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書也虐心:必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愛你不容易

教書也虐心:必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愛你不容易

繼2001年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16年之後的2017年末,教育部又出台《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再次明確規定了綜合實踐活動是必修課程,與文化基礎知識課程並列,不同於課外活動,以顯示該課程的獨立地位。

普通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區別於課堂知識教學而偏重於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

其中的研究性學習是區別於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也可以理解為媒體常介紹的的美國中小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的課題研究課程。

其中的社區服務包括擁軍優屬、敬老服務、幫貧扶困、環境保護、主題宣傳、科普活動、定向服務以及維持交通秩序、支援農忙、掃盲輔導等其他志願活動;

其中的社會實踐還包括學校傳統活動如軍訓、社會生產勞動、參觀、社會公益活動等內容。

按照「新課標」「必修必考、選修選考」的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分,將成為中高考錄取的重要學科成績。

2003年版的「新課標」實施15年來,由於擔心破壞了高考「考試公平」、被權力把控獨利而堵塞了平民子弟通過高考進身社會上層的唯一通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能成為中考、高考考查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學分仍未列入中高考成績。

結果是規定的必修課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被冷落,並未成為被關注為「亮點」,課程形同虛設。一些地區和學校把它當作學科課程的簡單補充或延伸,甚至根本就沒有開課。

結果是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教師仍用「上課」的方式去「教」學生,學生並未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

結果是這門跨學科實踐課程,未能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服務、製作、體驗中學習,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結果是未能規避我國中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實踐育人這塊短板。

原因複雜,涉及意識形態、評價觀、人才觀、高考制度、錄取制度、用人制度……

反觀美國高考ACT(或基於智力考察的SAT考試),還要查驗考生中學學習成績,加上高中校長或著名校友推薦等立體全方位考察,考生才可以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反思我們的高考和錄取,反思我們的一試定終身、分數決定命運……

期待這次課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棲原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鳳棲原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