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個人」的國家與有「間」的國家

無「個人」的國家與有「間」的國家

三國人國民性格

從「人」、「神」、「自然」看思維方式的差異

無「個人」的國家與有「間」的國家

說是「無『個人』的國家」,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請諸位讀者暫且容許我如此表達。

由於日本這一同質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同質語言的社會,因此在「和」為本的文化中,已統一為關聯感強烈的集團共同體。其中個人與個人之間並沒有相對差別,也沒有大陸性嚴格意義上的等級、階級差別。雖然有「士農工商」這種常用說法,但其意義更重在表現並列的職業分類,並非上下級的等級關係。

就好比「人間」一詞即為「hito"的同義詞一樣,與彼此的差別相比,日本人更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關係),並已將集體與個人統為一體。

日本古寫真:江戶時期的士農工商

通過個體與個體間和諧的相處方式,日本人確實營造出了一團和氣的人際關係。中國與韓國都不具有這種「間」意識。日本人這種獨有的思考及行動方式很早就固定了,所以才創造出了獨特的「間」概念。

故講朋友間關係好日語稱「仲間」,而把無視「間」重要性的人稱為「間拔け」(蠢貨),「間」不一致的話,日語為「間違い」(錯誤的意思);「間」一致的話,日語為「間に合う」(來得及,趕得上的意思)。

「間」這個詞成為界定日本人人際關係的原理性語法。

然而,在儒教理念根深蒂固的中國,人首先是區分不同社會階層的差異性存在。根據古代的君子、小人,近代的貴賤等級,現代的階級觀念,將人區分為「城裡人」和「農民」等類別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種階層觀念下的人,已經不是哲學原理上定義的具有平等的自然屬性的人了。

表裡不一的不透明社會

由思想構成的倫理、價值觀與實際社會中的人之間會產生很大的分歧和不一致。所以中國社會常常存在著表層和裡層,價值觀也存在著表層和裡層,說的跟做的是不同的。

上層統治階級或者特權階級經常隨心所欲地愚弄貧民階層,而下層的貧民階層也不信任上面的階級,這是常有的事。

歷史上中國的中華觀把周邊的人看成比自己低等的民族,所謂蠻夷思想就是這種意識的產物。

韓國社會在歷史上也是由儒家思想構建的等級社會,所以韓國自稱為小中華。現在韓國雖然實現了民主化,不過對他人表裡不一的歧視比日本要嚴重。

即使在一個國家的同胞之間,對殘疾人和他人的歧視依然很嚴重,地域間的矛盾也不小。尤其是韓國人簡直不把外國的勞動者當人看,這種歧視臭名遠揚。

中國人、韓國人對人的歧視意識比日本要強,這隻能說是傳統的人類觀、等級觀的文化後遺症。不過我相信這種觀念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所改善。

從這裡 | 看三國 | 更立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日韓文化頻道 的精彩文章:

100年前日本人對中國的「訪書」活動

TAG:中日韓文化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