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生病,是夫妻關係的試金石

孩子生病,是夫妻關係的試金石

作者:清辭(爸媽內參主筆)


01

春節假期,沒有過節。

沒打電話問候親人,沒編簡訊祝福朋友,沒發朋友圈曬美食、曬鮮花,沒和老公走親戚、逛花市。

我只幹了一件事:去醫院!

大年初一,孩子咳嗽嘔吐。於是帶孩子到醫院拍片,醫生說:「有發展成支氣管肺炎的徵兆,住院吧。」

我們一聽,傻了。孩子只是咳嗽,而且過年期間,實在不想在醫院度過。好說歹說,醫生說:「那打針吧。」於是看病打吊針到凌晨1點。

雖說是春節,但醫院人滿為患。很多孩子頭上貼著退熱貼,手上或腳上打著針,在媽媽的懷抱里睡著。

我和老公兩個人輪流看娃,孩子因為難受總是哭,於是我們分頭哄他,還要泡奶、換尿不濕、喂葯、喝水,兩個人都非常疲憊。

這時,我看到一位媽媽背著孩子走了過來,單手扶著吊瓶,護士幫她拿來包包。她把吊瓶掛在支架上,把孩子解下來抱著。

她的孩子很小,因為不舒服總是哭,還動來動去。她一隻手抱著孩子,另外一隻手拿出包包里的水瓶和奶粉,衝起了奶。

這時,孩子用力一動,把針頭扯鬆動了。護士過來,責備了她一句,就打到孩子的另一隻手上。可孩子還是動,又扯掉了針頭,於是護士又打到腳上。但還是不行,最後打到了頭頂。

我的敘述很簡略,但是那位媽媽獨自一人哄娃、泡奶、安撫、喂水的情形至今還在我的腦海里不能抹去。

一開始,我以為孩子的父親不在,後來我看到了他,進來了兩次,卻一下沒有碰過孩子。甚至在第二次還罵了這位媽媽兩句,然後就大步地走了。

那時,我特想罵這個爸爸幾句。我幫她泡了奶,給了孩子一個玩具,她連連稱謝。然後,就開始不住地流眼淚。

「他平時就少回家,完全不理會孩子,孩子生病了,他反過來還責怪我。」

她的話語不無抱怨,更多的卻是悲傷和憤恨。雖是初識,她卻視我為朋友般將所有家庭瑣事一股腦地向我傾訴:

丈夫平時是如何晚歸,愛打遊戲,愛抽煙,愛喝酒。他平時對她是如何的粗暴,對孩子是如何的忽視……

她一定是被壓抑了太久,終於能在一個人面前得以釋放。

我看到她的眉眼清秀、身材嬌小,過去一定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的丈夫一定是追了很久才追到手的,而如今卻滿臉憔悴,眼神無光。

古語有云: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曾經芳華正茂的聘婷女子,結婚後,卻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在家庭的油煙中漸漸成為了那個無所不能的女超人。而曾經那個放蕩不羈的追風少年,結婚後,依舊還是不管不顧,放蕩不羈。只不過從少年變成了中年油膩大叔。


02

愛情保衛戰有一期是夫妻兩人上台對峙,妻子控訴孩子生病丈夫卻不回家。

丈夫說:「她在家,我覺得她自己能照顧,就沒回來。」

主持人說:「能照顧孩子生病也得回來看看呀。」

丈夫說:「我們同學聚會。」

主持人問:「同學聚會重要還是給孩子看病重要?」

丈夫說:「因為我這個人就喜歡在KTV的感覺。」

看到這裡也許會有人說:「這很正常啊,我丈夫也是這樣,十天半月不回家。男人嘛,就是在外面忙著應酬。」

一句「很正常啊」,就把婚姻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女人,而很多女人甚至認為這是為人妻為人母的本職。

而男人呢,依舊該玩玩,該睡睡,心情不好還嘮叨幾句。

孩子生病,媽媽不僅費心費力,而且還要面臨丈夫的責難和婆婆的怪罪,甚至是離婚。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爸爸都不理會孩子的生病。還有一些爸爸,不但能夠體會妻子的辛苦,而且願意主動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在我第三天帶娃打針的時候,看到一位爸爸,獨自用背帶背著兒子,一隻手拿著吊瓶,在走廊里走來走去。

那位爸爸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陽光大男孩的樣子,特別有正能量,給孩子講笑話,孩子被逗得哈哈大笑,醫院的氣氛都好了起來。

一起幫忙帶孩子的是孩子爺爺,媽媽沒來,奶奶也沒來,我想也許媽媽懷孕了,奶奶在照顧她。

孩子生病,是夫妻關係的試金石。有的夫妻,會在共同的責任中越來越親密和諧;而有的夫妻,卻在相互的抱怨與爭吵中使婚姻走向毀滅。


03

孩子生病時,夫妻關係的處理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妻子獨自帶娃,丈夫不聞不問。

這一層的夫妻關係是最不穩固的,因為丈夫的不聞不問意味著他對妻子和孩子沒有一點的感情。

就像我在醫院遇到的那位媽媽和她那個對她和孩子不理不睬的丈夫,就像那個為了玩而不管生病孩子的老公。

這樣的夫妻關係是最危險的,分分鐘面臨破裂的危險。

第二層:妻子帶娃,丈夫幫忙,大事爭吵,小事牢騷。

還有一層的夫妻關係處於這一層,孩子生病,丈夫關心孩子,卻抱怨媽媽照顧的不周到。

醫院中最常見的就是這一層夫妻關係,孩子生著病,卻到處充斥著抱怨聲:「你怎麼這樣啊?」「不是,是這樣做。」「孩子不吃藥,你硬灌他幹嘛?」

這種夫妻關係比上一層好了一些,丈夫起碼已經開始關心起孩子,但對時不時傳來的抱怨聲,不但會傷了媽媽的心,還會傷害到孩子那本來就脆弱的心靈。

第三層:夫妻合力帶娃,遇事共同承擔。

能做到這一步的夫妻關係就相對比較穩固了。夫妻能夠相互理解,並且在孩子面前以成熟、堅強的形象呈現,可以給孩子帶來強烈的安全感。

我遇到的那位父親就是這樣的,他的孩子頭上貼著退熱貼,打著吊針的樣子非常虛弱,但他沒有用「你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呀?」「還疼不疼啊?」來強化他的疼痛。

而是用笑話來轉移他的注意力,用積極地心態讓他意識到世界的美好。這不但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智慧。

這樣的夫妻關係,需要的是雙方心智的成熟,都對家庭負有責任,並且以平等的心對待彼此,家庭一定和諧而幸福。


04

孩子生病,是夫妻關係的試金石。但是否能找到金子的鑰匙,還掌握在媽媽自己的手中。

其實,丈夫對孩子的不理不睬,對自己的不聞不問,並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而是在長期的習慣中累積形成的。

好友Q小姐和我講過她的經歷。

剛結婚那一年,她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賢妻良母,所以懷孕7個月的她辭掉了工作,專心在家相夫備孕。

老公白天上班,她就準備好早餐,晚上老公回家,她已經把衛生全部搞好,晚餐也擺在了丈夫面前。

這樣的平靜日子她覺得很幸福,直到兒子呱呱墜地。

坐月子的時候,婆婆來照顧她,她只負責抱娃和餵奶。兩個月後,婆婆走了,帶娃的任務就落在她一個人身上。

因為夜裡餵奶次數多,早上的她沒精力煮早餐,丈夫開始頗有微詞。

每天白天,她只能趁著孩子睡覺的時候把衛生搞好。到了傍晚,她已經筋疲力盡,還要準備晚餐。

有一天,孩子生病,燒到39度,她想一個人沒辦法去醫院,就給丈夫打電話。丈夫劈頭蓋臉的一句:「你在家又不用上班,我正忙著呢,自己去。」

她說:「那時候,真想離婚,沒想到自己嫁得男人,這麼冷酷無情。」

她和自己的媽媽訴說此事,痛哭流涕。她媽媽卻告訴她:「都是你自己慣壞的。」

她一次一次的付出,一次一次的妥協,最終讓丈夫習慣了坐享其成,於是丈夫離這個家才會越來越遠。

後來,她改變了策略,開始有計劃地讓丈夫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換個燈泡、擰個水管、周末一家人大掃除。

她也漸漸學懶了一點,不做早餐,讓丈夫代勞;晚上自己放鬆一下,給孩子和丈夫多點相處的時間;甚至會偶爾出去約會,把孩子交給丈夫看管。

在這一點一點的小事中,丈夫漸漸體會到了妻子的不易,開始變得體貼有溫暖。下一次孩子生病的時候,他比Q小姐還要積極主動。

「我終於明白了,不是他的錯,而是我的方法把他推出了這個家庭,讓他越來越沒有參與感。」

只有平時多積累這樣的感覺,在關鍵時候才能用得得心應手。

好的夫妻關係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一次一次的爭吵,一次一次的試錯,一次一次的妥協磨合出來的。

以積極正面的心態面對孩子生病的考驗,不僅僅是對夫妻關係的檢驗,更是對夫妻和諧關係的促進。

作者簡介:清辭,富書籤約作者,有著兩個寶貝的90後寶媽,在瑜伽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十年有餘。瑜伽、跑步與寫作的忠實愛好者,堅持每月讀書五六本,寫作十來篇。人生信條是低成本做人,高逼格做事。簡書@清辭輕詞。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內參 的精彩文章:

父母婚姻的默契度,決定了孩子的快樂度
期末考試前,媽媽最應該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TAG:爸媽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