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老子《道德經》筆記-1

讀老子《道德經》筆記-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道,作為天地人的總法則、源頭,相信它的存在,是一種思維定勢,會影響文明的類型。道之存焉,人必有得道不得道之分,有正確錯誤之別,有聖人烏合之眾之辨,有治人與治於人的合理性。追尋本質、真理、歸宿的衝動是魔鬼,老子把這個魔鬼從瓶子中放了出來。道既為貴,則大偽生,這可是老子自己說的。所以李唐一朝尊老子為教主,奉為「太上老君」,而成國教。尊位上的老子,會如何解釋自己說的去聖絕智、絕學無憂?

2、將天地人的紛擾歸結為一個乾淨整潔穩定的道,當然是一種原始的思維方式,就像將世界的構成簡化想像為金木水火土一樣。思考是需要思想、科學和實踐資源的。老子在當時的科學認知、政治與社會實踐和思想積累的基礎上提出道,成功地簡化了時人的思考,卸下了認知心理包袱,為安身立命提供了一個理論空間,起到了宗教的作用。今人讀老子,如果不是教徒,則需在新的思想、科學和實踐的基礎上來讀。特別是不能僅僅局限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中來讀。

3、老子的表述和思考方式奠定了或者表明了此前此後流傳至今的國人的審美與思維取向:玄妙。信奉玄妙,則詩、國畫可講究意境,則佛教可生髮禪宗,則談念愛可講究含蓄,則電影《霸王別姬》可講究氛圍。在陰陽辯證的兩極之間來回跳躍,說有時亦無,說無時還有,真的玄之又玄,但只有特定的文明相信玄是一種妙,並將其延伸到生活、社會的方方面面。

劉學天天說,其實並不天天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學天天說 的精彩文章:

TAG:劉學天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