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4歲的國內球員,你們過得還好么?

24歲的國內球員,你們過得還好么?

春天來了,中超迎來了新賽季,中甲聯賽也將重燃戰火。然而對於有些人來說,2018年的春天顯得格外的冷,這些人就是1994年出生年滿24歲的國內球員,受U23政策的擠壓他們成了中國聯賽中最失意的群體。

2018賽季中超16支球隊中,總共只有11名1994年出生的年滿24歲的球員,這11名球員分屬11支球隊。廣州富力、河北華夏幸福、江蘇蘇寧、上海上港和上海綠地申花5支中超球隊,則沒有1994年出生的球員。

在所有11名1994年出生的中超球員中,首輪中超比賽只有4人登場,其中3人首發、1人替補。在U23的新政之下,24歲的球員僅僅因為大了1歲,其生存空間和出場機會都受到了極大的擠壓。

中甲或中乙,要麼無球可踢

受限於中超的U23政策,如果24歲的球員在球隊中沒有首發的實力,那麼留隊的可能性就會微乎其微。哪怕他們有實力成為輪換球員,但大部分球隊首發只會派出1名U23球員,這意味著非U23球員的替補名額只剩下1個,在這樣的情況下24歲的球員只能離開。

本賽季中超的11名24歲球員中,除了鄭達倫、閔俊麟這樣的球隊絕對主力,剩下大部分是後衛或門將。可以看出,這些球員並不是球隊常規輪換角色,留下他們只為了增加中後場的厚度。

中超沒有機會,更多24歲的球員只能流向中甲或中乙。儘管中甲也有U23政策(同樣要求首發1人,登場人次與外援人數相同),但由於中甲只能有2名外援首發,所以在中甲聯賽24歲球員的生存空間會稍微大一些。

2018賽季中甲聯賽的16支球隊,共有19名24歲球員,甚至還有幾支球隊擁有多名24歲球員。可以看到,正是U23政策的擠壓沒有那麼大,24歲的球員在中甲可以得到更多機會。

徐駿敏、葉楚貴、廖均健這幾位球員,此前都是各自中超球隊的替補。新賽季球隊不再有他們的空間,因此只能加盟中甲。由於中乙聯賽的轉會窗口還沒有關閉,相信在中乙聯賽還會出現更多24歲球員的面孔。

24歲如果踢不上,25歲只能待業么?

選擇離開,對於24歲的球員即是無奈,也是很現實的選擇。如果以這樣的年齡在中超球隊枯坐一年板凳,或者只在個別場次替補出場,球員很容易就此廢掉。北京中赫國安的杜明洋,就是這樣的例子。

2016賽季杜明洋還曾在中超聯賽進球

今年25歲的杜明洋很倒霉,在他23歲的時候沒趕上U23政策,只是靠著教練的替補在北京國安替補出場,也算有些高光表現。當杜明洋24歲的時候,受限於U23政策,他在國安徹底失去了位置,大部分時間只能在預備隊度過。

一年過後,隨著U23政策更加嚴苛,已經25歲的杜明洋在國安徹底失去了空間,因此儘管還有長約在身,但他卻選擇了離開。只可惜24歲在預備隊蹉跎一年後,杜明洋的狀態並不太好,那個23歲時在國安5次出場貢獻1球2助攻的年輕人,連續試訓了北京北控和天津泰達都沒能留下。如今他只能待業在家,與國安的合同並沒有解約,可本賽季國安連預備隊都沒有為他報名。

GIF

所以對於24歲的球員來說,選擇離開中超雖然很艱難,但這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步。否則在板凳和預備隊虛耗一年光陰的話,25歲時狀態更難保障,出路也會更加狹窄。

一些沒有選擇離開的24歲球員,很可能會面臨與去年的杜明洋類似的命運。比如廣州恆大的徐新,上賽季作為U23球員,他還是恆大重要的輪換球員,整個賽季有15次首發出場記錄。而本賽季廣州恆大已經踢了1場聯賽、1場超級盃、3場亞冠小組賽,徐新只在超級盃球隊領先時有過1次替補出場記錄。2018賽季對於徐新來說,出場機會可能會大幅度削減。

如果本賽季徐新的出場機會達不到兩位數,那麼他很難保持自己的狀態。明年想另投他門的話,也會面臨與杜明洋今年類似的問題。

24歲的球員活該么?

不少社會達爾文主義球迷認為,24歲的球員無球可踢是很自然的優勝劣汰,是因為自身實力不濟,因此怨不得別人和政策。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畢竟像閔俊麟、鄭達倫這類實力超群的24歲球員,依然可以在各自球隊打上主力。但這樣的說法還是站不住腳,因為很多24歲球員無球可踢,並不完全是因為實力問題,而是因為政策讓他們和年輕球員沒有充分自由競爭的機會。

以此前舉過例子的徐新和葉楚貴來說,雖然他們的實力與老球員相比還有差距,但也並不比U23球員差。如果沒有U23政策,他們能留在隊內成為輪換球員或替補奇兵。而U23政策的存在,讓這些有一定實力和特點的24歲球員,要麼只能枯坐板凳、要麼只能選擇離隊。畢竟大部分球隊只會首發1名U23球員,那麼就必然要在換人時用兩個名額在U23球員身上,24歲的球員由此顯得很尷尬。

也許有人會認為,U23政策的優缺點都很明顯,雖然「坑了」一部分實力中等的24歲球員,但也培養出了鄭達倫、閔俊麟這樣的青年才俊。然而這是真的么?

從表面上來看,鄭達倫和閔俊麟確實都得益於U23政策,去年在各自中超球隊立足,今年在年滿24歲後仍然是球隊主力。

可不能忽略了其他一些因素,比如這兩名球員自身實力本就不差,去年如果沒有U23政策他們就不能在各自球隊打上主力么?而另一個被廣泛忽略的因素則是,不管是鄭達倫還是閔俊麟,都並不是因為U23政策而突然打上了中超聯賽,在那之前他們都有很長的低級別聯賽磨練經歷。

鄭達倫作為上海全運男足的隊長,早在2015年就租借加盟了彼時的天津松江。隨隊征戰了一個半賽季中甲聯賽後,去年和天津權健一起升入中超。所以低級別聯賽對鄭達倫的鍛煉,是不容忽視的。如果沒有中甲聯賽的錘鍊,難道鄭達倫真的能因為U23政策一下就坐穩權健主力位置,實力瞬間飛升么?

閔俊麟的經歷也有類似之處,2015賽季他就成為了廣州富力的替補球員,全賽季有5次出場記錄。2016年他加盟港超R&F富力隊,在那裡得到了很大的鍛煉。正是有了前兩年的磨礪,閔俊麟才在2017賽季的貴州恆豐一飛衝天。

不管是閔俊麟還是鄭達倫,當然要感謝U23政策給了他們更大的空間。只是不能忽視,他們的成功也不僅僅因為U23政策,他們自身超群的實力、低級別聯賽的鍛煉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所以,如果堅持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觀點,認為24歲球員無球可踢是「活該」,那麼其背後的邏輯就是弱肉強食,靠實力優勝劣汰。按照同樣的邏輯推斷,也就不能武斷的下定論,將鄭達倫和閔俊麟的脫穎而出歸功於U23新政,憑什麼24歲的球員踢不上球是實力不行活該,23歲的球員脫穎而出就要感謝政策?而不是感謝自己的努力和實力?這很矛盾啊。

23歲的球員也別高興太早

中超盛世之下,大多數人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24歲球員尷尬、無助的處境,得不到大多數人的關注和同情。更多人只期待著U23的好政策可以幫助中國迅速培養青年才俊,甚至不少U23球員自己也真心感謝政策。然而,千萬別高興得太早,因為不管是誰早晚也會成為24歲的球員。

什麼樣的球員在24歲時還能留在中超?除了前文所舉例的鄭達倫、閔俊麟之外,像韋世豪這樣同年齡段數一數二的球員,今後自然也可以無需U23政策的庇護在中超立足。然而同年齡段又有幾個韋世豪呢?無疑韋世豪、鄭達倫們是少數,而杜明洋、徐新有可能是大多數U23球員未來的樣子。

更重要的是,在U23新政之下,看似給了年輕球員更多高水平比賽鍛煉機會,其實反而可能抹殺了他們得到鍛煉的機會。

本賽季徐新只在超級盃替補出場過一次

就像鄭達倫和閔俊麟一樣,他們的成功不能說沒有U23政策的功勞,但更主要還是因為在20歲左右時,他們有機會在中甲、在港超去踢比賽。

如今上海上港的成功,也得益於武磊這批球員從16歲開始就在踢中乙聯賽,得到了大量實戰鍛煉的機會。

世界盃衛冕冠軍西班牙的國內賽事也同樣如此,開放西乙B級別聯賽給西甲球隊B隊,讓大量年輕球員在西班牙第三級別賽事得到充分鍛煉的機會。

而如今的U23政策,需要每個球隊每場比賽最少報名3名U23球員。那麼像鄭達倫、閔俊麟這類實力不錯的年輕人,球隊還捨得將他們外租鍛煉么?在中超當個替補,其鍛煉價值真的比去中甲、中乙打滿整個賽季更大么?這都是值得存疑和探討的問題。

但對於24歲的中超球員來說,他們沒時間也沒經歷去考慮這些涉及中國足球的大問題。他們想的只是眼前,只是未來,只是明天還有沒有球踢而已。對於其他行業的同齡人來說,24歲正是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而如今對於中國球員來說,24歲成了失業的年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球帝 的精彩文章:

兒子18歲生日,穆里尼奧送祝福
官方:羅伊斯與多特續約到2023

TAG:懂球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