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大師領路,感受古建築的歷史與美學

由大師領路,感受古建築的歷史與美學

字裡行間的

歷史建築

從民國以來,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建築大家。他們用筆,記錄下中國名城保護的歷史,勾畫了那些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為我們留下了民族的記憶、文化的記憶、城市的記憶。

梁思成

《圖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

梁思成,著名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曾主持故宮文淵閣的修復工程、在全國測繪和拍攝二千多件古建築遺物、繪製《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在戰時很好的保護了中國古建築。

《圖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

梁思成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

1931年開始對中國古建築

展開系統的考察與研究

秉承了西方建築學的製圖手法

創造性地融入了

中國傳統工筆和白描的技巧

利用鴨舌筆和墨線等簡陋的製圖工具

繪製出世界先進水準的建築圖紙

構圖精準、細節精細、圖片精美

單士元

《故宮史話》

師從胡適,長期致力於文物研究和保護工作,建國後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顧問及全國政協委員之職,是故宮建院的最後一位見證人。

《故宮史話》

18歲的單士元第一次走進故宮

說是點查6個月的文物,

沒想到,幹了一輩子。

梁思成曾說:

故宮就有一個懂古建築的,叫單士元

70年風雨無悔,在故宮辛勤耕耘

羅哲文

《羅哲文談長城》

師從梁思成,羅哲文先生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維修保護和調查研究工作。

他為長城的保護而奔波操勞,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還保護了北海的團城、主持了大運河的申遺工作,對於我國古建築保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影響,與單士元、鄭孝燮並稱中國文物建築保護「三駕馬車」。

《羅哲文談長城》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著述

深入淺出、輕鬆有趣、娓娓道來

講述長城文化

分為長城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長城簡史和長城雄關三部分

鄭孝燮

《留住我國建築文化的記憶》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原理事長、我國著名城市規劃專家、古建築保護專家鄭孝燮先生,在保護城市歷史風貌和文化古迹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參與平遙古城搶救、保護、申遺工作。

如今,為了紀念他的傑出貢獻,平遙環城主幹道之一命名為「鄭孝燮路」。

《留住我國建築文化的記憶》

對保護建築文化的先驅者的緬懷

對北京古都保護問題的研究

對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

對建築文化、建築歷史的探索

留下了保護建築歷史、城市風貌的記憶

吳良鏞

《北京舊城與菊兒衚衕》

吳良鏞,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1946年協助梁思成先生在清華大學創辦建築工程學系,先後獲得「世界人居獎」、國際建築師協會「屈米獎」、「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陳嘉庚科學獎」,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北京舊城與菊兒衚衕》

關於北京城市建設的整體思考

以菊兒衚衕試驗為例

倡導舊城整治的「有機更新」

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

北京四合院的精神內核

遇上院士級更新設計

阮儀三

《江南古鎮》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努力促成平遙、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周庄、同里、甪直、烏鎮和西塘的保護規劃都出自阮儀三之手。

《江南古鎮》

周庄是水弄堂,沒有路,

「家家門前泊舟航」;

烏鎮的房子架在水上,

屋裡聽得到水聲;

西塘都是廊子,

下雨天走路鞋不會濕。

追覓逝去又重現的那熟悉的味道

過去的建築是一群舞蹈家,一起翩翩起舞非常優美、有韻味。在文化靈魂的深處,我們依然眷戀著古色古香的傳統老宅,有幸得到優秀的建築學家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著歷史文化的流失,用自己的行動在找回鄉愁。

凡是藝術的、傳統的東西

都是具有歷史記憶的

沒有記憶的東西,是膚淺的

凡是有價值的東西

都是需要花時間、精力

用記憶去琢磨的

廣東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

廣東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著力於建立廣東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平台,吸納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

建築遺產的守望者 文化資產的引路人

Devote mind to Architectural Heritage

Lead way to Cultural Asset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