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發展和金融風險拒絕「黑天鵝」和「灰犀牛」

經濟發展和金融風險拒絕「黑天鵝」和「灰犀牛」

3月8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主題為「政協委員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GDP目標」「高質量發展」「金融風險」等備受記者關注的話題,在這場記者會上得到了委員們多角度的專業回答。

記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政協委員對於政府工作報告將2018年GDP目標增速定為6.5%左右以及10餘個省份均調低本省GDP增長目標的看法。

對此,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表示,經濟增長目標是預期目標,不是計劃目標。2017年設定的GDP預期增長目標是6.5%,而實際是6.9%。今年設定的預期目標仍然是6.5%,比去年實際GDP增速低0.4個百分點,為經濟向高質量轉變預留了空間。

對於這一變化,錢穎一認為:「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追求經濟增長,但是向質量方面傾斜得不夠。今年出現的變化非常有意義,是一個重要信號。但是,調低預期目標不等於壓力小了,工作壓力和挑戰反而會更大。」

有記者提出,「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需要建立哪些政策體系、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引導各級政府摘掉過去強調GDP的『緊箍咒』,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弄懂什麼是高質量發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回答上述問題時解釋到,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概念,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和認識。但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第一,投入是高效率的。生產要素投入以後要有效率,而且要高,包括資本的效率、勞動的效率、資源的效率、能源的效率乃至環境的效率。第二,效益要比較高。要讓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按照市場決定的價格得到應有的收益,也就是收入分配比較合理。

楊偉民還表示,提出高質量發展只是開始,路程還需很久。對於政府、企業都是如此。他以銀行業舉例稱:「銀行現在發放貸款主要看抵押物,有多少地、多少房子。但體現高質量的創新型企業往往都是輕資產,最值錢的是創新人才的大腦。那麼,如何評估?這就需要相關政策進行適當調整。」

對於這一問題,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在記者會現場進行了回應。她表示:「服務貿易中有很多都是輕資產業務,金融機構促進服務貿易發展就必須創新。同時,除了傳統的信貸業務之外,如股權投資、基金、保險等都可以發揮作用。」

除了高質量發展,防控金融風險作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點,也被反覆提及。胡曉煉表示,對於防控金融風險,監管部門已經出台了一系列監管規定,同時採取了一些強有力的措施化解風險,不讓「黑天鵝」飛起來,也不讓「灰犀牛」衝出來。

對於金融行業中的「壞孩子」,胡曉煉總結了4個特徵:一是高負債擴張;二是規避監管;三是公司治理不健全;四是由於高負債經營導致其資產負債表比較脆弱。「這些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異化。比如,把保險公司做成資產投資公司,把實業做成金融。這些機構都比較大,或者持有金融全牌照,所以一旦發生風險,會產生跨機構、跨市場、跨領域的傳染。」

同時,胡曉煉補充稱:「在中國,這些風險不會對金融體系穩定造成影響。」作出如此判斷,原因有二:一是我國政府對金融風險高度關注。金融機構對防控風險有高度的自覺性,不會出現風險突然暴露、束手無策的現象。二是監管機構對風險處置進行分類施策。對於槓桿率過高的企業,督促其降槓桿;對於脫離主業跑偏的企業,督促其回歸主業;對於違法違規者,由司法機構處置;對於極端情況,由監管機構直接接管。分類施策使金融風險平穩化解、處置平穩,不會再產生重大風險。

另外,胡曉煉也回答了對全面從嚴監管的建議。她表示,監管機構應把著力點放在強化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上。首先,「說一千道一萬,風險防控要靠金融機構自身。因此,金融機構要加強自身的公司治理、加強自身依法合規的公司文化、加強內部管控」。其次,對於監管的空白地帶,要及時彌補,消除「灰色地帶」,讓那些「渾水摸魚」的機構無處遁形。再次,監管在各個領域、各個企業間要有效協調,對於一種金融行為要有統一的監管標準。最後,希望監管機構提高效率,不把審批當作監管。要讓金融機構在明底線、知邊界的情況下努力做好經營,為服務實體經濟創造更大空間。

來源:付秋實

編輯:吳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報 的精彩文章:

沙特「反腐風暴」過境 上繳千億美元「和解費」
胡曉煉:宏觀調控要更多發揮價格槓桿作用

TAG: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