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語一則-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范蠡和文種的命運怎麼如此不同

成語一則-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范蠡和文種的命運怎麼如此不同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故事】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復仇成功後,范蠡就立刻急流勇退,離開越國開始了打拚他的另一番事業,最終成為了「商業鼻祖」。而他的朋友文種雖然身居丞相高危,但處處受到猜忌,最終被賜死,抱憾終身。

這兩人都是為越國成就霸業立下汗馬功勞的人,但結局卻不盡相同,確實讓人唏噓不已。范蠡臨走前還特意寫信給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用於警示文種一定要小心勾踐,但文種猶豫啊,他對勾踐還是有點幻想的,最終落得被刺死的下場,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後世人分析說文種忠心耿耿、一心為國,放心不下主君和國家人民啊;或者說是文種貪圖權位,不捨得離去;而范蠡聰明機智,不迷戀權位,還有浪漫主義者認為范蠡重情重義,為了愛情,為了能和西施泛舟五湖,雲遊天下,不屑於眷戀權位。

其實真正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文種側重治國,忽視了勾踐這個人;而范蠡對人性很有研究,看清了勾踐的本性。

勾踐這個人的人品其實不怎麼樣,他繼位後,貪圖享樂,不問政事,沉迷於打獵喝酒,從不關心百姓疾苦;而且還好大喜功,剛剛繼位就發兵攻打吳國。所以說勾踐年輕時人品不怎麼樣,就是個紈絝公子哥。更有甚者是他還非常奸詐,做起事來不擇手段。比如在吳王闔閭如日中天時,越王勾踐派兵就敢攻打吳國,在欈李之戰中,勾踐居然派敢死隊自殺在吳軍陣前,這把吳軍嚇的一愣一愣的,然後吳軍趁此機會突然攻擊,大敗吳軍。這種作戰方法真實千古罕見,至今就此一例,可見勾踐此人奸詐至極。

那大家會問,這種小人,范蠡能看出來,文種怎麼就看不出來呢?其實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勾踐「卧薪嘗膽」這件事上。吳王夫差繼位後,為替父報仇,將越國打的即將亡國。而此戰就徹底讓勾踐清醒了,他聽從范蠡的意見投降夫差,然後親自去吳國當僕人。從這時起,范蠡和文種就對勾踐的認識逐漸有了分歧。范蠡自知自己治國才能不如文種,於是就建議讓文種留在越國治理國家,而自己跟隨勾踐去吳國受苦。雖然表面上范蠡是受苦去了,但范蠡此時洞察人心的特長就發揮出來了,跟在勾踐身邊,能和勾踐同甘共苦,那更能讓勾踐信任自己啊,等到勾踐復國,那自己豈不是水漲船高,這種共同經歷建立起來的信任關係,就算文種把國家治理的再好,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范蠡想法是美好的,但是他一直跟隨勾踐在吳國受苦三年,他對勾踐的一舉一動可是全看在心裡的。所以勾踐在吳國虛與委蛇,趨炎附勢,但內心中仇恨的火種越燒越旺時,范蠡這位洞察人心的高手自然就有所警覺。況且勾踐能十年如一日都是如此,這必然是非常人所能為之,而范蠡心中的那點不安也變得越來越大,充斥了整個身心,所以他對未來的前景也漸漸模糊起來。

而文種這邊,則是一心投入在了國家的建設之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治理國家,深受百姓愛戴。對於勾踐這個人,肯定只能心中有所惦記,但至於研究,就談不上了。況且文種如此有才能,這時可能只要他振臂一揮,說:「勾踐死於吳國了,大家都跟著我干吧。」估計百姓也不會有什麼意見。而且在勾踐回國後,想復仇吳國時,文種一點警覺沒有,獻上「伐吳七術」。

《東周列國志》記載這七術為:「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二曰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六曰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這七術可不得了,越國只使用了二、三、四共三條策略就滅亡了吳國。但是這種才智雖然是國家之福,但也是君王之禍。於是當勾踐對文種說:「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文種無奈之下只好拔劍自刎。

所以說,伴君如伴虎,人心更難測。如果你遇不到李世民這樣的君主時,退一步海闊天空,未嘗不是最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十讀書也不晚 的精彩文章:

成語一則-殺妻求將:性格極端的吳起將軍,悲劇結局並不意外
負荊請罪-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廉頗真的小氣嗎

TAG:三十讀書也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