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為什麼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

古人為什麼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

原標題:古人為什麼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


在古代,對於年齡的稱謂,不像現代這般簡單粗暴,而是更顯得文雅一些。比如,二十歲是弱冠之年,四十歲是不惑之年,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屬於自己的雅稱,那麼,古人為何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呢?


第一種說法是,在古代,沒有日曆的時候,就以天干地支來計算曆法。以10天乾和12地支來組合,進行曆法和時間的計算。天乾和地支兩兩組合之後,輪完一次,正好是六十年。其中,天干中排在最先的是「甲」,地支中排第一的是「子」,以「甲子」為第一個單位,所以也稱為一個甲子。又因為乾和支之間是相互錯雜的,所以也稱為花甲。六十年一個甲子輪迴,所以後來花甲也成了六十歲的代稱。


第二種說法主要是和人的身體機能有關。通常,在人的指甲根部會出現一道道白色的痕迹,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開始衰老,等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身體的代謝機能在逐漸下降,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漸消失。所以,六十歲也被稱為「花甲之年」。

關於古人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的兩種說法,個人看來,還是第一種較為可靠,畢竟第一種以客觀存在的曆法來解釋。相反,第二種說法就顯得不是很能說服別人,更多的是一些主觀因素,畢竟有的人身強體壯,六十歲了指甲上的白痕還在。而有的人未老先衰,未滿60歲,指甲蓋上的白痕也會過早消退的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台灣問題民意調查:「和統」還是「武統」?
毛主席的外交政策:從「一邊倒」到「三個世界」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