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畢其一世 依依東望——《中俄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博弈

畢其一世 依依東望——《中俄尼布楚條約》背後的博弈

在姜文導演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馮小剛老師有一堂未上完的歷史課,就是關於中俄尼布楚條約。電影中馮老師說:「中,滿清政府,俄,沙俄政府;尼布楚,何謂尼布楚,一個地名——」然後,課堂喧擾,也就沒講下去了。

今天,

給大家繼續完成

這個馮老師未盡的課程。

GIF

從烏拉爾山到阿拉斯加

尼布楚確實是一個我國中學歷史常考的地名,現在叫涅爾琴斯克,一個普通的西伯利亞小城鎮,往西不遠就是歌手李健吟唱過的、大家無限遐想的貝加爾湖。但17世紀中葉,俄羅斯的統治中心在莫斯科,滿清政府的首都在北京,相距六千多公里。

這兩個遙遙相望的大帝國,何以在遠東地區發生了第一次激情的碰撞?

在《嗜血的狂戰士》一篇中,曾介紹了俄羅斯的第一個王朝——具有維京海盜血統的留里克王朝,從公元862年開始,逐步建立了以諾夫哥羅德和基輔為中心的基輔羅斯公國。但隨著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人的三次西征改變了歐亞大陸的政治版圖。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西征後建立了疆域廣闊的金帳汗國,但蒙古人的統治簡單粗暴,金帳汗國很快瓦解。位於伏爾加河與奧卡河之間的高地、森林環繞的莫斯科大公國乘勢而起,成為近代俄羅斯強大的起點。

此時,東歐大平原各方勢力矛盾糾纏、征戰不休,出現大量逃跑農奴和盜匪,逐漸形成一個特殊的族群「哥薩克」。這些哥薩克不僅是落草為寇、追求自由的綠林好漢,也是「有奶就是娘」的僱傭兵集團。其中,頓河哥薩克與莫斯科大公國歷代統治者關係最為密切;一個是最好的僱主,一個是最佳打手,各取所需樂悠悠。

自俄羅斯第一代沙皇——伊凡雷帝開始,在歷任沙皇的有意扶持和籠絡下,到16世紀末,頓河哥薩克已經從桀驁不馴的盜匪團隊,轉變成雄據一方的軍事集團。他們隨著頓河、伏爾加河向南遊盪,搶劫的蹤跡南到黑海、裏海沿岸;還有一部分向東遊盪,聚焦而成亞伊克(烏拉爾河)哥薩克和捷列克(高加索山脈)哥薩克,以及翻越烏拉爾山後、從歐洲來到亞洲的西伯利亞哥薩克。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些哥薩克已經成為沙皇政府的邊疆拓殖團和邊境守衛部隊。

特別是在征服西伯利亞的進程中,沙皇政府給予了這些哥薩克們足夠的官銜和土地特許權,「在額爾齊斯河、鄂畢河以及其他的河流上,只要那裡氣候能使身心得到休息,可以建造城堡,並能攜帶火器堅守,都是適合的地方。在20年期限內,凡從那裡的要塞出發,所捕的魚類,所獵的禽獸,一律免交租稅。」

當時的西伯利亞最吸引這些歐洲人,不是地底下的無限資源,而是珍貴的貂皮。這些哥薩克「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千里迢迢而來,就是為了獲取西伯利亞平原上無數河狸、北極狐和黑貂等動物的皮毛,這些高品質的皮毛價格堪比「軟黃金」。

1579年

源自頓河哥薩克的葉爾馬克向東翻越烏拉爾山投靠了當地歷史悠久的大豪族——斯特羅加諾夫家族,湊了800多人的哥薩克探險隊,進攻西伯利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號稱是金帳汗瓦解後的四大汗國之一,其他三個就是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

1582年

葉爾馬克率領的這幫亡命之徒悍不畏死、武器精良,憑藉火槍、大炮的優勢,攻陷了西伯利亞汗國的首都卡什雷克,並很快消滅了這個蒙古韃靼人建立的國家。俄羅斯終於打開了東進的大門,為了攫取貂皮、珍珠等特產,向著西伯利亞廣袤的森林、大河、平原、凍土,一路不回頭地狂奔。而葉爾馬克本人則在攻陷西伯利亞汗國首都的三年後,死於當地韃靼人的偷襲。

1619年

俄羅斯在葉尼塞河下流建立重要中轉點葉尼塞斯克;1632年,俄羅斯在勒拿河中下游建立遠東重鎮——雅庫茨克城,1636年,也就是明崇禎9年,這群不知疲倦的哥薩克一直來到了太平洋的鄂霍茨克海邊,意味著俄羅斯終於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此時,我大明還在與後金苦戰中。

1676年

其後,這些哥薩克探險者向人跡稀疏的外興安嶺及黑龍江中上游領域滲透。同時,在利益的驅使下,俄羅斯商人和哥薩克還向北探索,1676年到達堪察加半島。

1728年

為探索北太平洋海上通路,效力於俄羅斯海軍的丹麥人維圖斯·白令發現了歐亞大陸的最終端——白令海峽。

1741年

白令再次穿過白令海峽,登上北美洲的土地,發現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最吸引俄羅斯商人和哥薩克的,還是毛皮,出產於高緯度地區的海獺皮。勇於探險的哥薩克追逐海獺而去,甚至一路跑到了加利福尼亞的北海岸。

GIF

遠東的征戰

在兩個多世紀的東進過程中,作為沙皇政府「急先鋒」的哥薩克始終保持了燒殺搶掠的本色。他們在險要處建立城堡,將當地居民視為奴隸,徵收實物稅和他們想要的一切;稍遇抵抗,就會將當地村落的男女老少屠戮一空。

1643年

也就是大明崇禎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的前一年,受沙俄政府雅庫茨克總督戈洛文派遣,波雅科夫率一百多名哥薩克經精奇里江,侵入中國東北部最大的內河黑龍江。一路上自然少不了燒殺搶掠,在糧食緊張時,甚至「吃了五十個異族人」,其實就是當地的達斡爾人。因此,這群「羅剎鬼」成為黑龍江流域聲名遠播的「吃人惡魔」。

1649年

號稱俄羅斯遠東開拓第一人的哈巴羅夫再次率領哥薩克侵入黑龍江流域,侵佔、掃蕩達斡爾人的村莊,先後盤踞在尼布楚、雅克薩等地,建立堡壘、耕種漁獵,向當地人強徵實物稅,在這裡一呆就是四十多年。

1652年

也就是順治九年,寧古塔章京海塞率1000餘人奔赴黑龍江中上游,抗擊入侵的哥薩克。這是中俄軍隊的首次碰撞,海塞的對手就是哈巴羅夫。可惜海塞戰術愚蠢,打起仗來畏首畏尾,雖然人數佔優,幾乎將哈巴羅夫包了餃子的情況,卻反而被100多兇悍的哥薩克擊潰,損失600餘人,大敗而回。好好的仗打成這樣,順治皇帝一怒之下,砍了海塞的腦袋,此後雙方在黑龍江流域小規模遭遇戰不斷。

1683年

而清政府真正著手解決「羅剎問題」,則是在1683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因為從1644年,吳三桂放滿清八旗軍入關開始,溫暖富庶的中原花花世界展現在了這群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民族面前。這幾十年間,十幾萬八旗軍在漢族叛軍的幫助下,消滅李自成、張獻忠起義軍和南明小朝廷;後來又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實在是忙得很,沒空搭理「羅剎鬼」在黑龍江上游苦寒之地的疥癬之疾。

1685、1686年

但東北畢竟是滿清政府的龍興之地,從先秦時的「肅慎」,到隋唐時的「黑水靺鞨」,遼宋元明時期的「女真」,他們畢竟在這片白山黑水生息繁衍了三千多年。因此,中原砥定之後,康熙還是騰出手來解決「羅剎問題」。其後,1685、1686年的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方運用的戰鬥兵員不過數千,俄方困守雅克薩的戰鬥人員也不過數百,攻守之間實際上都乏善可陳。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雅克薩還是木製城堡,俄方僅守了三天,就損失慘重不得不投降,退回尼布楚。但清軍也沒進駐雅克薩,而是將城燒毀後,退回璦琿。但沒想到獲得援軍的俄羅斯人又溜回到雅克薩,建立了一個類棱堡的防禦堡壘。面對具有西式技術特點的棱堡,清軍大炮的威力大減,攻城戰變成了長期圍困。中俄都沒有了大打的意願,於是談判就成了雙方共同的選擇。

此時,俄羅斯的統治者是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亞女王,也就是《鹿鼎記》中韋小寶著力「調解」了一下的「羅剎國索菲亞大公主」。其實1689年在尼布楚代表滿清政府與俄方談判的,並不是我們的鹿鼎公韋爵爺,而是內閣大臣索額圖。這次談判雙方其實分歧頗大,俄羅斯希望以黑龍江為界,康熙皇帝希望以勒拿河為界,堅持貝加爾湖以東包括尼布楚等地都是大清的。

但事實上這片區域對於清朝和沙俄都是陌生而神秘的,比如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地區,在談判代表索額圖、佟國綱看來,似乎是面積很小、極為苦寒的一小塊土地。但事實上「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一帶」是很大的一片國土,為換取俄方對以勒拿河為界的認可,這一大片土地就這樣被稀里糊塗放棄了。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以對等方式談判達成的平等條約,它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劃分俄國和中國,明確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不過,尼布楚歸俄羅斯,雅克薩歸中國,貝加爾湖也就此失去了。

GIF

貝加爾湖的失去

後來一直有人認為《中俄尼布楚條約》,以及雍正時期簽訂的《中俄布連斯奇條約》《中俄恰克圖條約》,讓貝加爾湖東西南北四岸的中國國土大約100萬平方公里,就此永遠失去。

中俄

基於什麼考慮簽訂

《中俄尼布楚條約》?

貝加爾湖到底

是怎麼失去的?

對於康熙而言,他是否可以對貝加爾湖提出領土要求?當然可以,他說貝加爾湖周邊是「前朝君主所擁有之地」,這個前朝君主就是成吉思汗。而且貝加爾湖在中國古稱「北海」,蘇武被匈奴單于流放去牧羊,就是在貝加爾湖。但在當時貝加爾湖到尼布楚地區,確實是蒙古布里亞特部的遊獵地,而他們並不臣屬於清朝,清朝也從未對當地實行過有效統治。

東北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滿清政府設立的寧古塔將軍府(在現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已經讓人感覺是「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了,「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更是讓人肝膽俱裂的刑罰。從寧古塔去雅克薩更是山高水長,一路上設驛站、屯墾、修路、後勤困難重重,滿清政府連雅克薩都無法有效控制,更別提貝加爾湖了。

當時,雙方草草簽約的另一個背景就是中俄雙方都各自面對著一個強大的敵人。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在克里米亞纏鬥正酣,清政府也面臨著蒙古準噶爾部的強勢崛起。

看現在的歷史書,感覺準噶爾部的叛亂不過是區域性的動亂,好像鎮壓得挺容易。其實,當時的準噶爾部是蒙古各部族中的最強者,首領噶爾丹更是號稱有望繼承成吉思汗事業的一代梟雄。中俄在黑龍江中上游纏鬥之時,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已控制新疆、青海、西藏,並進犯內蒙古和漠北蒙古,擁有疆域數百萬平方公里,氣勢咄咄逼人,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大患。

俄羅斯實際上也在和噶爾丹勾勾搭搭,提供軍事援助。因此,滿清政府在尼布楚談判之時,康熙皇帝的眼睛實際上死死地盯著噶爾丹。當然,俄羅斯周邊也有瑞典、奧斯曼土耳其等強敵,只是康熙不知道而已。

對於康熙皇帝而言,他能做出歷史選擇並不多。進軍關內,佔領富庶繁榮的中原地區,定鼎天下,以人口不過數百萬的少數民族統治人口過億的漢族,已經是走了狗屎運,中原肯定是他的基本盤和重心。一個統一而強大的蒙古帝國重新出現,也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因此,《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俄羅斯不再支持噶爾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用近百年時間,終於搞定準噶爾部,平定天山南北。

而且為「保護」女真部族的龍興之地、預留後路,滿清政府並未著力開發東北。同時,為強化對漢族區域的控制,還將不少女真部族內遷入關,又不允許漢民出關,墾殖東北。因此,在極北苦寒之地,人煙更顯稀少,出現不少無主之地。比如庫頁島上的東海女真薩哈連部劃入八旗後,內遷到北京等地,不久庫頁島也成了荒無人煙的地方。

此後,俄羅斯彼得大帝扳倒自己的姐姐索菲亞女王,將重心放到開拓北面的出海口,遷都聖彼得堡,與瑞典苦戰,獲是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後來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則征服克里米亞,獲得黑海的出海口。

同時期進入所謂「康乾盛世」的大清卻慢慢步入中央帝國的迷夢,而俄羅斯歷代沙皇卻保持了對土地和出海口極為強烈的慾望。

俄羅斯的皇室徽章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標誌,一頭向西、一頭向東。

當俄羅斯向西征服的慾望被歐洲列強在克里米亞遏止後,另一頭就向著東方依依東望,乘著滿清政府的衰落,大口吞噬東北的土地;到1905年日俄戰爭前,甚至控制了遼東半島的大連、旅順港和朝鮮半島。

當俄羅斯從萬里之遙的歐洲來到太平洋的海邊時,它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兩洋帝國。而困擾中國數千年的北方少數民族南侵威脅終於徹底解除,因為這些游牧民族縱橫捭闔的大後方和戰略縱深——西伯利亞沒有了,腐敗落後的滿清政府也漸漸從東北亞政治棋局的棋手變成棋子,步入任人魚肉的悲慘近代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定向寫作症 的精彩文章:

生未百年 死不孤獨 ——墨西哥革命與苦命皇帝馬克西米連
生未百年 死不孤獨——墨西哥革命與苦命皇帝馬克西米連

TAG:無定向寫作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