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琅琊榜》言闕:大梁第一辯才,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琅琊榜》言闕:大梁第一辯才,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琅琊榜》中的言侯爺。

言闕,言皇后的兄長,言豫津的父親。他性情淡泊耿直,膽識過人,是神一般存在的「大梁第一辯才」,也是劇中最出彩的配角之一。

劇中,言侯出場晚,戲份少,吸粉能力卻超強。以至於後來的《軍師聯盟》中,只要有荀彧的場景,彈幕上還是被「言侯」兩個字刷屏。

言侯是個兼職的道士,掛了個閑職,煉丹修仙,過著神仙一般的日子。

這位「懶政」的老爹一離開祠堂就回自己房間,逢年過節也不例外,硬生生把兒子變成了「留守兒童」。

用言豫津的話來說「我爹現在是兩耳不聞紅塵事,只想著求仙問道煉丹,要是沒我這個兒子拖著,他一定把家裡改成道觀。」

言豫津和梅長蘇聊起夜秦使臣,說道:「我心中最具使臣氣度的,當屬書中所載藺相如。出使虎狼之國,面無懼色,辯可壓群臣,膽可鎮暴君,既能完璧歸趙,又不辱君信國威!」

梅長蘇笑道:「你也不必羨慕古人,其實在我大梁國內,曾經也出過這樣一位使臣。」

「三十七前,大渝、北燕、東海三方聯盟,意圖共犯我大梁……那名使臣年方二十,

手執王杖櫛節, 絹衣素冠,隻身一人穿營而過, 刀斧脅身而不退,他在敵營王帳之內舌戰群臣,心堅如山,舌利如刀。當時敵人的利益聯盟,本就鬆散,被他一番遊說,漸分崩離析……我王師將士一舉反擊,方解此危。」

梅長蘇看著言豫津:「那個人就是你的父親。」

言豫津臉上的笑容瞬間凝結,嘴唇輕輕地顫動了起來,「你……你說什麼?可是,我父親,他……他現在……」

看到這裡,令人頓時眼前一亮:一面是淡泊寡言的閑散侯爵,一面是慧心鐵膽的無雙辯才,年少時意氣風發、匡扶天下,而今卻心灰意冷、遠遁紅塵。這中間有著怎樣的變故,竟然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知道?

蕭景睿生日宴,寧國侯府大亂,眾人身陷危情。言豫津慶幸「幸虧我爹不知道我來了」,轉念,又喃喃自語,「不過,就算他知道也不會擔心的。」

可偏偏,言闕夜闖寧國侯府。

謝玉拔劍而立:「言侯爺,你若非要硬闖,別怪我不念舊情,不給你面子。」

府兵和巡防營將士利劍出鞘,言侯神色自若,不慌不忙地整整衣冠,緩步上前。他每向前一步,將士們就下意識地後退一步,面面相覷,背景音樂漸漸激昂。

這一刻,我們又彷彿看到了三十多年前那個刀斧脅身而不退的少年使臣——言闕還是言闕,從未改變。

豫津劫後餘生,看見父親,又驚喜又感動,「爹!您怎麼來了?」

言侯酷酷地回應:「你在這裡,我能不來嗎?」於是把這熊孩子安全地拎回家了。

這對父子間的情誼,遠不是我們之前以為的那樣寡淡。

梅長蘇出面請言侯相助靖王那一場戲頗有看點。

言闕:靖王對譽王沒有勝券。我安居府邸,好歹算是一個富貴閑人,你卻讓我捲入一場並沒有勝券的爭鬥中?

梅長蘇:是。

言闕:當今的皇后是我胞妹,譽王是皇后的養子,你讓我幫著靖王去對付譽王,於情理不合。

梅長蘇:確實如此。

言闕:不合情理又無勝券可言,先生何以提出如此要求呢?

梅長蘇:侯爺,您可願意?

言闕:願意。

士為知己者死,義士之間,從來無需太多言語。

譽王逼宮,梁帝等人惶惶退至殿內。

宮牆外殺聲四起,眾人驚恐萬分,只有言闕,字字鏗鏘:「即使攻破了宮門,還有這道殿門,攻破了殿門,還有我們自己的身體!陛下身邊也有寶劍,陛下當年也曾利劍出鞘,不是嗎?」

這場戲不知看哭了多少人。

曾幾何時,他也是一腔熱血,滿腹經綸,心裡裝著家國天下的少年郎。

年輕的言闕、林燮,還是皇子的梁帝,他們相互扶持、風雨並肩,他們曾意氣風發要開創一個太平盛世。到最後,君心難測,親手扶上王位的那個人拔劍揮向了對自己最忠臣的兄弟、知己和兒子。這樣的皇帝,怎不叫人心寒?

「往日的情義和公道」言闕從來不曾忘記,只是你忘了。你負我,我卻無愧天地。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我們崇尚家國情懷之士,所以,我們敬重言闕。

觀影視萬象,品人生百味。歡迎關註:踏歌行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踏歌行ing 的精彩文章:

TAG:踏歌行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