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言:6.5%的預期增長目標有多重?經濟發展靠什麼?

陳言:6.5%的預期增長目標有多重?經濟發展靠什麼?

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18年中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5%左右。

如果回頭看一下5年前的政府工作報告,那時提出的預期目標也是6.5%。但5年前中國GDP是54萬億元,那時的6.5%增長預期與現在已經保有82.7萬億元GDP規模後,要實現6.5%的增長預期,到手結果會很不一樣,驅動經濟發展需要有新的動力。

從演算法看6.5%

GDP在54萬億元時,6.5%的增長率讓我們在一年之後手頭的財富能多出3.51萬億元,但到了82.7萬億元的時候,同樣的6.5%增長率,一年之後手頭的財富會多出5.37萬億元。換句話說,今天6.5%的增長率,在5年前大約是10%的增速。同樣的6.5%,今天和5年前大不一樣。

和其他國家比,中國的增速依舊相當的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8年1月22日對世界及主要國家的GDP發表了一個預期值。其中世界經濟增長為3.9%,美國日本分別為2.7%和1.2%。美國的經濟總量比中國大,增速慢一點可以理解,但日本的經濟規模按IMF給出的值計算的話,相當於中國的41%,其發展速度只有1.2%,實現6.5%的增速可以說相當的不簡單(IMF預測的中國增速為6.6%)。

實際上,5年前中國追求6.5%的增速,但最後實現的是年7.1%的增加結果。在測算及制定今後GDP增長率時,政府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在82.7萬億元GDP中實現6.5%的增速,等於中國經濟規模中,一年就會增加出兩個巨大城市----北京和上海(北京GDP規模是2.8萬億元,上海為3萬億元)。不論在北京還是在上海,走在大街上想一想,中國一年就會冒出兩座這麼大的城市規模的經濟總量,增長速度之快,可想而知。

可持續的原因

5年前,已經有人用QQ給朋友打個賞,從銀行匯出一筆錢,為自己的電子遊戲添加一個工具,那時人們也許並沒有想到有一天這一切的一切都會改為手機支付。5年前,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辭彙已經有了,但能理解和使用這些辭彙的人不多。但今天的中國,不論是否對這些辭彙有所理解,大數據、人工智慧就擺在那裡,人們已經生活在其中。

經濟發展首先和制度改革有關。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對舊制度的徹底改革,對國外資本及技術的開放,帶來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在中國已經具備了迭代創新能力的時候,新技術的導入與實踐,讓技術在中國有了從數變到量變的基礎。大國經濟、大國市場、迭代創新在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保證。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創新驅動發展的種種成果,說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在更大的層面,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我們在過去的5年里已經耳聞目睹。至於高鐵網路、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更是幾乎所有中國人或多或少地享受到的服務。

中國的「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處於起飛階段,談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除了制度改革的原因外,技術創新的作用也在日益明顯增加。有了這些,6.5%的增長預期就有了實現的可能。

陳言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 執行院長

掃一掃,關注人民中國

微信ID:peopleschi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愛奇藝披露招股書:擬赴納斯達克上市 計劃融資15億美元
「吃雞」神器?小米高配置遊戲手機跑分圖爆光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