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了英國日本有哪些既有認知被打碎?

去了英國日本有哪些既有認知被打碎?

最深度的留學案例解析、最乾貨的語言考試資源,不容錯過

━━━━━━

關 於 英 國

以為國外的基礎設施會更加先進,然而由於歷史悠久,地鐵里基本沒有手機信號,新推出的免費wifi也只有到站的時候偶爾能連上;

以為國外的社保制度更到位,然而街頭巷尾總有流浪者,地鐵上也有演奏樂器逐個車廂討生活的人;

以為外國人都更加熱情奔放自來熟,然而英國人更講究個人空間,也更多地和英國人、歐洲人結為夥伴;

以為外國人大多喜歡下課後去酒吧,其實也有很大一部分更喜歡去看書、學習。

關 於 日 本

在來日本之前就通過各種渠道聽過許多關於它方方面面的「傳說」,其中又有許多以一種「日本XXX的XX讓你震驚」的口吻描繪著一個從小嬰兒到老奶奶都克己知禮的社會。

實際在日本生活的這兩年間,雖然大多是過著兩點一線的學生生活,或許認識會有所偏頗,但如果要說起讓我打破了既有認知的方面的話,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關於對這些被國內許多媒體極盡渲染的近似於「都市傳說」的重新認識吧。

我所在的城市是東京。這個繁忙的、晚上10點的時候地鐵上會充滿了下班族的快節奏都市,在許多方面也許會與日本的其它地方有或大或小的區別。也許許多關於日本的刻板印象在其它地方屬實,但在東京來說,如果它確實有著某些刻板的標籤的話,我確實越來越覺得它更接近一個大都市的標籤,而非日本的標籤。

這麼說似乎有些意義不明。

舉個例子,拿垃圾分類來說吧。來之前就看到有很多關於日本的垃圾分類如何細緻到了聳人聽聞的地步的文章,諸如牛奶盒喝完之後要洗乾淨晾乾剪好、分類錯誤的垃圾會被發現然後遣返給本人再次分裝等等的或真或假的報道讓我甚至產生了隱隱的焦慮。到日本後第一次扔垃圾的時候對照著手冊、花了好久時間,放到收集點之後那一整天還都會有點忐忑不安,生怕有居委會大媽類似物來提著我的垃圾敲門。後來搬到跟許多人合租的幾層大house,垃圾會集中有人收集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似乎大家的分類都沒有手冊上那麼嚴格,而且明顯扔錯的也會有,更沒有人去洗乾淨剪開晾乾牛奶盒。大家只是普通地喝完、普通地扔進可燃垃圾箱。

或許是因為生活節奏太快,所以即使是東京的日本人也會適當地偷工減料;也或許是這裡有太多的外國人,他們並沒有從小接受如此嚴格的垃圾分類處理小手工訓練,所以沖淡了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步驟。總之,事情並沒有像想像中那麼糟糕,小手工能力為負的我,也成功地避免了我臆想中的居委會大媽敲門、平靜地生活了下來。

與此例相像的小事情還有許多。比如幾乎任何場合都會很節制有禮的日本人,在試圖擠上滿員電車時也會絲毫不加道歉地拿出近乎要把全車廂人都撥開的力氣推搡強行上車,也會不顧普通座位和為特殊需求的乘客留下的優先席(聽說只有東京會有如此現象,其它的日本大部分城市都會把優先席為有需要的人留下;當然了,這「聽說」本身可能又是一個都市傳說也未可知)。

但是總體來說,更加讓我打破既有認知的,不是這些關於日本和日本人的都市傳說中的另一面、那些小小的瑕疵的一面,而是這些瑕疵的一面是如此之少:關於日本和日本人的乾淨整潔、知禮有序,以及其它的許多誇張到像是都市傳說的描述,竟然並沒有十分誇大。我抱著要粉碎這些都市傳說、看到它真面目的態度而來,卻發現其實需要粉碎的部分,竟然並沒有太多。包括不好的部分,其實也並沒有太多:比如女性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依然是刻板的、被嚴重限制的;比如工作強度大、時間長;甚至比如日本人的英語確實差。這些眾所周知的刻板印象,確實都不同程度地反映著社會現實。

關於我們這個關係複雜的近鄰,我們可能確實已經了解得很多,那些在去之前我覺得應該會貼在它身上的標籤,也確實都能在這裡找到印證它們的痕迹。但是我更深的感受是,東京是一個沒法用這些標籤來定義的城市,在這裡生活聚集的人們來自太過多元的背景,在這裡發生的變化也太過迅速,以至於雖然去刻意尋找的話、什麼標籤都能夠找到印證,但這些印證也只是東京的一個很小很小的側面而已。

「WordSunny」,留學行業的滴滴。

超過3000名海外名校學霸入駐,無論是商科、理工、人文社科還是法學、藝術~在這裡你都可以找到。

泡論壇無數,不如行家指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ordSunny 的精彩文章:

最真誠的一篇康奈爾大學就讀體驗!

TAG:WordSu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