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之路:對《易經》時間、空間認知的新境界

《易經》之路:對《易經》時間、空間認知的新境界

易經的空間與時間

在系統觀中,空間結構是一種連續漸變的差序格局,不應被割裂。整個系統朝著一個歷史目標前進,歷史目標由系統所承載的文化給定。比如我們的易經,西方的塔羅牌等等諸如此類。

他超越個體之上,整個世界因此而有序運轉。對於個體來講,也就是這個世界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個體意識的覺醒,以為自己可以脫離空間之外,則空間就被抽離,而空間的抽離事實上並不存在,以為空間可以抽離的個體不過是在時間軸上保持一種相對靜止,時間指針的每一次運動,這個所謂獨立的空間已經變成另外一個空間,類似於佛學上所說的「相續」。每一個相續的空間,在《易經》這個系統中就就是每一爻的不同次序。

每一個空間被隨時打破、擊穿,進入一個新的空間,每一爻次序、位置的變化都是一個全新的空間。

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創造出時間這個概念,以為標準,讓人容易觀察、參照事物及人在這個系統中各種參數,這就是宇宙、世界。宇為時間,宙為空間;世為時間,界為空間,構成三維世界。釋迦小王子發現的佛法真諦,就是打破時間,擊碎空間,謂一切為幻象,是究竟涅槃的境界,架空一切,進入終極的目標,這裡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部分。《易經》詮釋現象界,是現象界與精神界的一個樞紐、連接點,構成現象與精神的雙循環,各有各的運行邏輯,又相互關聯。在達到終極目標以前,對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進行構建或者叫呈現。

以一種實證的方式,打開一種具有超級想像力的眼界和格局。

《易經》通過對時間、空間的洞悉和安排,達成一種可以量化的標準。在我們人類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就產生了一個具體、可操作、可量化、可被程序性考核的基準,不會流於相對化,具有了在一個時間段能被預測的可能性,人類至此可以對未來可以展望、掌控,而非依賴上帝的啟示,依自己而非依他。

對於這個系統觀的重新認知,必須打破來自西方敘事邏輯的枷鎖,也不困於傳統的東方敘事邏輯,重新審視《易經》的「人化」大門,進入到新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周易》卦爻辭中暗藏的五個重大史實事件,不少史書都未記錄
神評論|請高人講解一下《易經》講的是什麼?網友:好,學習了,受教了。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