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頂尖心理學家帶你告別拖延焦慮,踏上幸福之路

頂尖心理學家帶你告別拖延焦慮,踏上幸福之路

劉嘉老師將帶你體會頂尖的心理學課堂,帶你直面5個困境,分享5種方法:

1.緩解焦慮:如何應對失控的工作生活節奏?

2.戰勝拖延:如何提高你的自控力?

3.擺脫無趣:如何擁有讓你快樂的能力?

4.避免衝突:如何增強親密關係的滿意度?

5.拒絕愚鈍:如何提高你的情商?

劉嘉是中國心理學專業排名第一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部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最強大腦》科學總顧問,他是國內心理學領域的權威專家,長期從事心理學的教學、科研和應用工作,他在「得到」開設大師課《心理學基礎30講》,幫助普通人用最簡單的方式,系統地學習現代心理學。

先請你做一組簡單的自測題:

-有沒有一些事,你計划了很久,拖到現在都沒有做?

-有沒有一個瞬間,突然覺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讓自己喘不過氣?

-有沒有什麼人,明明你很想跟他好好相處,但總是衝突不斷?

-最近有沒有一次,深刻覺得自己很「快樂」?

-有沒有被暗示過,自己的情商有待提高?

我覺得現在心理學的發展需要大家的一種連接,因為我們現在用錢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不能用錢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這就需要心理學的參與。

下面進入第一個主題,焦慮。我們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焦慮從何而來,能不能沒有焦慮?其實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有焦慮是好事,因為它是公認的需要。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大學生放到一個封閉的屋子裡,把眼睛蒙上,耳朵放在白噪音,讓他們躺在非常舒適的床上,而且還有錢掙。這不是很舒服嗎?

開始的時候大家會睡覺,很快就會厭倦不安,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唱歌吹口哨,發出聲音。但是很快就出現了幻覺,基本上90%的在24、36個小時就退出,沒有任何人堅持到72個小時。

事實上對間諜的拷問最簡單的方法不是把他打一頓,而且把他關在屋子裡不給他任何刺激,這種對心理的摧殘是最大的。所以,壓力是有意義的,因為在我們的大腦裡面存在一個網狀結構,這個東西需要外面的刺激來喚醒他,也就是說沒有壓力,我們就沒有生存的可能性。

大量研究表明這種壓力其實是與我們的發展有關,當你發展得越好越快,你的壓力就越大。大家感受到這種壓力大,這種焦慮的情緒,說明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每天都感受到田園牧歌一樣,每天特別放鬆,對不起,可能你現在的一切都已經停止發展。所以說焦慮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一個焦慮太大,也不好。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做一下區分,我們要區分什麼叫做好的焦慮和不好的焦慮。

好的焦慮是指他能夠增加我們的動機和能量,比如說要考試了,你很焦慮,這個時候你就會想辦法準備複習提綱進行複習。我們把這個稱為是有用的焦慮。

還有另外一種叫做無用的焦慮,是想像中的危險,我們純粹腦海裡面想像的,比如說我們想像領導不滿意怎麼辦,我們的考試考不過怎麼辦?這些是無用的焦慮,並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

產生用焦慮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可能我們的標準太高了,比如說我要求領導都喜歡我,是不是這個標準太高?或者我們對自己的能力過於低估,比如說考試可能考不過。

焦慮最核心特點就是指向未來,也就是說如果將來發生什麼事情,我會有什麼樣的擔心?我會遭受什麼樣的危險?這就是指向未來,也就是說我的身體活在現在,但是我的心靈和精神已經到了未來的地方。

所以說焦慮就會給身體和大腦帶來比較嚴重的問題,心理上體現的就是失控感,對未來沒有一種把控感。因為未來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我不知道有多嚴重,我也不知道無法放鬆持續的擔憂。在身體上經常會體現一些反應,比如說肌肉的緊張、痙攣、胃疼,心慌手出汗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我們知道它的主要問題就是指向未來,因為我的身心是分開的。但是假設我們來看一下抑鬱,抑鬱其實就是指向全面,我過去非常糟糕,現在也一片灰色,未來了無生趣。抑鬱是全方位的。

對於焦慮的核心治療,就是把他從未來拖回到現在,讓它把現在的狀態保留到一起,這就是我們解決焦慮問題的一個根本的關鍵,要解決無用焦慮。

大家已經知道了一個基本的原理,要解決這種焦慮,我把它分成三種難度,就像滑雪一樣,有初級賽道、中級賽道和高級賽道。初級是能夠讓你比較好地上手做的,我們稱之為被動放鬆,怎麼放鬆?就是要想像,你現在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當你特別焦慮緊張的時候,你可以想像你現在正在一個海灘上面,你要去感受一下你的身體、你的手接觸到沙子柔軟細緻的感覺。

你現在要去體驗當陽光照在你身上的時候,身體那種由外到內的一種暖意,這時候你就做到了兩點,第一,你沒有再去想未來,第二,通過這種方式放鬆了你的肌肉,放鬆了你相應的感覺,這其實是一種所謂自我催眠,把肌肉群放鬆下來,然後消除焦慮所帶來的這種身體反應以及你的這種緊張的心理。這是初級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想像這一點,你可以不想像海灘,你可以想像你待在一個森林裡面,你也可以想像待在一個其他的地方,這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第一關過了之後,你得到一些練習之後,就可以嘗試一下中級的方法。中級的方法非常非常關鍵,是要努力獲得一種掌控感,讓你活在當下。我在前面講了焦慮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失控,因為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可能會出現什麼危險。所以,在這時候你就需要重新獲得掌控感,一旦失控就會焦慮。

第二個我們說的焦慮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指向未來,我們總是在擔心未來的這種事情,我們的身體在這裡,我們的精神在遠方,在未來。所以,我們要把精神和身體拉起來,做一個身心的合一。所以說在中級階段,我們治療焦慮的辦法,第一要重新獲得控制感,同時我們要把身心合一,把我們的精神從未來拉到現在。

怎麼做到?具體從身體來講相對來說非常簡單,你可以嘗試把手握成一個拳頭,你現在感受一下握得特別特別緊,你感受一下肌肉的緊張,感受到力量。然後你握一到兩分鐘之後,再慢慢地鬆開,鬆開的時候不要著急全部鬆開,你可以感受到肌肉在一點點放鬆,血液重新回到原來被壓緊的地方。這個時候,你就會有一種肌肉的緊張、放鬆。

手是比較容易控制的,當你做到這一點之後,你就可以慢慢的嘗試一些比較難的部位的控制,比如說頭部肌肉、臉部肌肉的緊張,然後是頸部肌肉的緊張。練習緊張、放鬆,目的就非常簡單,就是要讓你重新獲得控制感,我的肌肉和臉部表情是我控制的,我的脖子也是我能控制的。

這個時候就進入第三個練習階段,第三個階段就是嘗試進行深呼吸。因為我們焦慮的時候都是短淺的呼吸。這種掌控感通常是從比較容易到比較複雜的,你就會慢慢控制身體的系統,然後放鬆其他的地方。通過這種練習,你可以重新把掌控力握在手裡。

這是身體方面。對於精神方面,有一個詞叫做活在當下。從中國的歷史上來講這是來自於佛教,打坐等等,核心點就是我要關注我當下的狀態,這種狀態我現在是悲傷的、焦慮的沒有關係,你要理解當前的狀態,不要做任何的評價,我的緊張是不好的,我的負疚感是不好的,不要對它進行任何評價性的東西。你把你的精神從未來拉到現在,活在當下讓身心統一,這樣你就可以去掉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是中級的兩部分,一個是有一個掌控感,第二個是通過正面的方法。

最後一個是高級的方法,我們把表面的現象去掉了,但是可能還會焦慮,這時候我們就要找到焦慮的根源。這時候你可以看到有一個心理學非常傳統的模型叫SOR模型,S就是我們的刺激,R是反應,O是我們的有機體。這就是我們對事情的評價。

我們對同樣一件事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評價,比如說我的六級考砸了,一個普通的反應就是說OK,沒關係,大不了下次再考。另外一種反應就是非理性的反應,這種反應是什麼?大家會不會覺得我特別笨,大家會不會瞧不起我。前者不會帶來焦慮,而後者這種非理性的東西就會帶來焦慮。這種非理性的信念或者想法就是產生焦慮的根源,我們要把它找到,告訴自己這是非理性的,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把它去除掉

哪些是非理性的想法呢?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所謂的叫做我必須。比如說有這麼一個簡單的例子,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我必須在任何時刻被任何人都喜歡。我們知道,這肯定是不現實的,世界上還沒有這麼一個人被所有人在所有時刻都喜歡,總是有一些人不喜歡你,即使是聖人也會有人討厭。你就知道我必須,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想法,要把它去掉。你可以追求我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我要在有些時候讓有些人喜歡,讓願意喜歡我的人來喜歡我,這樣解決問題可能會好很多。

第二個就是所謂的非黑即白的想法,舉個例子,如果我不能成為拔尖的人,我可能就是一個失敗者。這裡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教育女兒的經驗,在她進入初中之後,老師就開始大排名。我接找到她給她說,我說你不要考班上倒數第一名,你考倒數第一我會有壓力。但是你也別考班上第一名,這樣也有壓力。你就看班上平均成績在哪,差不多在平均成績就可以了。我這麼講並不是我勸她做一個平庸的人,其實我是讓她把所有的考試焦慮排除掉,放鬆心態自然就會考好。

通常我們要去尋找一個所謂的灰區,我們不要再非黑即白之間來回振蕩。

第三個叫做我應該,比如說我應該能夠忍受任何艱難困苦而鎮定自如,這不可能的。所以說我應該這三個字也是不對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應該把非理性的東西重新做整理,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可控的。可控的就是說我對它進行調整,靈活放鬆變得有彈性。這裡我分享一個背包理論,假設你肩上背的東西太多的話,顯然走不快,你需要把背包裡面的東西拿出來。當你一定要拿出一半的時候,你要知道哪些東西是必需的,要留下,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就可以把它扔掉。這樣你才會走得快一點,我們的很多思想也是這樣的。

還有一部分是不可控的,比如說我希望所有領導都喜歡我,對於這種不可控的我們要學會放手、接納失敗,我們可以從失敗中學習找到成長的機會。

簡單總結一下。第一,焦慮的源頭是什麼。其實就是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這麼一個問題,它本身是一個好事,它促使著我們向前進,使我們感覺到生存的本質的體驗。但是,焦慮太多也不太好,所以說我們要把無用的焦慮去掉,保持有用的焦慮。

怎麼去掉無用的焦慮呢?我們知道焦慮的本源是指向未來的,我們的身體在現在,而我們的思想到了未來,去擔心一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和危險。所以治療焦慮的辦法就是重新把我們的思維集中在當下,活在當下,重新獲得掌控感。這就是對於焦慮的治療核心。其中有三點從初級的被動放鬆、到主動放鬆等等方式。

最後一個就是我們要去掉非理性的信念,不要非黑即白,我應該、我必須,學會放手和取捨。

我所體現出來的一個拖延症,我相信這是非常具有特點的。第一個就是完美主義,當時就覺得如果假設這個東西不做得特別有新意,讓觀眾能夠眼前一亮,做這件事情就沒有意義。一旦有這種想法,就發現你好不容易有一個想法之後,你發現這個想法別人已經提到了,你講那個想法的時候感覺又不夠讓人眼前一亮,腦洞大開。所以,這個時候本來我從10月份開始準備,後來一直拖到12月做這個事情。

第二,我們稱為夢想家,就是你腦袋裡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是你不願意實現。我腦袋產生了很好的想法,還要查文獻和事實,因為要變成白紙黑字,不能亂講。

第三,就是有點擔心。有很多社會上的心理學很多是錯的,但是心理學本身又和我們的很多常識是相反的。我擔心如果這個腦洞開得太大,又是在公開場合上講,到時候把大家嚇到怎麼辦?

第四,我們稱為叫做對抗者。這是一個什麼觀念呢?當我和我們當時的主編介紹的時候,她說不行,你不能這麼講,我就在想,我是大專家,你有什麼資格不讓我這麼說呢?所以,這時候我就想,乾脆我偷偷搞,用這種方式表達我的不滿。所以說用這種拖來對抗他人。

第五,我們稱為叫做危機的製造者,大家都是聰明人,大家覺得反正到了這時候熬夜,腎上腺素飆升一下不就干出來了嗎?所以到最後一刻,我百分之百的精力才起來,平時都處於昏睡狀態,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最後就是過勞者,有很多事情忙不過來,我們經常感覺一大堆事擺在面前,在職業心理學裡面稱為職業倦怠,你會覺得太累了,幹什麼事都無趣,處於焦慮無助的狀態。

這通常是我們產生拖延症的六大原因,從理想主義到最後的過勞者這一塊,我在做30講的時候就完美體現了所有的問題。現在我們要解決拖延症的問題,就回答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導致的拖延症。

日常生活中專門有一個詞叫懶癌,這些人之所以拖延因為他們特別懶,我覺得這實際上是對大家的誤解。其實拖延症並不是因為懶,而是我們過去幾百萬年的進化裡面人類習得的經驗叫做享樂主義。

在幾百萬年前,大家的食物不多,所以有好的東西趕緊先吃到,不然就放壞了。所以這就叫享樂主義,比如說我們玩遊戲和朋友交友都是好玩的,我們放在前面,而工作通常是無趣的,就往後放。這是導致拖延症的原因,這是過去我們的基因導致的問題。

人在壓力大的時候就會焦慮。

焦慮的時候,大腦就需要多巴胺,什麼能產生多巴胺呢?遊戲、刷微博、交友。你想想,一方面你在極大的壓力、極大的焦慮下,你的大腦充滿了尖叫說我要多巴胺,那就玩遊戲吧。越是死到臨頭的時候,你越想玩遊戲,所以靠外部的壓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有人說我自己意志力不夠強,壓力來了反而更想玩遊戲,不停地指責自己。你指責自己有幫助嗎?實話講沒有任何幫助。道理非常簡單,我可以給你講一個段子,關於民國大師胡適的例子,他在7月4號打開一個筆記本寫上我要認真學習,我要熟讀莎士比亞的多少著作,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人。7月5號是打牌,6號打牌,7號打牌,一直到7月16號自責了,胡適啊,你真是一個沒有意志的人,你到大學是認真學習的,不是每天打牌的,現在你要洗心革面。17、18號接著打牌。

其實胡適的狀態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狀態,因為我們的指責不會幫助我們改變現狀,因為我們意志力的薄弱,壓力下對多巴胺的愛好使得我們沒法完成工作,導致拖延,自責只會使自尊心下降,最後變得一無是處,反正我也放棄治療了,工作我也不做了。這種自責反而會降低我們對拖延症的解決問題。

現在我告訴你,從初級、中級、高級三個角度來解決。初級最開始是目標,你第一步是化整為零。第二步就是準備,現在有太多的誘惑,你千萬不要想意志力能夠幹掉誘惑,在這個時候你在工作桌面上把所有的東西清掉,只留下工作內容,除了這個之外,不留任何其他的東西。第二,把你的手機關掉,把QQ、微信、微博等等所有的東西全部關掉。這些東西沒法來對你進行干擾,把你手機放在一個不是觸手可及的地方。

第三步,桌子上放一個便簽,比如說突然想起來淘寶有一個巨大的打折活動,先不要做,記下來,不要忘掉,等你完成小任務之後再干這件事情,把它記下來,這樣也不慌張,之後再處理。

第三個,就是行動。記住,這個時候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因為你現在還在初級階段,只要行動了,不管幹什麼都是好的。當你坐下來拿起筆之後,你覺得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寫,我也滿頭的亂麻,不知道從哪開始。沒關係,找一個過渡性的活動,比如抄歌詞,或者抄一段書,只要你這麼抄2—3分鐘,你就會發現心開始平靜下來,腦袋裡面一亂亂麻,你的焦慮就全部解決了。

第四條就是獎勵,一定要及時反饋。我們知道什麼叫做及時反饋?我們人是時時刻刻在等待獎賞的,當你幹了一件事情之後,你的大腦處於疲倦狀態,就需要多巴胺加點油,要給你完成每一個小目標定下小小的獎勵。

比如對我而言,當然這句話有點不好意思跟大家說,我一直在堅持戒煙中,到後來就變成慢慢控制煙。我給自己的獎勵是完成這個小任務之後就可以抽支煙,所以自己要給自己一個小的獎勵,比如說兩三分鐘就解決的,這時候通過獎勵來給你多巴胺。這就是一個初級的階段。

如果說初級階段做到之後,就可以進入中級階段。中級階段也是分成四點,第一點,你要進行規劃,千萬不要等到最後一刻。你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今天必須完成的工作,越早做這個任務越好,不要等到最後一刻。因為在開始的時候,你的壓力是比較小的,你的焦慮也比較少,大腦需要對抗焦慮的多巴胺也比較少,所以你可以正常進入軌道,所以一定要規劃早開始。

第二個,我們知道假設期末考試有多門課,工作裡面也不會有單一的任務,我們會有多個工作。當你有多個工作的時候,怎麼辦?非常簡單,從難的開始,什麼叫做最難的?非常容易判斷,你最不願意乾的事一定是最難的事。你就從最不願意乾的事干起,這是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

為什麼這時候干最難乾的事,因為這時候你的意志力最強,還沒有被任何東西消耗掉。第二,你的大腦還不苛求多巴胺幫你加油,這時候相當於是滿血狀態。一旦最難的幹掉之後,你心裡充滿了自豪感,這時候心裡會主動補上意志力,補上多巴胺,這時候你就能夠進行狀態下去。

第三個,我把它稱為是一種儀式化的行為。就是要形成一種習慣,假設有一頂你非常喜歡的帽子,你在工作的時候把帽子戴上,完成了工作就把帽子拿下來。或者我不喜歡帽子,你可以把喜歡的小玩偶或者裝飾,當你工作的時候,你把小玩偶放在桌子前面,工作結束就放起來。也就是說心理學裡也會出現條件反射,當這個小玩偶出現你在面前的時候,你就會進入工作的狀態,它會主動喚醒你的身體心理的準備。

最後一點也是我特別想在中級訓練里要強調的,一定要破除完美主義,一定要學會快速迭代。千萬不要說一次就把羅馬建成,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現實過程中你要快速完成一個簡陋的,你自己拿著覺得特別不好意思的版本,在這個版本中間不斷地迭代更新。比如我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做《心理學基礎30講》的,比如說我講這一講的時候,我先列一個大概的要點,根據過去的經驗大概用什麼樣的材料。然後我就拿著錄音筆心平氣和開始講,10分鐘的課程我通常講一兩個小時,想到哪講到哪。講完之後,我通過軟體把它轉錄成文字,拿著這個文字慢慢地梳理。梳理好之後,我再重新制定一個新的框架,需要補充什麼內容,哪些需要刪除,再來做。倒數第二點,文字總得優美一點,不能有太多的口水化,總是要有形容詞打動大家,最後才是我總結自己的感想,我對這一點自己的思考。

從這一點,從粗糙的版本到最後十分鐘的精鍊的過程,其實你就可以體驗到一個快速的迭代。假設我一開始就想下第一個字的時候就想像它是最終的一個字,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通常這個十分鐘的課程需要我準備十個小時左右,但是你可以看到這個過程是一個快速迭代的。每一次迭代都有一個小目標,每次的小目標我都會給自己一個小獎賞,促使我能夠不斷地向前進,每天知道自己有新的進展。

這就是中級版的四點。顯然,更好的辦法就是來到高級版。高級版是什麼?非常簡單,就是養成習慣

我們知道,比如說睡覺前,無論再忙、再困,你都刷牙,因為你會覺得不刷牙,睡覺特別難受。其實一天不刷牙睡覺也沒有那麼難受,但是你已經養成了習慣。但是如果你把工作當作每天刷牙的習慣,這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大家不知道,這裡面有一個意志力陷阱。意志力陷阱是個什麼概念?就是說我們要形成一個新的習慣通常需要很多的意志力,你先把新的習慣嫁接在老的習慣上面,從老習慣里生長出新的習慣。比如你可以先訓練一個新的習慣,比如每天跑30分鐘,每周跑三四次,當你形成習慣之後,就可以把要完成的工作嫁接在上面。比如說跑步之前,我兩個小時必須要工作。因為你跑步的習慣就會影響到前面一個習慣,你就容易輕而易舉的把工作的習慣建立起來。

一旦你形成工作的自然狀態,今天不工作就跟今天晚上不刷牙一樣睡不著覺,你就不會有任何拖延症的出現,所以最終還是要形成一種習慣。

回答下面一個問題,關於幸福這一塊,就是無趣。是什麼樣的東西才能讓你感受到快樂的能力?其實大家很多時候不幸福,主要是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這個簡單的原因是我們不知道一個衝突,這個衝突是什麼?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但是我們通常用客觀的,比如我有多少錢、多少房子、是否成功來衡量。客觀和主觀是不匹配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問題。

我們幸福的核心點不是外在的物理世界,而是在於我們自己怎麼看這個事情。在德國納粹的集中營裡面有一個倖存者維克多弗蘭克,他說了一句話對後世的積極心理學有很大的影響,就是在任何的特定環境里,無論這個環境多麼糟糕多麼有壓力,讓人身感到不自由,但是我們人類永遠擁有最後一個自由,這個自由是什麼?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積極的態度,我們也可以選擇一個悲觀的態度。在集中營裡面照樣可以快樂,我們也可以沮喪。

前兩天微博上有一個非常好玩的小學生的作文,我看了之後感觸特別深,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太厲害了。我給大家念一下,對人而言,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像光陰的流逝,如果我們出生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的確從我們的手中不斷流逝了。當如果我們死亡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全部的時間,那麼我一直從未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得時間。

你可以看到他對兩個時間流逝的不同解釋,一個是消極的,一個是積極的。這就是如何看待人生,其實也就是我們如何去追求幸福的關鍵。我們的心裡具有扭曲現實的能力,我們對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澄清一個誤區,就是成功與幸福的關係。大家一般認為成功的人通常是會更加幸福的,這句話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搞反了因果。我們的成功並不是幸福的因,不是我們幸福的果,是因為我們本身是一個幸福的人,我們有了更多的成功的因素,更多積極的心態,導致我們成功

如何來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我們可以來玩一個非常好玩的遊戲,稱為價值拍賣遊戲。假設你現在有一百萬元,你將去購買什麼樣的東西?你花多少錢去購買朋友的友誼、花多少錢購買父母的關愛、花多少錢購買工作上的成功、花多少錢購買你的健康?你可以列一個清單下來。首先要明白兩點,第一,你不能什麼東西都要,你只有一百萬,所以說你只能用更多的錢去購買你更看重的東西。

第二點,你會發現一個很好玩的東西,這裡的幸福拍賣本身的一百萬對應的是我們每天的24小時,你假設花了一個小時在健康上你就獲得了一個小時的健康價值,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很好玩的事情,你每天所花的時間和你追求的價值,這兩個是完全衝突的,你花了很多時間在工作上,但是可能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快樂。但是你很看重的健康,你可能一點時間都沒花,你想想上一次鍛煉是什麼時候的。所以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真正不快樂的根源,這個根源就是說當我對時間的分配和我的價值感的清單,兩者是不匹配的,我認為最能夠給我帶來幸福的,你花了很少的時間,而你認為那些不能給你帶來幸福的,你花的時間是要少很多。所以,當這兩者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就會感到不快樂,而且這種衝突你還不知道,它是潛伏起來的。

所以我們首先要洞察這一點,你列一個一百萬元價值拍賣清單,哪些東西你最看重,哪些東西你感覺到幸福,你想想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在上面。

當然馬上就會進入另外一個誤區,有些人說感情對我來說特別特別重要,我就把所有的時間全部投在感情上。這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上面有一個屋頂,這是一個家,中間只有一個柱子,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花在柱子上,一旦對方拋棄了他,這個柱子就掉了,屋子就塌了。

可以想像另外一個情況,一個正常的房子應該是什麼樣子,除了中間有個柱子之外,還有四個腳,任何一個腳或者柱子發生問題,我們不需要這個房子坍塌,還有補救的機會。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二點,有了價值之後,你不能把所有時間精力,把這一百萬全投入你認為價值最大的東西上去,你需要有多種讓你快樂的源泉

再舉第二個例子,媽媽把她所有的精力花在小孩身上,一旦這小孩厭學,一旦他出現什麼問題,對於媽媽來說,這百分之百的柱子就會垮掉。所以說,在一個真正幸福的體系里,你需要做的是什麼東西呢?你需要有根柱子,還需要四個腳,柱子是我們通常稱為的認知,什麼東西是你認為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把它作為柱子,四個腳上可以放上你的工作、家庭,可以放讓你的朋友和愛好等等,你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結構。這就是通常說的幸福是需要一個均衡的結構,而不是僅僅把你所有的一百萬的投資全放在一個上面去。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

我們具體怎麼來操作呢?剛才理解了第一,我們要有一個價值體系,我們要把我們的分配時間和我們的價值體系清單列在一起。第二,我們要有一個均衡的幸福感。怎麼做?還是一樣的,初級、中級、高級,三步。

首先,你要遵從內心的熱情,你可以看一下希伯來文,工作和奴隸其實是來自同一個詞源,現在我們經常做的就是為工作而工作,難道我不可能為幸福而工作嗎?在這個時候,你需要跟隨內心的熱情,你要想想什麼樣的工作才是你真正喜歡的,才是真正讓你快樂,而不是別人認為你應該干這個工作,也不是你的父母指導你應該干這個工作。第二個非常關鍵的一點,你需要一個並不是越多的工作越好,好事多了反而越是壞事,這個事情花20萬、那個事情花20萬,忙不過來。孔子說了一句話叫三十而立,就是你應該做加法,學會均衡,找到什麼對你的發展是有利的。四十不惑,就是要學會做減法

在中級的道路上你需要面對挫折,繼續行動,我們剛才在拖延症的時候專門提到行動。其實我們的幸福也是要行動的,比如說美國憲法專門提到了人生而平等,享有這種權利那種權利,但是對於幸福這一點,它說的是叫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什麼意思?幸福這個東西不是老天給你的,是你追求來的,所以你一定要行動。但是行動就一定會有失敗,沒有任何人說我行動不會失敗。失敗是一種常態,所以這時候不要讓失敗束縛你探索新事物的路徑。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很勇敢,勇敢的意義並不是說這個人什麼都不怕,其實勇敢的本身還是怕的,但是他從來不會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帶著畏懼去前進。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你要會接納失敗。我們通常知道,失望、煩亂、悲傷,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允許自己偶爾有失落,允許自己偶爾有軟弱的地方,可以嚎啕大哭,可以找人發泄一下。但是這種都是正常,這不是說你很軟弱,你有什麼問題,重要的是你在承認自己軟弱、承認自己有悲傷的時候,你要問問自己,我究竟能做些什麼樣的事情,能夠讓自己感受好一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行動。面對挫折,繼續前行,這就是所謂的中級你能夠達到幸福,能夠讓無趣的生活變得有趣的一個關鍵。

然後就是高級的賽道,這一點大家覺得挺容易,但是我覺得挺難的,就是學會感恩,表達感激。生活中不要把家人、朋友、工作、健康、教育等等一切都當做理所當然。而是他們都是回味無窮的禮物,都是別人給你的禮物,你要學會去感謝這些給予你禮物的人。通常我們還會碰到幾個壞人想坑你騙你,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這些壞人本身也是你成長上的助力者。我們通常說一個人要成功,必須要有壞人擋道,讓你認清這個社會。所以這時候你要保持感恩的心,當你保持感恩的心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人對我不錯,那個人也對我不錯。如果你周圍的是這個人在恨我,那個在坑我,那個還在打擊我,你肯定幸福不了。所以每天寫簡單的一兩句話感恩碰到的開心的事情,假設你有拖延症的話,一周寫一次,但是把這種感恩記下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健康的禮物。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是不僅要感恩,還要行動,就是幫助。你的錢包也許不是那麼鼓,也許你的時間也很緊,但是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幫助他人。幫助他人是一種給予,能夠讓你體驗到更多親密的人際關係,你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你自己,更重要的是幫助你自己的時候,同時也是在間接的幫助別人。當你過上了很好的生活,過上了很幸福的生活,別人也會由衷為你感到高興。

抑鬱的成因,當一個人有太多的負面的東西,大家就會遠離你,你會更加抑鬱,最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出現抑鬱症。當你一旦建立起親密關係之後,這個時候這就是你幸福的來源,就能夠讓你更多的感受到別人的這種幫助。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我們關於怎麼才能逃脫無趣,怎麼才能獲得快能力?首先,我們簡單總結一下以下六點,第一,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來源於我們對生活的態度,來源於我們對事情的分享。第二,你要給那些讓我們感受到幸福的東西以更多的時間,分配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你不能說我特別看重我的健康,看重我的容顏,結果你每天只花兩小時打扮,給臉上擦點東西,只有五分鐘做俯卧撐。第三,不要把所有的時間全押在一件讓你覺得幸福的事上,要學均衡的生活,正如一個房子除了柱子之外,還要有四個腳,才能形成均衡穩定的生活。

之後,我給大家介紹了四種方法,初級的方法就是要遵從內心的熱情,選擇那些給你帶來幸福感的工作。中級的方法就是面對挫折繼續前行,不能讓它成為你前行的絆腳石,我們是要追求幸福,它不會從天而降。第三個高級的方法就是學會感恩,表達感激,能夠感受到世界的周圍充滿了濃濃的善意。

下面我還有兩部分,一部分叫做衝突,如何建立心理關係,還有就是如何提升我們的情商。解決方案都有一個,所以我把這兩部分合成一個來回答問題。

我在課程裡面講到在婚姻過程中,在男女戀愛過程中,怎麼來保證他們之間的和諧,保持親密的關係。我們需要合作,在合作的情況下,就是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什麼叫做有效的溝通和有效的交流,怎麼來提升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呢?

有人向你抱怨說,媽媽特別不尊重我,每次都打斷我,總是讓我覺得她說的對,有道理,讓我按她的要求去做。有可能我們經常會碰到的會是這樣的,你怎麼能這樣批評你媽媽呢?你媽媽為你做了多少事情?含辛茹苦把你養大,她畢竟是你媽媽,你怎麼能不尊敬她呢?你武斷地批評了對方,中止了理解他的感受,這是我們說的缺乏共情和同理心的行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痛苦的本身是有價值的,這種痛苦的本身也是有積極的,他本身的經歷就是這種痛苦越重,含有的能量越高,這種能量爆發出來會形成衝突。但是另一方面只要你把它轉化好了,它也會變成促進我們親密關係的一種方法,也能促進個人的成長。

具體應該怎麼把這種憤怒的力量轉換成一種成長,怎麼能夠把痛苦的價值挖掘出來呢?非常簡單,這就是我們要用同理心,或者我們的共情來接納這種痛苦,理解這種痛苦,甚至轉換這種痛苦。

我相信你在很多時候也聽說過共情、同理心等等,今天我就跟你講一下什麼叫做什麼的共情,它和我們的同情心有什麼區別?同理心不是同情心,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例子,當一個人比如說陷入悲傷情緒之中,假設我們可以把他想像成為他掉入一個情緒的地洞里,他在底部大聲喊叫,我被困住了,周圍一片黑暗,我現在好難受。具有同理心的人會怎麼做?他會爬到地洞里去,告訴這個人,我知道下面是什麼樣子,你並不孤單,我能夠陪伴你。這是具有同理心的說法。具有同情心是怎麼說呢?他說真糟糕,你掉到洞裡面去了,要不我下碗面給你吃?他其實完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只是從他的角度來理解。所以,我們說同理心是在建立一種連接。

同理心的目的就是建立連接,讓受傷者得到支持和理解,變成戰友。而同情心則是失去連接,把自己變成旁觀者,你遭受了不幸,我在旁邊同情可憐你,通常解決不了問題。

什麼是同理心?我們說有四大原則,第一就是接受觀點,無論對方說什麼,我們都無條件接受他,或者認為他的觀點都是正確的。第二,對他的觀點不加任何評論,這點相當不容易,這也是我們具有同理心非常困難的。我們當時聽到別人說媽媽經常指責我,不理解我,我們通常的反應就是她是你媽,老人家你就忍一忍,我們要學會接納,不加評論,對他的價值觀不要作任何判斷。第三點就是看出對方的情緒,究竟現在是抑鬱還是悲傷,還是憤怒、難過的,或者是焦慮的等等,只有找到了這些情緒之後,你才能達到第四點,就是和人一起來感同身受。

我到MIT讀書的時候,發現自己不是第一名了,離第一名還挺遠的,我的自信心一下子崩塌了。當時就覺得我能學下去嗎?我能畢業嗎?我能堅持到下一學期嗎?這個時候我突然慢慢意識到,不僅我這樣子,我們班七個同學都是老美,他們也是完全一樣的感受,他們也是同樣覺得不行,甚至我當時的一個同學第一學期結束以後就自殺了。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是處於地底下,因為各種原因在掙扎,只是沒人聽得見,大家覺得你已經進MIT了,你怎麼會差呢?所以,那一刻我才真正開始知道,那時候需要的不是別人說劉嘉,你再努力加油熬熬夜就能上去,而是需要有一個人和我站在一起來分享理解我當時的痛苦,就像我以前在高中的時候,我需要站在其他同學的角度理解他們的程度一樣。這就是如何建立親密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同理。

如何增加這種同理心呢?這也是一種最高級的賽道,同理心是一種選擇,選擇那種很容易受到傷害的選擇。

因為為了和你連接,比如說我必須把我自己的情緒、把心裡能夠體驗到你當時出現的這種抑鬱、焦慮、鬱悶連接在一起。所以這個時候怎麼才能形成同理?當你憤怒的時候,我要在內心深處去挖掘我的憤怒的這種感受,這個時候我才能理解到你現在的這種情緒的狀態,這樣的話,我們兩個才能連接在一起,這樣才能形成一個非常好的關係。

而不是像哪種情況呢?比如說有人說我挺抑鬱的,人家說你為什麼抑鬱呢?你小孩考上大學了,你們家這麼好的房子,你老公掙這麼多,這是你沒有從她的世界看她的問題。所以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或者情商高的人,重要的就是要挖掘出別人的感受,在自己內心深處要產生同樣的感受,這樣才能建立連接。

所以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通常說在諮詢師之上還有一層叫做督導師,專門給心理諮詢師治療他們問題的這些人,假設沒有督導師的話,心理諮詢師是堅持不了太久的。

要產生共情和同理心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去嘗試。

每當我們在面臨類似這種非常難受的話時,我們應該更多的讓感同身受,而不是要用這種你至少什麼樣子,你還有一扇窗這種方式打擊別人。他們更需要跟你分享自己的難過,他們希望寧肯你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你的問題,但是我非常高興你能跟我分享這些東西,而且我也非常願意和你待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社會連接,當這種社會連接在一起之後,你就能用你的正能量把他從負能力帶出來,同時幫助他繼續成長、繼續前進。

這就是我們關於焦慮、拖延、無趣、衝突愚鈍這方面的分享,簡單總結一下這五點。關於焦慮,非常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活在當下,把你指向未來的精神也好、心理也好,把它帶回到當下,不要為那些無所謂的未來去焦慮,去擔心,讓你的心靈專註於現在。這是我們解決焦慮的一個關鍵。

對於拖延這個問題,我們怎麼來解決?兩個字,行動,而且只有這兩個字,行動是解決拖延的唯一辦法。

第三點,就是我們稱為解決無趣,這一點怎麼來解決呢?非常簡單,第一,要給你的幸福觀列表裡面足夠多的時間,要同時做好均衡,不能說你只關心一點,而是應該關心到更多的點,不能讓你的屋子裡只有一根柱子,還要有四個腳,把每個腳弄起來,你的人生才更加幸福。

關於衝突和愚鈍,我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要用同理心來接納痛苦,理解痛苦和轉換痛苦。它更多是一種連接,感同身受,把自己和別人連在一起,把自己變成別人的一個戰友。這就是我跟你分享的這幾部分,最重要的一點,我希望你記住的不是說今天收穫了多少,在本子上寫下了多少點,這個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過我今天的分享究竟改變了多少,究竟減低了多少焦慮,減低了多少拖延,提升了多少的幸福感,以及解決了多少衝突,提升了自己的情商。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行動,行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一個關鍵

在這個過程中,對每個人而言,其實對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是不了解自己的,尼采說離我們每個人最遠的就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學一點心理學的原因。

在70年代、80年代的時候,我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能夠吃飽飯,能夠吃飽肉。

跟大家分享一個很好玩的事情,我父親考上大學以後,大家說你考上大學能夠領工資了,領到工資第一件事情是幹什麼?我老爸就回答我要吃一碗白米飯,裡面紅薯什麼都不放,就是白米飯。我上大學之後,我同學問我第一筆工資要幹嗎?我說我要買一隻燒雞,從頭吃到腳吃完。這兩個願望放到今天可真不算一個願望。

我女兒去年上大學我問她大學畢業拿到第一份工資你要幹嗎?我女兒回答到,她想要一個獨立的空間,現在已經從我們原來對物質的追求變成對心理的追求,她要追求一個心理的安寧。我們以前對父親的孝敬,拎點保健品就可以了,但是父母現在需要更多的陪伴。小孩我們以前把他送到課外班就可以了,但其實不是,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你請再好的家教也解決不了。所以,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需要我們了解一些心理學,我們需要以人為中心來生活。我們以前對人的評價都是偏物質的,比如說這個人是生產能手,能夠創造什麼東西出來,而今天我們第一次開始以人為中心來生活,我們可以很好的蘋果手機,價格比別人賣得貴很多,它的CPU不一定快,屏幕也並不一定好,但是它好用,這就是我們的設計,叫用戶體驗。

現在其他的方面也逐漸更多的以人為中心來做更多的事情,這就是心理學。從我的角度來講,多學一點心理學對每個人來講都是一種成長,都是一種幫助。我並不希望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心理學家,這沒有必要,你應該干你自己該乾的事情,你應該做好律師、醫生、經理,或者學好你的專業。但是不要忘記,我可以不學物理,我可以不學化學,但是我一定要學心理學,因為心理學能夠幫助你了解自己。

有幫助就分享吧

長按2秒,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慧傑成長記 的精彩文章:

怎樣建設一個高自尊的組織?

TAG:丁慧傑成長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