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惲壽平《湖山春暖圖》

清惲壽平《湖山春暖圖》

【名稱】湖山春暖圖

【年代】清

【作者】惲壽平

【現狀】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尺寸】618.2 x 57.6 cm

【材質】手卷 絹本 設色

清 惲壽平《湖山春暖圖》

惲南田的山水畫初學元代黃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雋之致,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合稱為「清六家」。他的山水畫,不讓「四王」,小幅逸筆草草,寄鬱勃於悠閑,枯而有潤,淡而有奇,自成格局,有「四王」未到之處。

清惲壽平《湖山春暖圖》局部

清惲壽平《湖山春暖圖》局部

清惲壽平《湖山春暖圖》局部

清惲壽平《湖山春暖圖》局部

清惲壽平《湖山春暖圖》局部

惲南田創作的山水畫題材廣泛,大幅求「勢」,小幅求「趣」,淡墨、淺色、濕筆,追求幽深、寂靜、清新、高逸的情趣。

惲南田詩、書、畫皆造詣深厚,有「南田三絕」之譽。

詩:惲南田的詩在詩壇上被譽為「毗陵六逸」之首。大學者顧炎武曾稱讚南田的詩說:「惲正叔落筆如子山,蕭瑟鄉關,非大地歡樂場中仿效徘倡,郎當舞袖。」「選意必幽,擇辭必鮮,俗塵凡語自然不侵其筆。

書:南田從楷書入手,之後行草學王羲之及王獻之父子,後來致力於學褚遂良書法,這在當時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也是他能在當時書壇中獨樹一幟的原因。明末清初的書壇,是以董其昌為代表的對宋元書風的承襲,將宋元以來文人書法的把握和個人性情的表現融匯一體,將和諧優雅、輕鬆自然的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入清後,由於康熙皇帝的個人喜好和提倡,使董書瀰漫書壇。但是南田對當時流行的董其昌書法也是頗有微辭的,他認為:「秀絕故弱,秀不掩弱,限於資地,故上石輒不得佳,其不足在是,其高超亦在是」。這表明南田能發現其長處和短處,而揚長避短,自成一家。

畫:惲南田的伯父惲向是個名畫家,南田從小跟伯父學過詩文繪畫,可以算是唯一的老師。南田歸家後,開始畫山水,在山水畫上創出了名聲,四王吳惲並稱為「清六家」。然而,南田面對花鳥畫的日漸式微,開始專攻花鳥畫,他繼承北宋徐崇嗣的畫法,然後幾乎是獨創出一種「沒骨畫」法,直接用顏色或墨色繪成花葉,而沒有「筆骨」。給當時的花鳥畫創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為此後中國畫的均衡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對明末清初的花卉畫有「起衰之功」,被尊為「寫生正派」,影響波及大江南北。《國朝畫征錄》上載:「近日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戶戶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中國繪畫史上所載,常州畫派畫家即達百人之多。南田在繪畫理論上的成就也很高,畫論詳見於《南田畫跋》。他的畫論主要有:「攝情說」;要「師古人」,更要「師造化」。還有「似」與「不似」,當時的主流觀點是認為要「不似」,似了就成了庸俗。蘇東坡曾經說過:「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後來的文人就以這句話來攻擊畫得似的畫家。在南田看來,「似」與「不似」都不是繪畫的最高要求,最高境界在於「傳神」。他說:「世人皆以不似為妙,余則不然,惟能極似,乃稱與畫傳神。」

作者簡介:

惲壽平(1633~1690),清代畫家,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號南田、白雲外史、雲溪外史等。江蘇武進人。創常州派,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惲向(明末山水畫家)學畫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並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後轉為以畫花卉禽蟲為主。他從明代沈周、孫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作經驗,再參考畫史文獻資料,創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特點是以瀟洒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韻味。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與清初四王及吳歷合稱「清六家」。他又善詩文和書法,詩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書法主要學褚遂良,被稱為「惲體」。在繪畫理論上亦甚有建樹,後人為其編有《南田畫跋》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宗雅文化 的精彩文章:

清高奇峰 《丹崗棲鳳》
清 程璋《雙貓窺魚圖》

TAG:宗雅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