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為什麼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1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語出《漢晉春秋》。意為野心非常明顯,為人所共知。那麼司馬昭之心到底是什麼心思呢?

這還要從他的父親司馬懿說起。魏明帝曹睿死後,曹芳即位,曹爽與司馬懿是輔政大臣。但一山不容二虎,曹爽與司馬懿明爭暗鬥,幾回合下來,曹爽大敗,司馬懿盡誅曹爽一黨。

這不是司馬懿一個人的勝利,也不是曹爽一個人的失敗,它表明曹氏再也不是魏國的主角,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入司馬氏手中。

2

也許司馬懿並沒有謀逆之心。但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就不會這樣想了。曹芳自始至終未能親政,司馬師不久便廢除了他,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為帝。

"

曹髦登基,實權掌握在司馬師手中,權勢比司馬懿那時更大了,但是沒有多久,司馬師就病死了。

如果司馬師不死,可能就是「司馬師之心,路人皆知」了。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繼承了他的一切權力,繼續完成司馬氏的大業。

3

司馬昭野心更大,他長期打壓和他政見、利益不合的人。權利日益膨脹,野心也日益膨脹。

他的下一步便是取代曹髦,自己做皇帝。曹髦也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個「傀儡」,哪一天司馬昭不高興了,便會除掉他。

與其坐著等死,不如鋌而走險,奮力一擊,幹掉司馬昭,即使失敗,也不失皇帝的尊嚴。他找了幾百個僕從、侍衛去襲擊司馬昭。

4

這正好給了司馬昭除掉司曹髦的借口,曹髦就這樣死了。曹髦死後,司馬昭又立了曹奐為帝。

曹奐很乖,完全服從司馬昭,終於有一天司馬昭再也不需要他了。不久,司馬昭就自稱晉王。

司馬昭要名正言順的做皇帝,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當時的名士阮籍給他寫個東西,表明自己是順應天意,順乎民意。其實這並不稀奇,以前很多人都這樣做過。

5

阮籍是魏晉期間的名士,家境清苦,自己勤奮好學,終成有識之士。他在政治上是支持曹魏的,對司馬氏的倒行逆施很不滿意,但他一介書生,又能改變的了什麼呢?

司馬氏想得到這樣的人才,鍾會就曾多次探問阮籍對時局的看法,阮籍很聰明,他雖然看不慣司馬氏,但也不至於得罪他們。

"

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姻,但「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不過司馬氏也並非那麼好敷衍。

6

有時候,他不得不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歷任從事中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司馬昭自封晉公要求阮籍為其寫「勸進文」。阮籍無奈,只得奉命。

《勸進表》是簡稱,全稱是《為鄭沖勸晉王箋》。本文雖都是奉承之詞,但卻無法掩蓋阮籍的才華。

一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特色的文人,究其原因便是受到了這個時代的影響,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擺脫的。

7

魏晉是開放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文人,可以不穿衣服光著屁股滿街跑,可以喝的酩酊大醉、爛醉如泥。這是任何時代都沒有的。

有人死了也不一定要哭;兒子可以直呼父親的名字,想想這在古代是多麼大逆不道的事,但竹林名士就這樣做了。

阮籍更厲害,他連上下古今也不承認,他認為天地、星辰都是虛無、不存在的。世上的道理也不必爭,什麼都不足為信。

8

其實阮籍並不想這樣,他也是不得已為之。天下大亂,壯志難酬,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何況於這世事。

阮籍有名氣,他說的話很快就會傳播,為了防止說錯話,他只能多喝酒,少說話。即使說錯了,因為喝了酒,別人也不會怪罪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言觀史 的精彩文章:

TAG:劉言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