很重要;作為流淌著中華文明血脈的中國人,學習書法很重要。

?吳勇作品①

王羲之《蘭亭序》清晰地為我們指明了書法學習的路徑:仰觀俯察,取諸懷抱。

讓漢字書寫回歸自然優雅,源於對書法藝術、對歷史文化的深入探究。今天的書法,植根於幾千年來的書法經典。歷代經典法書傳承有緒,仰觀這樣一座高峰,我們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我們要提醒自己敬畏傳統,更要提醒下一代仰望、敬重這份數千年的深厚積澱。中國書法的「胸中丘壑」來自於傳統經典。沒有對經典的守望與傳承,就沒有今天與未來書法文化的自覺與自信。

?吳勇作品②③

書法經典的意義,不僅在於守,還在於用。對於書法的探究,不僅要有仰望星空的望遠鏡,來「仰觀宇宙之大」;還要有俯察精微的顯微鏡,來「俯察品類之盛」

在俯察中,探究書法藝術的規律,發現書法之「法」。漢字書法藝術的大自在境界,來源於對法則的高度熟悉與技術自信。所謂「無法之法」,來自於對規律、法則的自然而然、天衣無縫地自覺遵從。書法有法,就是要從經典書法藝術中探究出今人可以學習、可以掌握的技巧、規則、法度。

?吳勇作品④⑤

讓漢字書寫回歸自然優雅,源於書法藝術對生活的深入體察。書法作為藝術,從根本上說是自然的、自我的,又是公共的、歷史的。取諸懷抱,就是將諳熟於心的書法之法用自己的手表達自我的感受。技術不是藝術的歸宿,卻是藝術不可或缺的表現手段。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筆下的《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詩帖》等千古絕唱是那麼率真動人。筆墨間,我們看到的是真實豐滿的藝術的存在,看到的是活生生的充滿個性的藝術家的存在。劉熙載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其人而已。」書法就是人的外化。

?吳勇作品⑥⑦

看來,漢字書寫實在是不尋常。自然書寫的背後,是一份充實,一份自信,一份厚積薄發的優雅。

讓漢字書寫回歸自然優雅,源於對書法藝術發自肺腑而又刻骨銘心的熱愛。

書法需要傳承,需要弘揚。中國書法藝術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對我們的下一代而言,書法的傳承與弘揚可以說是國家文化戰略。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認為,書法進課堂,讓孩子們從小感受漢字之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就能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傳播開來。要想加強民族自尊、自信,一定得讓孩子們從小寫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讓漢字在我們下一代身上好好紮根。

?吳勇作品⑧⑨⑩?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有志者的廣泛參與,書法教育的春天已經到來,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必將迎來萬木爭春、百舸爭流的全新格局。

陳克年眼中的吳勇

吳勇兄作為知名青年書家,並在高校從事書法教學,教學相長,日日精進,近年來,仍是努力前行,拋卻故我,厚積薄發,能主動把目光放在秦漢之上,可謂立足高遠,積極探索,踏實尋覓,積跬步而致千里;另一方面,秦漢的書法營養仍然是我們豐厚的寶藏,可以說,足可取法的資源極為豐富,每一個碑帖都有激活書家創作靈感的可能。

——摘自尋覓的意義

作者簡介

江蘇常州人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江蘇省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江蘇省硬筆書協執行主席

南京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

江蘇省華僑書畫院副秘書長

南京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南京市玄武區書法家協會主席

現任南京林業大學輕工學院黨委書記

南京林業大學教職工書法協會會長

南京林業大學書法協會名譽會長、指導教師

?吳勇

■出版書籍

《中國書法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中國書法鑒賞》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書法鑒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中華傳統老作坊?走近造紙坊》江蘇鳳凰少兒出版社

《千古名聯 美工鋼筆書法字帖》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青年書協 的精彩文章:

TAG:江蘇青年書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