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潘豐泉 中心向內質轉化:當今藝術生態說

潘豐泉 中心向內質轉化:當今藝術生態說

潘豐泉

1

近年舉辦的不少全國性畫展與以往不同,開始有組織地向國內中小城市傾斜,如「翰墨通渭·首屆全國中國畫油畫展」和「逐夢·威海衛全國中國畫展」等相關畫展。而過去,此類型畫展多集中在一線城市舉辦。

翰墨通渭·首屆全國中國畫油畫展

曾記否,一些從藝者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使出渾身解數往那些集中著國內諸多名家培訓班的一線城市跑,甚至有新銳之作必出自於一線城市青年創作群體的說法。而今,各地不同層次院校培養出來的年輕畫家,正用他們手中的畫筆和年輕人特有的銳氣朝氣,改寫這一局面。透過他們筆下純真的藝術語言和畫面,能否從當下紛擾不已的藝術現象中,看出從藝者心態的改觀?

筆者對曾經的地方性藝術生態記憶猶新,比如多年前,一線城市周期性地舉辦大型畫展,地處邊遠的從藝者們通過報刊或同行散播出來的信息,對那些活躍在一線城市的藝術家們的畫風動向密切關注,心理上從羨慕到對自身作畫狀況的諸多不滿,把畫得不合潮流、創作思想落伍,通通歸咎於信息閉塞。這種追逐新潮的思維,使很多畫家彷徨失措而被邊緣化。

中央美院藝考現場

2

顯然,在一線城市藝術產業發展蓬勃,藝術創作的花樣頻頻翻新,以爭奇鬥豔為能事的風格型畫家,不時活躍在當下各種名目繁多的視覺展上。與之相對,地方畫家們的夢想與現實總是夾雜著各種無奈,本來就不多見的畫展信息,大都從一紙通知書才獲悉,這也讓他們因不能及時了解相關信息,與許多入展機遇失之交臂而感慨萬分。

在當時,能稍稍改寫各自作畫狀況的,就只有一種選擇,沖著一線城市尤其京城的藝術圈子奔去,於是就有許多人從各地湧入京城,隨之產生了798、宋庄藝術區。這在當年看來是一種時尚,是讓外來畫家感到有夢想和人生出彩的地方。

早期北京畫家村畫家

而今參與藝術學術活動的,不僅是來自佔據優勢的北上廣中心城市的專業院校的畫家們,許多地方畫家進入諸類大展活動,不再是稀罕的、遙不可及的事。有資料顯示,一位在小城市青少年宮教培訓的青年畫家,其作品參加了遠在北京進行的國際雙年展,這曾經是地處邊遠的畫家們翹首以盼的美事。無疑,藝術生態轉變的端倪始見。

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3

藝術活動之所以呈現出健康活躍的態勢,是由多方位不同層面的結構變化反映出來的,不能簡單地把一些表面熱鬧實則水平參差不齊的畫展,看作是彰顯藝術生機的最佳表現;反之活動做得波瀾不驚,就認為似一潭死水?這未免有失客觀公正!

藝術展理應在展示作品內容的創新上下大氣力。北上廣雖有其優勢,如出版機構媒體效應,書畫名家、策展人云集等。但從某些展覽的參展作品看,也難免作品創作形式單一、表現手法重複等老生常談的問題,這也是當下某些邀請展或提名展普遍受詬之處。很多畫家疲於今天一場開幕式,明天一次筆會的各種無端干擾中。

再者,一些看似風光無限的畫展學術活動,有不少是內容重複的,受邀者雖多是畫有賣相且市場運作較好的成功型畫家,但又普遍為畫名所累,比如成名時「一招鮮,吃遍天」,如今卻明顯少了當年的銳氣和鮮活的藝術氣息。

4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小點皴畫滿一幅山水畫的手法,似乎讓人視覺上如出一新,但當鋪天蓋地的模仿畫在一堵堵展牆出現,就與千人一面無異了。可見盲目跟風,即使用千點萬點所謂的新奇畫法去吸引觀眾眼球,那也是曇花一現,更談不上如何在藝術界立足。

良好的藝術生態,理應是融合不同藝術個性畫家才華的創作平台,他們不為世俗所擾,不疲於應展,因為出一幅精品力作不容易,要做到新作一出,即讓人眼前一亮。如果某個畫家在短時間內,在接二連三的個展、合展頻頻出現,會讓人覺得藝術全然是靠體能拼出來的。如此藝術生態之下不帶出草率、粗製濫造的畫面才怪。把藝術創作當作市場化看,那離庸俗化就一步之遙了。

藝術,理應是一種精神上的高尚行為,是藝術家人生閱歷和個人對藝術內涵深思熟慮的累積,這一切都會通過作品呈現出來,看古代巨匠終其一生創作,藝術造詣也不全然靠數量堆疊出來,這與當下大量作品流為重複製作、實質品相媚俗有著天壤之別,理當引起廣大從藝者的警醒。

圖片源自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網 的精彩文章:

新年看展 相遇與重逢: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鳳凰古城「藝術年」 在擦肩而過的瞬間與藝術相遇

TAG:中國美術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