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在位61年國庫虧空800萬,雍正用了三招就使國庫盈餘6000萬

康熙在位61年國庫虧空800萬,雍正用了三招就使國庫盈餘6000萬

康熙帝即位時,距離清朝入關不過17年時間,清朝局勢尚未穩定。鰲拜結黨擅權,鄭成功虎視東南,葛爾丹雄踞西北,吳三桂坐擁雲貴,俄國沙皇覬覦北方。隨著這些難題的化解,堆砌出了康熙朝的武功盛世,然而連年用兵卻造成了國庫空虛,至康熙朝末期,國庫虧空達到800萬兩白銀。

在清朝276年歷史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號稱「康乾盛世」,是清朝的巔峰時期。康熙開創了穩定一統的政治局面,奠定了盛世的基礎。雖然康熙本人被稱為「千古一帝」無可厚非,但從民生經濟方面來說,康熙朝末期吏治渙散、國庫空虛、民生凋敝,離盛世的標準還有不小的差距。

留給雍正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可以說康熙的「武功」,加上雍正的「文治」,才是把清朝推向巔峰的主因,而乾隆只是坐享雍正朝的紅利而已。雍正是位特立獨行的皇帝,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勤政,堪稱清朝最勤勉的帝王;其二是痛恨貪腐,這方面和朱元璋有一拼。但與朱元璋對貪官大開殺戒不同,雍正有其獨特的治理之道。

雍正元年正月初一,即位不到一個月的雍正並沒有安心過年的打算,而是連發11道詔書,開啟了雍正朝的鐵腕治世。雍正在位13年,通過勵精圖治,一度使國庫盈餘六千萬兩白銀,至雍正駕崩,留給乾隆的國庫儲備仍在五千萬兩之上。從虧空800萬到盈餘6000萬,雍正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鐵腕追查官員貪腐,追補各地錢糧虧空。對於查實有貪腐行徑的官員,採取免官革職、補繳虧空、抄家充公等措施。在具體的執行上,與之前又有很大的不同。在康熙時期,對於貪官並不立即免職,而是要求他們在任上彌補虧空,這樣問題就來了,貪官們當然不會自己拿錢出來彌補,而是攤派到百姓身上,加重百姓的負擔。現在一發現貪腐立即革職,失去了權力的官員就只能自掏腰包了。

對於還不起的貪官,採取連帶措施,就算官員畏罪自殺,人死帳也不能銷,貪官的家人要接著還。最後貪官還免不了被抄家斬首,財產全部充公。曹雪芹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擔任江寧織造,雍正六年之前,曹雪芹都是過著錦衣紈絝、風流富貴的生活,之後曹家因為虧空被抄,從此家族敗落,不得不靠賣字畫為生。

除了清理錢糧虧空,打擊腐敗官員,雍正朝還有一項重要措施,那就是火耗歸公。自明朝開始,官府徵收民稅時,還要加收火耗,火耗就是散碎銀兩重新熔鑄時產生的損耗。這部分火耗在各地官府上繳國庫時,是不作數的。因此很多官員就在火耗上做起了文章,任意加派,嚴重的甚至一兩銀子要額外增繳數錢銀子的火耗,當然最後都落入了官員的口袋。

在康熙朝,火耗大多被下級用來賄賂上級,到了雍正時期,明確規定火耗也必須一併上繳歸公。對於火耗的用途也有嚴格規定,通常分為三份,一份用來額外補貼官員俸祿,稱為「養廉銀」,一份作為公共用途,一份用來彌補財政虧空。

懲戒貪腐和火耗歸公,這兩種措施是將官員的不義之財重歸國家財政,第三種措施則是把原先遊離在徵稅體系之外的特權階層,劃歸到徵稅人群中來,這就是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制度。原先徵稅對象僅限於百姓,而官紳階層不用當差和交稅。現在官紳們也要和百姓一樣當差交稅,不願當差的就用銀錢來抵。對於百姓階層的稅收也改為攤丁入畝制,由過去的人頭稅改為按土地畝數徵收,這樣就減輕了土地較少而家中人口較多的農戶負擔,徵稅制度更加合理。

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啟乾隆,奠定了清朝盛世的財政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康熙拓荒,雍正種樹,乾隆摘桃。雍正朝取消了人頭稅,對於清朝人口增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攤丁入畝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積極性。從雍正朝開始,中國人口開始快速增長,到乾隆中期首次突破三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14歲入宮 生6個孩子 年逾40還侍寢 兒子成皇帝 自己卻不願當太后
是康熙與德妃的女兒,在所有公主中最得寵,最後卻被熱死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