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李紅良涉嫌造假續:十七年前,暨南大學碩士SCI論文高產神話的背後

李紅良涉嫌造假續:十七年前,暨南大學碩士SCI論文高產神話的背後

編者按

2018年初,武漢大學醫學院(原湖北醫學院)教授李紅良被公開揭發涉嫌學術造假(閱讀)。武漢大學的「調查」認為是疏忽、不嚴謹。調查委員會的話音剛落,李紅良又被讀者發現在2007至2018的十一年中無論是作為第一作者還是通訊作者的多篇文章涉嫌造假,而且是最容易被發現的一種:用同樣的圖片,說成不同的研究,有時放在同一篇文章的不同實驗中,有時放在不同文章的不同研究中(閱讀)。

這是否是一貫的做法?近日,李紅良在17年前,碩士期間發表多篇SCI論文的奇蹟「再現」——這個在當年同學和老師難以置信的記錄,也被發現涉嫌多次出現圖片造假。

一般科學工作者知道,圖片造假最容易被識破,而如果數據造假,一般難以被讀者識破,需要真的調查。如今面對一個在17年間以難以置信的方式不斷製造「高產」論文的作者,相關各方會作何反應?中國科學界的「零容忍」何時能夠真正落地?

撰文 | 葉無言

責編 | 李曉明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在導師任先達的指導下完成學位論文一個月後,李紅良迎來了答辯。這也意味著他在暨南大學藥學院藥理學專業的三年碩士學業即將結束。那是在2002年的5月。在《致謝》部分,李紅良說,導師三年來對他的教誨,「令學生終生受益」。

的確,這三年,師生二人的合作可謂「碩果累累」。在這本73頁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列出了期間發表的14篇文章(7篇英文,7篇中文)——除去兩篇外,李均是第一作者;而其導師則是絕大多數文章的通訊作者。

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李的創記錄的「高產」引起一片嘩然。2001年在其他絕大多數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收結果的時候,他就發論文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當時就有同學舉報,藥學院領導查了,但不了了之。

時光飛逝,當年的碩士「小李」,在獲得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經歷2年多國外博士後,2008年11月從多倫多回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當年3月以李紅良為第一作者出版的一篇論文隨後被撤稿),並成為了教授。幾年下來,李紅良組建了據說是100多人的研究團隊,更有「傑青」,「長江」加身,事業可謂如日中天。

然而,2017年是他喜憂參半的一年。喜的是他一年發了5篇《自然醫學》論文,憂的是有舉報人向期刊、媒體反映他的部分論文涉嫌造假。在本刊和其它媒體刊發相關報道後,武漢大學在短短八天內完成再次調查並公布了「明確」結論,但本刊繼續檢查其之前的發文記錄並刊登了《「八文十錯」,十一年如一日|李紅良涉嫌造假續》。隨後,有讀者說,《知識分子》應該就此文發更正,因為其「錯誤」不限於這麼多,而且時間更長——事實也的確如此。

本刊仔細查閱其碩士期間發表的14篇中英文文章及其碩士學位論文,也試圖回答十幾年前藥學院領導「不了了之」的調查:碩士生李紅良究竟有沒有學術論文作假?

結果十分清楚:在李紅良為第一作者的文章里,《知識分子》發現了至少20多處錯誤,比如有同一圖用在了三篇不同時期發表的文章里,前後相差了5個多月;且運用了調背景,180度翻轉,剪切,壓縮等修圖手法——其最終指向極有可能是:有意識的造假。

高產的一年

2001年是李紅良高產的一年,他創記錄地完成了14篇論文的大部分。

5月份,師徒二人的兩篇英文文章收稿。5月25日,發表在Cell Research的名為《肝素對人鼻咽癌CNE2細胞凋亡的作用》(簡稱Cell Res文)的文章收稿並於該年的10月31日被接受。而推後3天的5月28日,發表在Acta Pharmacol Sin(《中國藥理學報》)的名為《肝素和阿黴素對人鼻咽癌CNE2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協同作用》(簡稱Acta文)的文章收稿並於該年的10月24日被接受。

經仔細核對,這兩篇幾乎同期發表、題目也相似的文章卻存在如下所示的一圖多用。

左圖來自Cell Res文的Fig.1A,TUNEL法顯示在用肝素處理後,CNE2細胞的形態出現了顯著變化 A)對照組;右圖來自Acta文的Fig.1A,TUNEL法顯示在用肝素處理後,CNE2細胞的形態出現了顯著變化(加或不加阿黴素) A)對照組。

左圖來自Cell Res文的Fig.1B,20 kU/L肝素處理組;右圖來自Acta文的Fig.1B,5mg/L阿黴素處理組

左圖來自Cell Res的Fig.1C,40 kU/L肝素處理組;右圖來自Acta文的Fig.1C,20 kU/L肝素+5mg/L阿黴素處理組。Acta文圖1C經翻轉後和Cell Res圖1C一樣(除背景不同外)。

左圖來自Cell Res中的Fig.4;右圖來自Acta文的Fig.3。如圖解所示,兩篇文章的圖不僅所處理的蛋白不同,處理條件也不同,但卻共用了Western blot條帶。

同樣的圖代表不同的實驗,用在不同的文章,甚至這些圖被人為的調整背景,剪切拼接和翻轉,顯然這些錯誤絕非「偶然,不小心」。

7月。李和導師兩篇關於中華眼鏡蛇毒的研究被雜誌收稿(《中華眼鏡蛇毒灌胃後的兔血清對人肺腺癌細胞株的影響》,《中華眼鏡蛇毒口服血清製劑對HepG2(人肝癌細胞)凋亡的影響》,另外一篇《中華眼鏡蛇毒口服血清製劑抗肝癌活性的研究》發表於《澳門醫學雜誌》,收稿時間待查)。

9月12日,李紅良參與的以柯小龍為第一作者的兩篇研究(《NF-κB, AP -1及caspase3在SC58125誘導的 HepG2細胞凋亡中的作用》,以下簡稱S文;《SC58125對HepG2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同一天被收稿。

9月27日,李紅良作為第一作者被《中國藥理學報》收稿了一篇名為《JTE-522,一種選擇性環氧化酶-2抑製劑,抑制人子宮內膜癌細胞株RL95-2細胞的增殖及誘導其凋亡》的論文(以下簡稱RL95文)。其碩士學位論文也涉及到JTE-522,名為《JTE-522體外對人胃癌細胞株AGS細胞凋亡的影響》。

進入11月之後,李紅良繼續高產,發表了5篇文章:

《與c-jun,p53,p21高表達相關,肝素增強了佛波酯在人CNE2細胞中的作用》(11月2日收稿);

《肝素在星形孢菌素介導的人鼻咽癌CNE2細胞株中細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11月15日收稿);

《非甾體類抗炎葯在腫瘤研究中的進展》(11月12日收稿,以下簡稱綜述文);

《通過半胱天冬酶激活,JTE-522誘導人胃癌細胞株AGS細胞凋亡並伴隨細胞色素C釋放,Bax膜轉位和線粒體膜電位喪失》(11月15日收稿,以下簡稱W文);

《在JTE-522誘導人胃癌細胞株AGS細胞凋亡中,NF-kB,p53,Bcl-2和半胱天冬酶的變化:活性氧的作用》(2002年1月28日收稿,以下簡稱ROS文)。

但是,如此高產的背後卻是李紅良和他導師涉嫌造假行為的延續。

W文存在借用9月收稿的RL95文和5月收稿的Cell Res文的問題,且W文和ROS文的大量圖卻繼續用到了李紅良其後的碩士學位論文中。

W文的Figure 1(左)和RL95文的Fig 2(右)相似。

一圖代表3個不同的實驗,不同細胞,用在3篇文章中。註:W文的Figure 3A 控制組(上圖)經過順時針旋轉90度,再壓縮伸拉調整大小後即可得到下右的圖,這樣,W文的Figure 3A實際上和Cell Res的Fig.1A以及Acta文的Fig.1A是同一張圖。

碩士學位論文疑似造假

在發表完這14篇中英文論文後,2002年4月底,李紅良完成了其碩士學位論文。不過,這篇碩士學位論文也出現了多處一圖多用。

左圖為碩士學位論文Fig.1,右圖為ROS文Fig.1

ROS文的Figure 2的圖B(最左側)稱處理條件為1mmol/L的JTE-522處理72h;最左側的圖經過180順時針旋轉並改變大小後就得到中圖,與最右側碩士學位論文的Fig. 2B高度相似,但該圖稱其處理條件為0.5mmol/L的JTE-522處理72h。

碩士學位論文的Fig. 4 與9月收稿的RL95文的Fig. 2高度相似,但所用的細胞不一樣。

碩士學位論文的圖5(上圖)與Cell Res的圖3(下圖)不同的細胞共用相同的流式圖,且圖中標註的數字不同。

同一實驗,兩個圖的下半部分不同,而且條帶變化趨勢也不同。

不同的實驗,相同的條帶。

不同的實驗,相同的條帶。

不同的實驗,相同的條帶。

不同的指標,條帶相同。

1 和2 不同指標,條帶相同;3 不同指標,條帶翻轉後相同;4 相同指標,條帶變化不同(疑似翻轉後條帶相同);5 不同分組,條帶相同

相同的實驗,不同指標的條帶相同。

此外,碩士學位論文圖3與ROS文的圖3高度相似,但JTE-522的處理時間由ROS文的72小時改成了48小時;在碩士論文前言部分「三: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在腫瘤研究及治療中的應用」部分,抄襲了綜述文的多個段落。

如何「零容忍」?

儘管存在以上問題,李紅良還是順利通過了碩士答辯。

2002年下半年,帶著14篇文章的「輝煌」成績,李北上北京,開始了在協和醫科大學的讀博生涯。而他的博導——李在碩士學位論文中還特地感謝了「劉德培院士對我學業的鼓勵」——這個日後被李稱為「老好人」的劉德培,對這個學生的所作所為,應該還蒙在鼓裡。

涉事雜誌此時應該在考慮:是否撤稿?這些研究不少都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機構的資助,這些被浪費的科研經費如何追責?

而作為通訊作者的碩導任先達,在這些涉嫌造假的文章中,究竟承擔什麼責任?暨南大學或許也在做出抉擇:是否如武漢大學所說的那樣,堅持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製版編輯: 飲水食糧|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Science封面:200年後,科學怪人的影子依然揮之不去
這個北大學霸的故事夠荒誕:一切都是假的,20年來卻感動了無數人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