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鬥智之術:會用這三種競爭策略,你才能笑到最後,不戰而屈人之兵

鬥智之術:會用這三種競爭策略,你才能笑到最後,不戰而屈人之兵

原標題:鬥智之術:會用這三種競爭策略,你才能笑到最後,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講:「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在競爭中取勝的最高境界,但也是古今中外無數謀略家苦苦尋求而難以得到的。筆者接觸兵法已二十餘年,根據自己的總結,認為要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無非只有三種方式:


1.信息誤導


雖然從事物發展的宏觀趨勢來講,是物質決定意識,但是從個體行為的產生來看,確實思想決定行為。而思想的產生,又是由信息刺激的結果。因此,我們只要具備向對方釋放信息的能力,就有可能讓對方「回心轉意,不戰而退。」前面我們給大家分享「蒯徹逃避劉邦烹殺」的案例,就是由於蒯徹通過向劉邦釋放一系列「伐謀」信息,最終使其既往不咎(案例詳情參見前一篇文章)。而信息誤導的方式有可以分為兩種:第一,定性誤導。將很嚴重的事情,描述地很清淡。比如蒯徹將勸韓信謀反這件極其惡劣的事情,描繪成對謀士對主公忠誠的行為。第二,定量誤導。例如蒯徹將想造反當皇帝的人員數量誇大,使得劉邦感覺到法不責眾,進而放棄懲罰他。


2.邏輯混亂


外界信息是需要自身的邏輯來解讀的。鬼谷子講:「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在自然科學上,這些邏輯表現為定律,而在社會科學上,這些邏輯表現為心理定勢。通俗來講,就是一個人對於「是與非」和「對與錯」的確定。對於謀略家來說,改變競爭對手的邏輯判斷,讓其不能正確判斷是非,分辨對錯,那麼對方將不戰自潰。怎麼來實現這一點呢?就需要我們懂得「取與舍」,犧牲自己部分利益作為「誘餌」,從而逐漸改變對方的邏輯判斷。當年范蠡就是放棄了西施,才能迷惑夫差,使其養虎為患。



3.矛盾轉移


如果說前面兩種方式都是屬於精神層面的,那麼這一種方式則是屬於物質層面的。偉人曾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我們能夠抓住矛盾,使矛盾的焦點發生轉移,依然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而「矛盾焦點轉移」的實現,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激化競爭對手自身內部矛盾。張良的「四面楚歌」之計,就是將楚漢雙方爭天下的矛盾,轉化為楚兵思鄉而不能回家的矛盾。第二,引入第三方勢力介入,是矛盾複雜化。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都是這一點的典型案例。


兵法謀略,不僅可以用於商業競爭,也可以用於組織管理,不僅可以用於打敗對手,也可以用於提升自己。總之,前人用鐵與血所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我們要珍視,只有這樣才能夠「成功而無禍」。

(歡迎想系統學習兵法的朋友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moulueyubingfa或「謀略與兵法」關注。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謀略與兵法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如果不掌握這幾項看家本領,你很難成為高高在上的領導者
諸葛亮兵法:想要成為呼風喚雨的領導者,需要掌握哪些看家本領?

TAG:謀略與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