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年花了2000億,保健品欺騙了多少中國人?

一年花了2000億,保健品欺騙了多少中國人?

中國保健品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保健品年消費額約為2000億元,老年人消費佔50%以上。但有專家披露:實際上大部分保健品並不像商家宣傳的那麼神奇。更糟糕的是,很多打著保健品旗號的非法產品正在哄騙老年人錢財、坑害老年人健康。

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不靠譜

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系博士 雲無心

很多保健品在宣傳各種功效的時候,確實可以拿出相關研究文獻,可問題就在於這些「研究結果」本身就不靠譜。

多數保健品實際功效尚不明確

針對某種保健品的某種功效,有時候會在零星的文獻里看到「可能有效」的結果。「可能有效」不是明確有效,還須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去進一步驗證,才有指導意義。

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針對這部分「可能有效」的結論,卻看不到後續研究的驗證。在各路營銷中,那個最開始「可能有效」的作用卻一直被誇張地宣傳為「科學研究發現它有某某功效」。

誇大其詞的宣傳往往是偷換概念

有一些保健品在宣傳中會說「含有某某成分」,因此「具有某某功效」。但實際上,這種成分的作用本身就不明確,而且保健品中這種成分的含量也和「初步研究」中「可能有效」的含量相差很遠。

作用不明確,劑量不達標,會有效嗎?

添加了藥物成分,還宣稱「純天然」

很多商家為了讓消費者體驗到保健品「確實有效」,不惜在其中加入藥物成分,賣的時候又以「純天然」作為營銷噱頭。這種情況在減肥、降血壓、降血脂等保健品中比較常見,可以說是「掛著保健品的頭,賣著藥物的肉」。

這個時候,你可能就要問了:即便這些效果不確定,可吃了保健品也沒啥壞處,萬一有用呢?

通過保健品「治病」的三種結果

對於服用保健品「治病」的結果,基本可以分為三類:

★ 吃不好也吃不壞,花錢買安慰

這種情況對於「不差錢」的人來說,如果你就是想買個開心,也不是不可以。但對於很多辛辛苦苦攢錢的人來說,這些錢真的是白白浪費掉了。

★ 添加藥物成分,影響正常治療

保健品的藥物成分可以說是「偷偷加進去的」,消費者並不知情。

一方面,有些藥物成分有副作用。臨床上,醫生會根據你的個人情況,選擇那個副作用最小、治療效果最好的治療方案,可保健品不會。

另一方面,如果你還在接受治療,自己平時也在吃藥,再加上保健品中的藥物成分,就可能導致藥物過量。

★ 寄希望於保健品,耽誤正常治療

很多人都想通過「補」來治病……關於這一點,國家食葯監總局明確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主要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並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也就是說,保健品不能宣稱有「治療作用」,更不能替代藥物。生病了該治就得治,身體是自己的,耽誤不起。

鏈接

國家食葯監總局教你如何挑選保健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醒消費者:保健食品廣告和宣傳凡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一律不要購買。

消費者應到證照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產品,特別要注意有無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通過網路、會議、電視、直銷和電話等方式購買產品,也應先確認資質信息。

此外,消費者購買時應仔細查看外包裝標籤標識相關信息,做到「四不」:

不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

不購買標籤上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號的預包裝食品;

不購買標籤或說明書中提及可以預防疾病、有治療功能的產品;

不購買標籤上沒有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來自:新華社)

別再把營養品當成保健品了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 孔憲偉

生活中,很多人經常會把保健品和營養品混淆,把營養品也當做保健品。今天就來跟大家講一講這兩者的區別。

保健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為目的的食品;是適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危害的食品,如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黃金搭檔、腦白金等。保健食品標誌的顏色為天藍色圖案,圖標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樣,即俗稱的「藍帽」。

保健食品也有批准文號,樣式為國食健字G+年份+4位數字(在2003年7月份以後申報審批的),而非國葯准字文號,其使用說明中標有適用人群、不適用人群。保健品不能代替藥品的治療作用,因此得病還是要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能盲目依靠保健品。

營養品主要指營養素製劑,用於補充人體膳食攝人不足而缺乏的營養成分,以改善身體的營養狀況,常見的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品一般都富含這些營養素,人人適宜。

營養師怎麼吃保健品?

食物攝入營養為主,保健品補充為輔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常常有朋友問我,作為營養專家,您自己日常會吃各種保健品嗎?比如維生素片、鈣片,比如葡萄籽、花青素、魚油膠囊,又比如蜂王漿、人蔘、阿膠、燕窩之類的傳統補品,您更願意吃哪些呢?

這裡,我就以自己為例子,和大家分享我對保健品的判斷和選擇。

1

保健品或營養素不能代替日常三餐

我平日主要是通過三餐來補充營養,追求食材的品質和多樣性。食物中的保健成分比保健品要豐富得多,而且互相配合,安全性更高。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提取出來的某種維生素或保健成分,並不能實現長期吃天然食物、健康飲食所帶來的好處。

單一的成分攝入過多有可能產生副作用,而搭配合理的健康飲食不會帶來某種成分過量的危險。

2

飲食不足或指標異常時,可適量補充

健康人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飲食質量很差,營養素缺乏,強烈的應激,或者孕期哺乳期等情況,可以酌情補充營養素。比如外出開會、旅行等,我會根據自己具體的飲食情況補充缺乏的營養素。

當身體狀況改變後,服用的這些增補品也隨之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長期服用,傳統補品也是一樣。

3

不必盲目迷信高價保健品

在需要補充維生素的時候,我沒有購買昂貴的產品,直接買幾塊錢一瓶的 OTC 藥片。因為我吃它們是為了彌補食物中的烹調損失,不是為了替代天然食物。發酵工藝生產的維生素產品已經可以達到我的要求。只要是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劑量合理,就可以了。

4

傳統「補品」也不能隨便吃

人蔘、西洋參、鹿茸、石斛之類,我都沒吃。我認為中藥還是不要隨便吃的好,凡是藥物,無論中藥西藥,吃錯了都會帶來麻煩。如果一定要吃,也需要請醫生和保健專業人員來綜合評估身體狀況,然後再做決斷。萬萬不可跟風亂吃,也不要因為電視上提供了某個方子,就自己去藥房買了隨便吃。

5

補充營養素時考慮劑量合理性

購買營養素產品時,並不是營養素含量越高就越好,也不是營養素品種越多就越好。能夠和自己的飲食內容相對應,彌補膳食中的部分營養素不足,又不會造成某些本來不缺乏的營養素過多,使營養素整體比例趨於合理,才是最好的。

很多進口產品劑量太大,不適合長期服用。在服用多種產品時,有些成分可能有重疊,要高度警惕過量風險。如果同時服用藥物,還應考慮營養補充品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最好諮詢專業人士。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夏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4招教你辨別高純度蜂膠,從此不再被忽悠!
瘦腿襪既瘦腿又保暖?是真的嗎?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