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3年前中國首批紡織工轉崗」空嫂」 現6位「空奶」 還在飛 風姿不減當年

23年前中國首批紡織工轉崗」空嫂」 現6位「空奶」 還在飛 風姿不減當年

23年前的今天,1995年三八婦女節,18位中國民航史前所未有的「空嫂」從紡織業正式轉崗上航,從此成為這座城市經久難忘的集體記憶、改革開放的經典故事。8年前的2010年,首位「空嫂」退休,再次引發關注。記者當時采寫的《「空嫂」備忘錄》在文末相約:到年齡最小的沈紅梅退休之時再訪。轉眼已至。

今年,恰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這批「空嫂」按正常退休年齡全部到點、「空嫂」這件事寫完歷史一頁之時,記者再訪卻意外發現:「空嫂」們的故事不但還在繼續,而且依然給人啟發。

圖說:歲月荏苒中的「空嫂」們。

《吳爾愉服務法》又出第二冊,6位還在飛,兩位「空嫂」成了親家

上觀新聞:聽說「空嫂」還在飛?

周慧琦(還在飛的「空嫂」,採訪時即將登機):我和曲中偉、周燕萍、陳麗萍4個人是重上藍天。2012年我依依不捨退休後,受聘於上海一家知名投資諮詢公司,憑在航空公司工作鍛鍊出來的細心服務、執著鑽研,得到公司好評。2015年,我得知航空公司可以返聘我們,就又回到曾經讓我激動的空中乘務工作。記得當年剛進上航時,我曾隨口一說:我們現在是「空嫂」,以後我們還要是「空奶奶」、「空外婆」。現在我們一起回聘的姐妹,有的已經是奶奶和外婆,沒想到20多年前的說說,竟然變現實了……再過幾分鐘,我就要開機組準備會,今晚的航線是飛曼谷。

施松蓉(「空嫂」們的「老班長」):還有兩位,一位是吳爾愉,一位是胡偉萍,按公司規定可以工作到55歲,也一直在一線飛。

吳爾愉(全國勞模):前些天電視台採訪我的片子,就是他們在內部策劃春節人物專訪時,有記者提出最近在飛機上看到我,說沒想到我還在飛,很多服務細節也感動了他們。這些年,公司成立了吳爾愉工作室,我也非常榮幸被東航聘為首席技師,作為員工,只有努力做好自己。我現在是一邊飛行,一邊抓培訓。《吳爾愉工作法》從第一冊出到了第二冊,凝聚了很多優秀員工們的心血結晶,也在醞釀第三冊,我想內涵可以更寬泛一些,從客艙的管理拓展到基層的管理,希望在公司機隊擴大的過程中,更能真正幫到年輕的管理者們。

施松蓉:姐妹們對藍天很有感情。沈紅梅那天最後一次飛行結束,一開艙門,看到我和爾愉在停機坪,一下就哭出來了,邊哭邊抱在一起。那天沈紅梅的愛人和女兒來公司接她回家,我把家人請進公司,一家人以飛機為背景一起拍了一張合影,圓了紅梅一個夢。

上觀新聞:50歲告別藍天的「空嫂」們,退休生活過得怎樣?

施松蓉:退休了,身體都還很健康,家裡人整體上都還不錯,公司的福利也非常不錯,大家都很知足。我們經常三五成群,約約郊遊,喝喝下午茶。苗江梅做奶奶了,在家帶孫女。朱躍華孫子讀小學了。施雅芳做外婆了。趙金芬剛剛澳大利亞旅遊回來。說起來也有緣,顧雯珠和我,還結了親家。

上觀新聞:您的兒子和她的女兒?那是「空嫂」姐妹親上加親了。

施松蓉:對。我們也沒想到,就是大家一起聚會經常帶著孩子們,他們就走到一起了,開始還瞞著我們,怕不成功不好意思,我們也沒有去干預。現在結婚快兩年了,兒媳懂事賢惠,我打心底滿意。

上觀新聞:有報道說,曲中偉退休後,自告奮勇去家旁邊一位私人老闆開的小五金店,應聘做了銷售員,結果顧客漸漸發現這位服務員不簡單,哪怕只買一顆螺絲釘,她也會介紹得頭頭是道,讓小老闆喜出望外。

施松蓉:說實話,「空嫂」們退休後,看中我們的能力、幹勁、經驗,找上門來想招聘我們的,不在少數。我們有條件的也會做些事發揮餘熱。張玉娥在春秋航空抓培訓,類似教務主任。邢薇在一家外貿單位做內勤。樊麗華在街道任職,對了,當年就是她第一個被初始通過,照片登在你們解放日報的,促使我報考了「空嫂」呢。

「空嫂」老班長:唯一的中層幹部轉崗,剛實習就被登報批評

上觀新聞:您這位「空嫂」老班長的故事,一直不大為人所知。現在退休了,可以說說了吧?好像當時廠里報考的都是一線紡織女工,只有您是唯一的中層幹部?

施松蓉:退休了,最想說的一聲是感恩。我起初只是上海第七毛紡廠織造車間的一名小小女擋車工,碰到一位好師傅,加上自己幹勁足,那時車間崗位練兵,我常常夜班出來睡到1點多就練結頭,練到線壓在手指壓出血,很快成了「操作新秀」。後來團委搞徵文演講,我寫的稿件在紡織局還拿了一等獎。不久入黨,借調到廠團委,從幹事做到副書記、書記,再到毛紡車間做黨支部書記,在廠里開展的「十面紅旗」勞動競賽」中拿到「六面紅旗」的成績。後來調任染整車間,都是男工,各式各樣的人很多,再想辦法一點點理順。1994年報考「空嫂」以前,我還去過成品車間抓檢驗、毛紡車間做書記,得到很多鍛煉。

上觀新聞:您是怎麼轉為「空嫂」的?

施松蓉:樊麗華是第一個被錄取的「空嫂」,你們報紙馬上宣傳,登出照片,意思是鼓勵大家去報考。那天食堂吃午飯,我們廠的技術科長跟我說,你去考呀,我覺得你可以的。我就去了膠州路的普陀區紡織幹部學校報名,又回廠勞資科補工作證,勞資科科長正好是我師傅的愛人,嘀咕說這兩天怎麼這麼多要補的,是不是都在考「空嫂」。補好回去登記時,工作人員講了兩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說我覺得你還可以,但是上航這種地方,不像在我們廠里嗓門可以大一點,只要注意小聲,你可以的。

上觀新聞:今天聊到現在,您聲音一直很低很柔和。

施松蓉:很幸運。10個人一排的面試過後,我留下了。體檢的時候比較搞笑,同事們平時都說我左眼有點斜視,朋友就叮囑我千萬不要盯著人家看,要感覺自己很羞答答的樣子。當時每過一關,真就像撿到了皮夾子一樣。到最後一關,二選一,等通知等了兩個多月,那個年過得心裡七上八下。回想起來,我不算漂亮的,不過可能條件還優秀吧。所以我對紡織的感恩一直在心裡,我這麼一個小擋車工,如果沒有在紡織廠的入黨、提干,得到鍛煉、成長,就不會有到上航那一天。有在紡織的經歷作為基礎,我在上航才可能收穫成熟。

上觀新聞:唯一的幹部級「空嫂」,初到上航,壓力不小吧?

施松蓉:不瞞你說,當時蠻煎熬的,心理有過一個磨合期,甚至第一年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最難忘是偏偏在上機實習期間,就出了一個小差錯。飛機滑行時,鈴聲提醒乘務員回各自座位,我走得快了點,查得不夠仔細。一位記者朋友在客艙現場看見了,寫報道發表在報紙頭版,說有乘客安全帶沒系,乘務員竟然沒發現,旅客舉著杯子要加水,乘務員沒加就走了。我當時也不知。見報當天下午,領導就找談話了,拿著報紙說這裡講的是我,批評教育那是必須的。這趟是我平生第一次寫檢查,含著眼淚寫了兩張紙頭的檢查,寫得比較深刻。這一年日子很難過,先後換了3個組,壓力很大,上班坐車看到紅燈就想今天要不順利的,看到綠燈就想今天要順利的。每到一個組,儘力配合做好班組工作,我幫著寫台賬、寫計劃總結,沒想到後來這班組被評上紅旗班組。生活上,組裡的小姑娘們也都信賴我,比較接納我,我就像大姐姐一樣,突然之間就開心了,心裡沒有壓力了。3年後破格提拔,當了乘務長。2000年,我們客艙部推進改革舉措,打破論資排輩,在領導的鼓勵下,我參加競聘也成功了,做了乘務隊的中隊長、教導員,當上部門工會主席,一直在管理崗位上做到2016年正式退休。

上觀新聞:從紡織的管理,最終還是做到了上航的管理,最大體會是什麼?

施松蓉:人的性格改變很多。原來跟機器打交道,後來管工人,我可以說教。到了客艙,面對客人,不能用以前這種教育人的口吻。這是非常大的心理改變。我在服務上有自己的定位,比如聲音不是特別響地、柔和地詢問需要什麼服務,這個聲音一定要發自內心地溫和,而不是程序化的禮貌。這麼多年下來,實習那件事後,再也沒有過投訴。客艙里碰到過各種情況,都一一妥善解決。後來管乘務員,大家彼此之間傳遞的是相互尊重和快樂。在處理員工的事情中,一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過程教育很重要,有了前期的努力和幫助,如果最後還是要辭退誰,心裡就會很踏實。我深知一份工作對小孩子的命運很重要,一直比較慎重。所以我覺得,包括後來在上航的企業管理、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等,都是我學到的。現在退休了,回想起來的最大體會,是在這個轉變中,自己的心態成熟。人的心態邪氣(上海話,「非常」的意思)重要。當然也有不開心的時候,鼓勵自己朝前看,靠堅強的意志走下去。我覺得很滿足。

圖說:當年紡織局歡送空嫂留影

回眸「空嫂」:比改變命運更重要的,是改變生命的內在

上觀新聞: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恰好是可以回眸「空嫂」整件事的一個歷史節點,如果要做一個總結,這件事最有價值、最應該被記住的是什麼?

吳爾愉:這件事,不光空嫂受益,更改變了整個社會對工作的思維模式、對職業的思維模式,這種理念可能是之前最最忽略的。這麼多年過來以後,再去回想,其實也不光是紡織產業,任何一個產業總是會出現新生力量,會有更替。每一個職業人干好自己的工作,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適應發展,這種能力和心態的錘鍊與提升,其實和「空嫂」的經歷是一樣的。

施松蓉:前兩天看新聞,講改革開放40年的故事,我們都是點滴的小故事,我也不會用很高級的語言去描述。但從自己的故事裡,我們確實體會到了,如果沒有這個改革的推進,思想不會進步,經濟不會改善,人的格局不會有變化。

我記憶特別深刻的是,「空嫂」這件事其實當年也是一步一步、逐漸加溫、走到最後這樣的。真的很感謝當年那些推動的各級領導幹部。那時候,人家說我們是「改革的弄潮兒」,我現在才算是真正體會到了。我個人感受最深的,是衝破傳統的、固定的思維模式。紡織女工既然能夠上藍天,開始讓人們覺得,人其實是有好多能量的,給一個機遇,就完全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在。

上觀新聞:老百姓經常說的一句大白話就是,現在比以前,機會多多了。改革開放40年,其實一個根本性的內涵就是通過更多的機會,發掘人的內在,也就是對人的解放。

施松蓉:機遇來了,有沒有一個意識,強烈地認為這是一個機遇,也很重要。說「格局」可能有點說大了,但人的認知、人的內在,會因此而不一樣。

上觀新聞:說起「空嫂」,人們第一想到的印象可能是「改變命運」,但其實「空嫂」延續至今的故事,更多是呈現了一種生命內在的改變。

范鴻喜(原上航總經理):改革開放40年,「空嫂」的故事一直在繼續,現在到了

集體退休的年齡,又有的重新返聘再上藍天,有的被社會各方面珍視、被企業熱望招聘。她們身上的那股勁,對命運的把握,對改變的適應,對人生的奮鬥,就像原市總工會主席洪浩曾經說過的那樣,可以稱之為「工人的代表」。我還聽說過這麼一件事,因為得知了上海的「空嫂」這個案例,當時國家原本要舉行關於推進解決三角債問題的有關會議,改名為「再就業」推進會議。債務問題的解決是一方面,而職工的出路、人的出路,是根本性的。現在回頭看,不但「空嫂」們推動了社會觀念的轉變,自己得到了許多鍛煉和成長,《吳爾愉工作法》出到了第二冊,而且當年的改革調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在的上海紡織集團也在不斷改革中,又實現了新的崛起,業績衝到全國前茅。改革就是調整,改革就是在調整中不斷創新,改革就是不斷再出發。我想說,多方合力造就的「空嫂」故事,屬於歷史的天空,也屬於今天每一個努力改變、迎接挑戰、不斷創新的人。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派 的精彩文章:

滬清明祭掃人次預計達666萬 4月5日為極端高峰日
「驚蟄」高調登場:申城驟降12.5℃,雨日將延續4天

TAG:海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