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學者批蔡當局:邊罵大陸 邊靠大陸維持經濟成長

台學者批蔡當局:邊罵大陸 邊靠大陸維持經濟成長

據台灣媒體報道,最近國際熱門新聞之一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鋼、鋁貨品各課徵國家或地區安全關稅25%、10%,引起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如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以及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織的不滿與警告,認為將引發全球貿易戰、傷害全球經濟。

據報道,台灣《中國時報》9日刊登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專文表示,唯獨《自由時報》將此即將開打的貿易戰歸咎於大陸的貿易保護壁壘,其3月5日的社論稱:「明眼人皆知此乃美中貿易戰火的點燃」;可是又稱:「大陸雖為特朗普的首要目標,但去年卻只排名第十一,故而提高關稅的作法對其衝擊不大」。前後矛盾的邏輯,如果不是思維錯亂,應是意識形態作祟。

專文中說,馬英文當局「執政」8年,《自由時報》持續以「傾中賣台」加以抹黑。今年元月該報兩度報導去年台灣出口突破3,000億美元,寫下歷史次高紀錄,「財政部統計處長」以「振奮人心」形容出口表現。但是進一步看2017年出口統計可以發現:台灣去年出口的成長41%來自於大陸,創下2010年來最高紀錄,可說台灣的出口、經濟成長靠大陸吃穿,該報卻半句話不敢吭?

對大陸的出口成長中,40%來自於IC,一方面顯示出口產品集中度偏高,主因是其他產業空洞化及大陸需求旺盛;另方面台灣力晶、聯電、台積電等IC大廠在大陸的投資案正陸續完工生產,以及大陸IC產業加速崛起,對台灣未來的出口將造成嚴重衝擊。凡此種種,人心如何能振奮得起來?

專文指出,遠在2015年7月,《天下雜誌》率先以「IC 群聚台元科技園區,為台灣經濟再創風華」報導該園區已成為台灣最重要IC設計重鎮,是國際科技業的新舞台。《三立財經台》則於12月以 「紅色供應鏈挖人,台元科技園區前哨站」為題,指稱大陸廠商早就無孔不入地進入台灣。

今年2月底《財訊雙周刊》以 「潛伏竹科的紅色狼群」為封面故事,聳動的指稱大陸科技間諜全面入侵,誇大10兆元半導體產業岌岌可危,並且老調重彈的以「神秘台元科技園區,中資潛伏大本營?」為題,指稱台元科技園區是陸資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挖角的最佳選擇。立即引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三立新聞》等跟進轉載、貼文、報道。

專文說,媒體報導如此沸沸揚揚,如果確有違法,為何不見官方採取行動?如果沒有違法,該等媒體是否在製造恐慌?

了解產業的人都知道,關鍵在於目前蔡當局的兩岸政策是只准台灣的產業到大陸,不準大陸產業進來。以IC產業為例,上次「大選」時,馬當局開放台積電以獨資方式到大陸投資,原先誓死反對開放的民進黨與「獨派」媒體半句話不敢吭。對於IC設計業卻不肯讓陸資進來,才造成台元科技園區的奇特現象。

專文表示,去年11月《遠見雜誌》有篇文章標題為:「竹科新貴:不是到大陸,就是到台元?」,指稱陸資科技業已經隱身台元,高薪搶人才。該篇文章值得蔡當局深思的是:究竟是要讓陸資明著走進來,讓我們的產業、人才留在台灣,或是一味阻擋陸資,讓台灣人才、產業變相外移大陸,而令台灣一無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台海 的精彩文章:

蔡英文照片遭人當街潑糞 被打出「替天行道」口號
大陸惠台實實在在:同等待遇擴展到經濟領域

TAG:今日台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