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蕭然自有林下風

蕭然自有林下風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在這個已成為商家各種慫恿買買買的節日,大概都忘記了這個日子最初是美國芝加哥婦女為爭取男女平等的大遊行,她們走上街頭,為自己發聲,為女性代言,要求平等的生存權、教育權、工作權、選舉權......

再看現在各種對婦女二字看似體貼地避開,搖身變成"女神"、「女王」、「女生」......還有所謂的今天要格外對你們好,就知道這條路仍然道阻且長。

各種跑偏的營銷,讓大大方方對女性說一句「婦女節快樂」反倒成了另類。無非是「婦女」二字的刻板印象,它就是年齡大了、黃臉婆、庸俗、市井大媽的代名詞。女生、女神多好,可這些看著是對女性真好,真體貼的戲碼,撕下溫情脈脈的面紗,實際上只是商人們利用社會乃至女性自己對年齡的恐慌歧視,對婦女身份認同拒絕雞賊的營銷手段而已。

在我國司法解釋中,將婦女定義為14歲以上所有女性的統稱。沒有任何附加的惡意,更沒有什麼羞於見人。這個為紀念當年那些勇敢的女性為主宰自己命運,爭取平權而誕生的節日,是提醒我們身為女性,不但可以風情萬種,烈焰紅唇,也能擁有改變世界的決心與勇氣。

在此,祝我所有的女性朋友們婦女節快樂!

三八婦女節快樂

人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好與壞、黑與白,情深與涼薄,哪有那麼容易涇渭分明?

曾有這樣一個女人,她的一生中遇到了兩位對她影響最為重要的男人。一個算得薄情的負心人,但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最終以身殉節;另一個對她寵愛如心頭白月光,面對強敵卻卑弱地選擇了屈膝跪拜、帶頭迎降。

這三個人就是晚明時節大名鼎鼎的柳如是與她的兩位男主角,陳子龍與錢謙益。柳如是與後者的故事可能更為人所熟知,今天只來聊一聊她與陳子龍的恩怨情仇。

陳子龍人如其名,人中之龍,學術明星。他文能提筆定千鈞,人稱「明詩殿軍」,被後世譽為「明代第一詞人」,創立幾社,廣收門生;武可上馬奪敵首,明亡之後,他在家鄉起事,號集鄉人抗清,軍號「振武」,還被南明小朝庭封了一堆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的官職,算是明代那些大多嘴炮一流的文人當中少有能幹實事的,儼然時代領袖,名氣大到柳如是小姐主動送拜帖要結交。

柳如是,本名楊愛。亂世之中一個窮苦人家的女孩兒,命運給她的路註定不會好走。8歲就被業內著名鴇母徐佛買下了,徐佛本人能琴,工詩善畫,揚州瘦馬的養成者。

動亂時代總是出現許多奇女子,徐佛也算是其中之一,做為一個社會最底層人,既損害他人又被人損害的妓女,她在清兵入關之後竟然選擇了殉節作為自己的結局。而當時平日里滿口仕義理智信、飽讀聖賢書的國士們卻如牆頭草,

「闖至則降闖,獻至則降獻,一降不止則再」

最終跪在南京城門外迎接新主子。當真是青樓皆為義氣妓,英雄儘是屠狗輩。

徐佛對這個將來名動天下的小女孩進行了全方位的打造,先改名為朝雲,(估計徐老闆是蘇大學士的崇拜者),再精心教導她琴棋書畫、待人接物的技藝。當然徐老闆並不是打算做活雷鋒,一個生意人投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更高的收益。

五年後,13歲的朝雲被賣給了當朝宰相周道登的老媽作侍女。周大人做官也是一言難盡,雖說靠抓鬮上崗不是你的鍋,但你好歹也是庶吉士出身的,卻不學無術,尸位素餐就不怪別人了,工作日常划水,智商慣性欠費。沒做好官的能力也就罷了,連做壞官的狠辣也欠奉,業務能力別說與張居正、除介前輩比,就是專業和稀泥二十年的申時行他也夠不上。

全朝上至皇帝下到同僚都看不起他,沒事就踩他幾腳,做官做成這樣算是明朝宰相中的獨一份,難怪不到一年,崇禎就讓他滾蛋了。

下崗之後的周大人倒是得償所願,正好關起門來享受大叔與蘿莉的養成系。14歲的朝雲被周道登收為小妾,為她改名為影憐。據說周大人最愛的事就是抱著小妾坐自己膝頭教她讀書,

「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藝」

這畫面光是想想也是辣眼睛的很。

周大人自己那當然是樂在其中,卻不料身邊的三妻四妾們妒忌的簡直成了烏眼雞,她們拿金主沒辦法,只好柿子撿軟的捏,誣陷影憐與書童私通。要說周大人這個智商真是急需充值,人家挖了坑他想都不想就往裡跳,除此之外,老頭子估計也是不自信就憑他的個人魅力能吸引住小佳人,他妒火攻心之下將她重又賣入娼門。

此時的影憐不到15歲,如果生在今天估計最大的憂愁就是隔壁班小明怎麼不看我呢?而四百年前命途多舛的她,首要面對的是如何在這個亂世生存下去的問題。

柳小姐號稱秦淮八艷之首,但我猜測她的真實相貌可能並不符合現代審美。從明代的仕女圖中可以看出明清時期女性美的標準,削肩,平胸,柳腰,顧苓在《河東君小傳》中記載她:

「為人短小,結束俏利」,「幅巾弓鞋,著男子服,神情灑落,有林下風」

這樣的性格體現在繪畫上,自然也是毫無脂粉氣,她於1643年的《月堤煙柳圖》現存最早的一件女畫家紙本設色山水寫生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眾所周知那個時代的女性因為禮法的限制,大多足不出戶,畫事多以花鳥為主要題材,如同同時代西方的女畫家因受到人為的制約無法創作人體畫,而多以靜物、自畫像為創作主題。

柳如是自離開周家後,身為江湖兒女,自由放跡湖海山間,遍交吳越名士,吟詩作畫,眼界胸懷都大為開闊。突破了傳統女性繪畫題材以及注重臨摹的常態,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特殊意義。

從錢大人的跋中可以看到,這幅畫是柳如是即興的寫生之作。

「河東君顧而樂之,遂索紙筆,坐花信樓中,圖此寄興」。

描繪了錢大人為她所建的花信樓美景,雖然在造型上有欠缺,但色調清新雅緻,線條瀟洒飄逸,無論是亭台樓閣、遠山小舟、還是風中楊柳,筆力老到毫無軟媚、拙滯之意。春日江南的溫潤鮮活躍然眼前,似乎能呼吸到撲面而來的楊柳風,有著文人畫清新淡雅,抒情感懷的意境特性。

她是最早的變裝女郎,穿男裝,行抱拳作揖禮,完全是一位翩翩濁世佳公子的派頭。更多的是以才情而不是艷名迎得了眾多文人墨客的傾心,她不甘心再成為男人的玩物,而是主動出擊去找尋自己的終身伴侶。她這段時期的生活,陳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別傳》中的總結為「與吳越黨社勝流交遊,以男女之情兼師友之誼」。

除了宋征輿、李存我這樣的雲間才子,也有汪然明這樣的徽商土豪,然而她真正鍾情的還是陳子龍。

我以為她算得上是中國女性主義覺醒的先驅者,社會身份的低賤、生存的壓力並沒有讓她以找張長期飯票為人生目標,如果僅僅如此,她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做個金絲鵲,以她豪爽放達的個性也決定了她不可能這樣生活。

她選擇了名動天下卻一無功名二無錢的陳子龍,一身男裝作儒生打扮直接上門,拜帖上自稱「女弟」,如此離經叛道的行止,連見過大世面的陳子龍都表示接受不了。

「陳嚴正不易近,且觀其名紙自稱女弟,意滋不悅。」

意思是陳先森老幹部靈魂附體,看到一個妓女找上門來,還居然敢自稱女弟,心裡非常不高興,理都不理她。

所以看似才子佳人的金風玉露一相逢,其實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好,大多只是吃瓜群眾們的一廂情願。從開始時就是神女有心,襄王無意,註定了這出浪漫愛情劇的結局不會太好。

兩人的關係是都在柳如是的主動出擊下,背著偶像包袱的陳先森屬於半推半就被收作裙下之臣。

文藝女青年柳小姐在情場上的戰鬥力那是剛剛的,因為陳子龍不理會她的拜帖,人家才不會像林黛玉一樣只會自己糾結個半死,她從蘇州找到松江當面質問這位文壇領袖級人物

「風塵中不辨物色,何足為天下名士?「

我猜陳先森十有八九是抖M屬性,人家好好送拜帖表示傾慕他不理,被罵了之後頓感這個小妹妹好有性格,好有才華,我喜歡!立刻請柳小姐喝大酒,邊喝邊聊,從文藝的風花雪月到國家存亡的憂慮,越聊越覺得這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了。

要說文藝青年們談個戀愛就是不一樣,吾等普羅大眾談戀愛一般也就是送送花、吃吃飯,看看電影,遇到某些鋼鐵直男更是分分鐘讓妹子懷疑自己是否找了個智障。

你看人家這對是怎麼操作戀愛的,陳先森寫詩將柳小姐譽為洛神宓妃,柳小姐投桃報李,別出心裁地將陳子龍比作男洛神,還了他一篇《男洛神賦》。郎情妾意,陳子龍借了老友的一處寓館安頓了柳如是,兩人關係中最甜蜜的時光開始了。柳小姐將這間小公館命名為「鴛鴦樓」,這本來的意願當然是很好的,可惜她太高估了荷爾蒙的力量,低估了禮教宗法、名譽地位對男人的意義。

陳子龍家中早有一正妻,三妾,尤其是這正妻可不是一般人物。大家閨秀出身,老爹是湖廣寶慶府邵陽知縣張軌端,據載她 「生而端敏,孝敬夙成」,更可怕的是被「三黨奉為女師」,這三黨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有這麼一位正室教科書般存在的夫人,陳子龍即使只是想納柳小姐為妾也不是能由得他作主的事。

正牌夫人在陳子龍祖母的支持下,上演了一出張氏大鬧「鴛鴦樓」的好戲,wuli夫君禮義仁信完美人設,怎麼能毀在你這個小婊砸手上?必要挽救陳子龍於失足的邊緣。按照窮搖劇的設定,男主角此時不應該是拋棄一切,與女主私奔至世界盡頭嗎?可惜那只是窮奶奶給你們編織的一簾美夢。陳子龍放棄柳如是的原因,一是因為不想對抗宗族禮教,二則他與柳小姐追求平等自由的三觀不合,這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在國事與情事的決擇上,柳如是生命當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態度截然不同。

陳子龍作為名仕,大節無庸質疑的。1647年5月13日,時年40歲的陳子龍抗清失敗後被押往南京,途中經過家鄉的跨塘橋,他突然投水,以死殉節。清軍將屍身凌遲斬首,棄於水中。

比起試了試水覺得太冷又縮回來的錢先森,高下立判。但他在感情上卻是懦弱的,也許比起殉節,背負違拗祖母的不孝名聲,反抗倫理綱常,被吃瓜群眾們的口水消費對他而言才更需要勇氣。在感情與倫理道德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在柳如是最需要他支持的時候選擇了放棄,默許柳如是被趕出鴛鴦樓,將這段情緣畫上了句號。

反觀錢謙益國破家亡之時賣身投靠,節操碎成渣渣。他負了天下卻沒有負柳小姐,在家中正妻在堂的情況下,大張旗鼓地以嫡配之禮迎娶了柳小姐。這驚世駭俗的舉動,氣的松江吃瓜群眾們紛紛拿起石頭去砸他家玻璃,名士們狎名妓,那是可以大大吹噓的風流韻事,可若是明媒正娶回來當老婆,你倒是開心了,讓這些守著糟糠妻不敢越雷池的吃瓜群眾們心理怎麼平衡?所以

「雲間縉紳,嘩然攻討」。

人家結婚是收了一萬朵玫瑰花,他們可厲害了,收了一船的破磚爛瓦,錢大人也只是哈哈一笑了之。後來甚至在明知柳如是與他人有染,不但不把她送去浸豬籠,反而阻止了要殺柳如是的人,

「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

意思是這個亂世士大夫都不能守節,又怎能單要求女人呢?這大概除了降清的負罪感,也可說是真愛了。

許多人對柳如是這段婚內出軌刻意避諱不提,其實大可不必。

她與陳子龍的愛情以遺憾收場,陳卻以自己的凜然氣節成為柳如是心頭永遠的硃砂痣,並始終影響了她此後的人生。即使是在與錢謙益成婚後,她仍然甘冒殺身之禍暗中支助了很多如閻爾梅、黃宗羲等反清志士。在錢謙益帶著妻妾北上時,她身著朱衣,一言不發,拒不跟隨。

在錢降清之後,她已然完全看不起這個於私實在是很對的起她的男人了,原本的粉絲濾鏡已經蕩然無存,所以,女人恨你不要緊,看不起你就徹底玩完了。這個平時滿口仁義禮信的東林黨頭牌、名滿天下的一代大儒節操都碎成渣,她的出軌也許正是這刻骨絕望下的放縱吧。

這樣的兩個男人,一個負佳人不負蒼生,另一個負天下不負美人。世間哪有那麼多的雙全法,得以不負如來不負卿,總是得到些什麼就失去些什麼。

她曾在給陳子龍的《別賦》中寫到,

「雖知己而必別,縱暫別其必深。冀白首而同歸,願心志之固貞。」

她理解並且原諒了陳子龍的軟弱與背棄,卻不原諒錢謙益的改換門庭,她要的從來不是關起門來你儂我儂的小兒女私情。

柳如是的結局是在錢氏族人的逼迫下自盡,我猜測這只是表象,更深層的原因應該是無論是愛她的人,還是她所愛的人都已經死了,國破家亡心如死灰,何必被一群宵小折辱,死亡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她是秦淮八艷中唯一一個有後人送葬的,她沒有與錢謙益合墓,而是被孤獨地葬於虞山腳下,墓碑上只刻有「河東君之墓」五字,我想她應該會喜歡這個結局,她終於實現了畢生所求,作為一個獨立的君子而不是作為某人之妻,某氏存在於歷史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老師八卦美術史 的精彩文章:

溫柔地堅定與執著
梅待晚春因君開

TAG:王老師八卦美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