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上映的幾部國產影片看得失:類型的成功與藝術的追求

從上映的幾部國產影片看得失:類型的成功與藝術的追求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今年春節檔的幾部影片,集中顯示了國產電影在類型片上的進步和追求。

縱觀今年上映的這幾部影片,可以看到國產電影對類型運用的進步與成功,但與此同時也仍然要有對文學性和人物深度的挖掘、藝術的獨特和精神價值的提升。類型面向市場,但也可以成為電影通向藝術傑出,而不僅僅是實現趣味性的路徑之一。

「主旋律」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而是在不斷向前發展,一步步地適應市場,一步步地擁抱類型片,也在一步步地尋找自身的自主性。我們可以從產品內涵的角度來談這個趨勢,但更大的原因來自於當前文化娛樂消費者的外延的不斷延展。

今年春節檔的幾部影片,集中顯示了國產電影在類型片上的進步和追求。其中《紅海行動》繼《戰狼2》之後再次呈現出情節式軍事類型片表現主流價值的成功和感染力,《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 則在加強性的娛樂狂歡中作出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藝術表達,顯示了奇幻、喜劇、懸疑等類型新的創作追求。三部影片都有類型的進步與探索,同時也表現出形式追求與內容表達是否完美統一對類型水平的影響。

類型片一方面有比較通俗的感染力,同時也容易陷入模式化,最大問題是情節容易壓過人物刻畫或人物流於平面化

類型的含意更多體現在影片的形式元素和套路,更具有大眾文化通俗的藝術特徵,相比藝術片往往有更強的視覺影響和強烈的主題表現力。《紅海行動》廣泛運用軍事類型片的形式,將家國情懷、人民至上、英雄主義、民族精神、新時代人民軍隊嶄新形象等主流價值細密編織於引人入勝的情節、場面、人物中,讓觀眾在真實、密集、流暢、富有衝擊力的情節和畫面中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和凝聚力,呈現了類型片表現主流價值的特長和成功。其中故事容量的飽滿,情節緊湊而豐富,驚險套路的升級,戰鬥慘烈的逼真,工業、軍事和科技力量營造的場面真實與奇觀,都達到同類影片的新水準。更重要的是,影片拍出了新時代中國軍隊的英雄氣質。不畏犧牲的勇敢,戰之能勝的信念和能力,救助中國公民的義不容辭,對所有戰亂受害者的同情,軍事與信息技術帶來的大開眼界,呈現出感動人心的新時代英雄群像,為主流價值的藝術化表現提供了新經驗。

類型片有固定套路,如警匪片的飈車追逐、槍戰格鬥,很多時候會導致場面的展現和人物的刻畫出現失衡。

《捉妖記2》在奇幻類型上繼續新的開發,一方面繼續了《捉妖記》將計算機動漫創作與演員表演無縫結合的製作,一方面融入大量荒誕、解構、鬧劇等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形成一種狂歡式的敘述。但在人物與動漫的人機結合上沒有超出《捉妖記》的難度,演員與動漫對接的合演遠少於演員、動漫的各演。最主要的問題是,類型片的基本特徵本應是情節性,而《捉妖記2》的故事性卻多有流失,敘事讓位於大量碎片化、狂歡的、噱頭的場面,並造成主要人物性格並不鮮明。尋妖亭主(大鵬飾)對小嵐的追求示意,徒有酸意而與故事主線相距較遠。而對賭徒屠四谷(梁朝偉飾)的撓癢威嚇,顯得笑料低質甚至有粗鄙意味。故事弱化反映出文學性的薄弱,進而看出影片精神內涵的蒼白。影片試圖表達家庭團圓與人妖和處的主題,但大量誇張的、狂歡的場面淹沒了故事,繞開了人文主題的展開。雖然一些荒誕解構式的搞笑蘊含了善惡區分,如小嵐得到的炮筒裝滿了制癢之類的「彈藥」,貌似藐小可笑,而在善良一方卻成了對付妖怪的制勝武器。胡巴的造型更接近於白蘿蔔,萌態中帶來更多善意。但更多誇張喧鬧的畫面卻難以說明人妖何以能夠同處的精神深度,即具體掩蓋了整體。

情節壓過人物的現象,在技術性場面中尤其顯得突出。《紅海行動》與《戰狼2》 都是類型片塑造中國英雄的成功影片。而略有差別的是,在主人公英雄塑造上,前者顯得不如後者更有厚度。冷鋒(吳京飾)要比楊銳(張譯飾)多一些立體感和性格長度,他們不只是孤膽英雄與團隊英雄的區別,還有人物的性格歷史、內心世界多與少等藝術想像的不同。冷鋒的經歷與前女友的慘烈遭遇,更豐富了英雄性格的多樣與歷練成長。而《紅海行動》更多是在激戰場面、集體行動中塑造英雄,多有成熟,少了一點多樣。而在集體性中應該同樣可以塑造英雄成長的多側面、不同與波折,在多種關係中創造出新的獨特性格和英雄。

類型更容易與流行和市場相結合,這一方面帶來電影市場的擴大,但也面臨電影藝術水平提升的問題

偏離人的塑造的形式追求,反映的是電影的文學性薄弱,導致影片缺乏藝術高度。回顧近年國產類型片的創作路程,可以看到,在主流文化吸收類型創作的同時,流行文化和市場取向仍然是類型創作的主要方面。類型更容易與流行和市場相結合,這一方面帶來電影市場的擴大,但也面臨電影藝術水平提升的問題。年初,《前任3:再見前任》的票房走高和影片中濃重的物慾品位,典型地反映了這一問題。提高的關鍵是在重視類型的藝術形式對內容的藝術呈現作用時,仍然要堅持電影對文學性和藝術高度的重視。文學性出思想出精神。具體就是類型片同樣要重視人的塑造,有了鮮明獨特的性格、人物的精神層次,才有類型片的藝術高度。

在類型片的發展中,比較好的影片早已不是單純的類型,而是多種藝術形式、風格的融合。去年上映的《敦克爾刻》 可以看到軍事片和藝術片融合,影片中多處著眼於性格、意境的描寫都不是單純的類型樣式。《唐人街探案2》也是在藝術形式的融合上比較成功的類型片。它將喜劇、懸疑、荒誕、解構等藝術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狂歡式的風格與懸疑解迷的緊張嚴密完美統一在一起,多樣的藝術融合沒有削弱,而是強化了故事性和人物塑造,並且表現出民眾生活中蘊含的中華文化深厚活力和民族精神力量。影片完全虛構了一個中外民間破案迷們聚集紐約,七天內破解一樁兇殺案的比賽。故事與誇張的敘事風格一開始就帶給觀眾鮮明的間離感,但情節發展循著懸疑解迷的路徑始終扣人心弦。來自中國的兩個小人物,亦莊亦諧,在滑稽與青蔥的外表下,憑藉專業和中國文化知識,推斷出兇手是按照陰陽五行的排列作案,最後藉助眾多華人和美國民眾幫助完成大破案。高潮中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普通民眾力量和中美人民友誼,並告訴兇手,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不要為神性,而要尊重人性。積極的人文精神油然而生。影片同時還有案中案的設計,捎帶揭露了美國社會問題,使故事的懸疑推理本性更加豐滿。《唐人街探案2》在多樣藝術形式的融合中,讓強調真實冷酷的懸疑偵探片走向誇張喧鬧的極致,並且沒有損害故事和人物。王寶強的誇張諧謔和劉昊然的莊嚴智慧,以及一些美國朋友的「其貌不揚」,都亦「丑」亦美,相映成輝,融匯於彰顯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大道中,成就了藝術效果賞心悅目的一部娛樂類型片。這種類型融合的效果也超過了《捉妖記2》。

縱觀春節檔這幾部影片,可以看到國產電影對類型運用的進步與成功,類型對主流電影表達的積極作用,類型對多樣融合的不懈追求,類型追求與文學性、人物塑造的關係疏密對電影品質的影響。在主流內容的電影表達上,需要借鑒包括類型在內的各種藝術融合,也仍然要有對文學性和人物深度的挖掘、藝術的獨特和精神價值的提升。類型的一切套路、炫技、奇觀都應為人物塑造服務,創造與藝術片不同風格、但同樣鮮明動人的人物性格。類型面向市場,但也可以成為電影通向藝術傑出,而不僅僅是實現趣味性的路徑之一。面對世界眾多的類型經典傑作,中國類型片仍需努力。

來自文匯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君子 的精彩文章:

導演林超賢:不是賣弄血腥 《紅海行動》是反戰的
欣賞奧斯卡三冠影帝的炸裂演技,這是最後一次機會

TAG:影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