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鏘鏘2018——首回女藝術家聯展

鏘鏘2018——首回女藝術家聯展

八位女性畫家在陽春三月將做一個主題為「鏘鏘」的聯展。展覽主題明快而響亮,直指女性柔和外表之下堅韌的內在世界。其實,藝術是沒有年齡性別的限制,只有美的程度的差異。但在特定時代語境之下,「藝術家」這一身份有時候有很嚴格性別傾向,如在封建禮教社會,我們現今所熟知,的畫家幾乎都是男性,為數不多女性的繪畫僅在閨閣內流傳,當時的人們尚且不知何況時隔久遠的我們。由於我們欣賞到歷代畫作大多是男性視角,女性的審美視角又是什麼樣的呢,由女性自身覺醒而引發了對於當代藝壇的「女性藝術家」群體的關注。花鳥草蟲,山水屋舍,同樣的題材在女性的筆下,如涓涓而流的溪水,清婉細膩又鏗鏘有力,畫面中呈現出光陰的茶韻,需細細品賞慢慢回味方得其妙。詩韻的素墨沒骨花卉,糅合西畫的光影與國畫的寫意,有文人「採菊東籬下」的悠遠,又有現代詩人「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浪漫。劉瑗的寫意花卉,簡練的線條與細膩的色彩,把花卉鮮活靈動的瞬間以回憶式的筆觸表現,雜花野草攜帶著四季的訊息,在路旁榮枯更迭,那些花兒,那些鮮亮美好的溫暖,被善感的畫家收入畫中,便有了眼前一幅幅趣味盎然的生活小景。馮苗把淡墨山水置於時間的概念之中,當下的體悟與古人的情思在時空交錯里不期而遇,空寂靜謐的山川老林,既承載著文人雅士寄情山水之念,又表現出對物慾橫流的當下「斷舍離」式的思考,山水自有清音,待有心人側耳聽。欣賞八位女將們的作品,春日的和煦明媚撲面而來,其中有風格成熟之蒼茫,有別出心裁之妙思,有面貌初顯之清秀,呈萬紫千紅的多元交融之景。她們對於藝術的熱愛鏗鏘有聲,聲聲扣響在作品裡,直抵人們的內心。在此,祝願「鏘鏘2018——八位女藝術家作品聯展」圓滿成功。

——君慧2018年3月4日

蔡業霄,廣東陽江人,中國美協重彩畫學會會員,廣東美協會員,廣州市美協花鳥畫藝委會成員。

1996年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本科畢業;2010年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專業研究生畢業,師從林若熹老師;2013年中央美術學院重彩研修班畢業,師從蘇百鈞老師、蔣彩萍老師。

—— 藝 評 ——

上月到廣州藝博院參觀廣東省美展,這是為第12屆全國美展而準備的,見到了蔡業霄宏偉而細巧的工筆畫《素冬》。在各呈異彩的眾多作品中,《素冬》則以其脫俗內斂、淡雅安寧而引人注目。在後來的閑談中得知,她的這幅描繪北地寒冬的畫作是源於一次山東的旅行。在薄薄雪片覆蓋的土地上,像一個穿著棉襖抵禦嚴寒的人一樣,一棵樹被麥稈編織的厚實「衣服」仔細而嚴密地包裹著,露出了可以伸展與呼吸的繁密枝椏。這個不經意的情景,卻喚起了她的創作意欲。

仔細觀察、描繪速寫和拍照後,她在工作室中歷時4個多月創作了這幅有感而發的作品。該畫甫一參展即獲優秀獎,並送選全國美展,當有其出眾之處。在這幅畫中,作者以非比尋常的耐心與定力,把繁密的麥稈與樹枝描摹到幾近極致的境地,幾隻顧盼多姿的喜鵲使得這個遠隔塵俗的蕭瑟世界增加了動感,全畫籠罩在淡雅而略透寒氣的氛圍中,它所呈現的是對生命的敬意與禮讚。在蔡業霄看來,技術語彙的探討和畫面的情感表達,同在關懷之內。她著力發掘生活中平常的事物,通過精巧的構圖,準確的線條造型與多重而剋制的色彩渲染,喚起了人的情感。讀她的畫作,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遠離塵俗的安寧和詩意。

人所共知的,作為一種技法語彙和畫學分類標準,精練的線條、典雅的設色和準確的造型,早已成為傳統工筆畫的規範準則與評價標準。自1992年入讀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後,古典工筆畫所尊奉的軌範即已成為蔡業霄繪畫訓練的重要內容。2007年,她又入母校攻讀碩士研究生,在當代情境中探索工筆畫的色彩、筆墨及其精神特性又成為她長時間思考的內容。作為問道解惑的有效捷徑,之後她又入中央美術學院重彩高研班研修。傳統工筆畫奉宋人工筆畫為圭臬,在創新求變的當代,概念指向鮮明又極富吸引力的「新工筆」又成為眾多年輕藝術家的追求。身處傳統與現代交集的氛圍中,蔡業霄刻苦探索具有當代精神風貌的工筆畫,並籍此而型塑具有個人情感氣質的繪畫語言。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用線造型、以色賦形等工筆畫創作所應有的技術,在蔡業霄那裡早已駕輕就熟。因為只有掌握了必須的技術,才可以駕馭像前面所說的《素冬》以及2012年創作的《水、清、淺》那樣繁複錯雜的場景。通過觀察她近幾年的畫作我們可以看到,她對工筆畫的技法、風格與表現物體的方式都極富探索的熱情。或者更準確地說,她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借鑒來發展並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與風格。像2008年的《繡球》與2010年創作的《草木扶疏》,使用了幾何分割手法造成了圖像空間的錯位,這種有如拼貼效果的畫作,可視為對一種流行的工筆畫構圖的有效回應。創作於2007年的《花海蝶舞》和2011年的《風谷》四聯畫可視為另一種類型,它們著眼於畫面描繪的物體與底色背景的空間關係。從視覺效果而論,與單純描繪花鳥蟲魚等傳統畫法不同,她的所有畫作幾乎都對背景有著精心的處理。她能以熟練的技巧在生宣上做出不同繪畫主題所需要的底色,有時也會收穫墨與色化於紙上不可把控的獨特肌理效果。實際上,她也正享受著製作底色過程中那種稍縱即逝的痛快淋漓的感覺。

她的工筆畫既演繹自傳統,又自覺地與「新工筆畫」強調觀念的一面拉開距離。畢竟,作為一種繪畫的媒介,在她看來工筆畫更適宜於表現藝術家自我的詩情畫意。有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蔡業霄常常帶著詩意去旅行;在旅途中,也常常有詩作的產生。古人所說的「畫是無聲詩」、「詩是無聲畫」,她應該有著更深切的領悟。就像歷代的眾多詩人、畫家一樣,轉換時空,遠離熟習的生活環境,在旅行中體驗生命的意義,成了蔡業霄發掘畫題、修鍊心性的一個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

我們未嘗不可以說,正是由於獨特的生命體驗,將詩意灌注其間,使蔡業霄收穫了將工筆畫視作承載宏大話語和社會關懷的許多同代人中少有的詩意與質樸的美感。今天,在以省展、國展或專業展覽作為競爭與評價場域的機制中,製作性強、缺乏真情等成為工筆畫為人所詬病的時候,蔡業霄卻以崇敬的心態觀察自然,以含蓄內斂的畫面來闡釋個人對自然物象的感悟。她的這種飽含詩意呈現安寧氣息的工筆畫,對身處花花世界的我們而言,不正是正是一種啟示么?!

從近幾年作品風格來看,她的畫風正呈現出由構成感強、色彩明艷轉向凝練淡雅的傾向。這是經過各式各樣的探索,走向成熟的體現。追逐詩意、展現心境,以平淡質樸之心去感悟大自然成為了蔡業霄工筆花鳥畫的核心價值追求。

文/賴志強

《素冬》 230x180cm 2014年

《素園隔塵喧》 200x120cm 2013年

《旋壁雀》 84x88cm 2017年

劉瑗,1995年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

1999年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

2004年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專業,獲碩士學位。

現為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講師、廣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第三屆廣東青年畫院畫家。

主要參展:

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 北京 / 1999

廣東省第二屆中國畫展 廣東美術館 / 廣州 / 2000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廣東美術館 / 廣州 / 2004

廣東省第四屆中國畫展 廣東美術館 / 廣州 / 2005

首屆中國寫意畫展 中國美術館 / 北京 / 2005

慶祝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成立50周年美術作品展 廣東美術館 / 廣州 / 2006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 中國美術館 / 北京 / 2007

廣東省第五屆中國畫藝術大展 嶺南美術館 / 東莞 / 2008

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廣東美術館 / 廣州 / 2008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廣州藝術博物院 / 廣州 / 2009

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 北京 / 2011

筆參造化--廣東省第六屆國畫展 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 廣州 / 2011

廣東青年美術大展 廣州藝術博物院 / 廣州 / 2012

第二屆廣東嶺南美術大展 嶺南畫派紀念館 / 廣州 / 2013

首屆八大山人全國花鳥畫展 江西美術館 / 南昌 / 2014

慶祝建國65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廣州藝術博物院 / 廣州 / 2014

—— 藝 評 ——

在兒時的憶記里,有那條每天都要往返幾次的小道。它繞過密集的平房,串聯著花架竹籬,寧靜清幽。

小道兩旁的房子,雖然沒有院子,沒有陽台,但在這不寬的過道邊上,卻是因地制宜養植著沁人心脾的綠色花草。

除了自砌的花基,它們更多的是被極具特色地栽種在形形色色的缸瓦桶盆里,高低錯落,自由集合著。

一路掩映,米仔蘭,爬牆虎,金銀花,朱頂蘭,龍吐珠,大紅花,白蘭,茉莉,龍骨,鐵樹,水瓜等等,嶺南最平常的花草植株交織堆砌,四季常欣。

這種綠,混搭構築在小道的路邊,矮牆頭上,門戶前,窗台上,半空架起的籬架上,散漫放縱,隨性迤邐。無序而有致,人工卻自然。

不同季節的清韻,絲絲纏繞。不同晨昏的光線,透疊碎影。

每每從各家門前堆設的這些花草雜樹前路過,一叢一印,如同排列錯位不均的刻度表,一段段記錄著,與家相距的路程。

晨曦、日午、傍晚,陰晴雨晦,四季更替,小道邊上的綠影靜靜的陪著我們一同成長,帶給家園恬靜,帶給人們親近。更溫厚地在我心底駐留起來。

漸漸的,蘊藏在這些雜樹花草叢中的暖意,便常常走進我的畫作里。

文/劉瑗

《煙雨清音》 180×97cm 2013年

《芳華寄》 180×97cm 2014年

《綠樹陰濃夏日長》 185x70cm 2011年

馮苗,女,廣東陽江人。1998年大學本科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廣州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南方分院特聘畫家、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級美展及獲獎,並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各類邀請展及交流展。其中作品。其中作品《流淌歲月的河》獲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展優秀獎、《麥香的季節》獲廣東省第二屆中國畫展優秀獎、《氤氳江南》獲青山綠地——廣州市美展銀獎、《水村皓月》獲廣東青年美術大展優秀獎(最高獎)、《流淌歲月的河》獲建國六十周年廣州市美展銀獎、獲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廣州市美術書法攝影提名展銀獎,《滇南紀游》獲「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廣州美術大展」優秀獎、《塬上鼓聲》入選中國美協《跨世紀暨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山水畫大展》、《水木清華》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2012年吳冠中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玄岳風煙》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畫說武當」全國山水畫作品展、作品《流淌歲月的河》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2012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等等。個人作品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各類畫展,其中作品《夏日江南》受邀參加在韓國光州舉辦的《嶺南當代美術作品展》,《煙雨江舟》受邀參加在澳洲墨爾本舉行的「國際女畫家聯盟作品展」, 《坐看雲起》等作品受邀參加「吉祥珠江——2010年元旦珠江美術館國畫名家聯展」、《山中旭日》受邀參加2013年中國畫名家小品展等等。作品為吳冠中美術館、武當山美術館、廣州國家檔案館、珠江美術館、陽江市美術館等單位或私人收藏。

—— 藝 評 ——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時任廣州美術館館長,初識馮苗的第一感覺是,一個好奇、快活又不失柔和的女孩子,是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生,李勁堃的學生。名字嘛簡單,單一個「苗」字,有初生,露頭之義。有希望,可期待!將她的畢業創作拿來一看:呵,山水畫寫得頗有靈氣和新意,耳目一新,並不一般。看來這棵「苗」有著不凡的成長力量!相信在冠於南中國美術館之首的廣州美術館數萬件歷代書畫藏品的營養滋潤下,她的茁壯成才不成問題。

在廣州美術館工作後,只要有業餘時間,馮苗就會跋山涉水國內國外地到處旅行採風,尤其鍾情於黔南、滇西的侗鄉苗嶺之間。在求索遊走的行旅中,她將那些對於生命的感悟和對山野生活的熱愛默默地收藏在記憶中,而在落筆創作時,她往往把握住那些被鄉村生活所打動的某些場景,以一種曠遠大氣而又輕盈靈動的筆墨展現了她所理解的山水精神。在她的點景人物上可以看出她作為女畫家的細膩與感性,她的點景人物寥寥數筆,形神兼具,在筆的勾皴點染中筆墨韻味融貫其中,令人玩味。而在畫面的布局和處理上又展現出一般女畫家尤其是山水畫家所不常有的大氣的格局與整體的掌控能力。馮苗是個真性情的女子,她的畫中所體現的也是對於生活的真情實感,在紛擾浮躁的當下畫壇中,她仍堅守著那份屬於自己的寧靜,敘說著那份樸素的情感,這才是真正能打動人的藝術。她的山水畫中著意表達的,似乎是一種空氣濕潤、淡淡暮靄中的山村,並常常將屋舍和當地人物作為襯景融為一個淳樸的空間之中,力圖使她的山水畫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而又是真實感人的生活化氣息。她尤好在熟宣紙上耕耘,喜歡沉醉於色塊、墨塊與水的衝撞、儲留和交融變幻之中,她尤其偏愛夕陽黃昏泥土的淡赭色,這位女性畫家營造了一種薄霧煙籠、散發出鄉村泥土氣息的山水空間,脫去了閨秀氣、脂粉味,而給嶺南畫壇展露了70後廣東女畫家的一種清新可喜面目,十分難得!

朦朧模糊感,是馮苗山水畫的特色。淡雅空靈是中國山水畫一種高境界,她力圖嚮往與接近,這是她的聰明處、明白覺悟處,希望她在不斷理解中國文化精神的高度中,有所升華和超越。朦朧與模糊也是一種現代意識,印象派塞尚的《日出》,就是對古典的超越,中國山水畫就其哲學而言,十分靠近這種印象性的感覺,對於今天的個性和時代語言,印象將是畫家們開拓的新領域、新靈感。馮苗畫中能有這些元素是她個人的覺悟。

文/盧延光

《塵囂遠去》 180X192CM 2016年

《天風淸籟》 138X68cm 2015年

《流淌歲月的河》 200X176CM 2009年

盧詩韻,2004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師從李勁堃教授,獲藝術碩士學位。

2004—2011年工作於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工藝美術系。

2011年調入廣州畫院、從事策劃與創作工作。

廣州畫院特聘畫家、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員。廣州市天河區政協第八屆政協委員、廣東省青年文藝家聯合會會員、廣州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廣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兼山水藝委會秘書長、廣州市梅社書畫院理事,天河區美術家協會山水藝委會副主任。

2004年,中國畫《雲棲處》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廣東省作品展區」。

2012年,參與策劃大型「和鳴南粵·全國畫院院長邀請展暨廣州畫院三十周年系列展」活動,並編輯出版「廣州畫院三十周年系列文集、畫集」等書出版 。

2014年,中國畫《一花一世界》入選廣東省宣傳部與廣東省美術館主辦的「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展」。

2015年4月,中國畫《夢回桃溪》入選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西江勝靈—廣東省山水畫作品展」,並在肇慶,東莞,廣州三地展出。

2015—2016年間個人獨立成功策划了數個女性藝術家作品展。如「五線譜」青年女畫家作品展,「他們在畫」系列展覽,「閑雲野鶴——馮苗、卓莎山水畫作品展」、「入世與出塵間女畫家詩畫展公益慈善活動」、「心鏡神思——沈燕孺攝影展」等。

—— 藝 評 ——

盧詩韻的畫十分細緻和精彩,最大特點則是結合了女性的溫柔和男性的剛強,「她作為一個年輕女性,年輕媽媽,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都十分細緻入微,但是最令我意外的是,她的畫作里還有男性的厚重、雄強。

——劉斯奮/原廣東省文聯主席

今年以來,在地鐵線上,不斷看到盧詩韻的畫作與一些名家的作品成列在地鐵的廣告欄上,我對詩韻說。這可是人流量最大的展覽啊。詩韻所畫之花,已經不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所見的花卉,而是精神化的花、審美化的花。她的花不僅僅突出造型和表現,重要的是花里蘊藏著光線。一個人的作品,一旦有光線照耀,你就看見她的豐富性。盧詩韻的繪畫始終葆有生活的熱情,當她在水墨中灑下陽光,我看見她呈現的意象已經在天空中舞蹈

——黃禮孩/詩人

《一花一世界》 250x150cm 2014年

《田園童謠》(合)

《春早尋花一》 136x136cm 2016年

許雋協,生於廣東省汕頭市,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碩士研究生班,師從方楚雄教授,研修於中央美術學院重彩工作室,師從蔣采蘋教授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省級展覽,並獲全國優秀獎,省展金、銀、銅獎,2016年被評為「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被評為「羊城青年文化英才」,現為廣州畫院專職畫家, 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藝 評 ——

美術史學家貢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在他的講演《藝術和自我超越》(Art and Self-Transcendce)中曾講到:

在納粹統治的頭幾個月里,他(指克勒,Wolfgang Koehler)還在柏林未失去大學職位之前,就大膽地給報紙寫了一篇反對在大學裡進行清洗的文章。當我有幸在他去世前不久在普林斯頓又見到他時,話題就說到了這件事。他講述了他的抗議文章發表後,他和他的朋友是怎樣渡過那一夜,等待著命運的敲門聲,幸虧那沒有發生。整整一夜他們都在演奏著室內樂。我想不出更好的例子來說明在事實的世界中價值的地位了。

貢布里希以此指出藝術在現實世界中的重要價值。可惜的是,讀畫,在這個年代,似乎成了一件「矯情」的事,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文藝青年所追求的某種儀式。當我看到許雋協的中國畫時,腦海里瞬間浮現出貢布里希上述的那段話,這大抵是一種證明自己能夠詩意存在於眾聲喧嘩時代的微妙感覺。

8年前,許雋協帶著《和光同塵》橫空出世。這位清純恬靜、溫文爾雅的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其畢業創作《和光同塵》不僅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還獲得「慶祝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銀獎。《和光同塵》描繪了書齋窗前的景色,梅花、捲簾、窗門、古琴、佛珠、案台等物象刻畫精細,營造出寧靜的書齋氣氛,頗有古典韻味。

從《紅萼無言》《谷暖先春》《和光同塵》等一系列以梅花為主題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雋協在方楚雄教授的指導下,受到嚴謹紮實的學術訓練。然而許雋協並不以梅花為限,積極探索新題材、新技法,例如《傳說》對嶺南民俗的歷史記憶的重現,《循跡絲路》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印象式提取。近年來,許雋協又到中央美術學院重彩工作室研修,師從蔣采蘋教授。對於一位已經形成自我語言風格的藝術家來說,敢於突破自己的繪畫舒適區,嘗試新鮮事物,是需要巨大勇氣的。

許雋協新近一批重彩工筆作品,出人意表,從古典精神中衍生現代生活的唯美啟示。《明窗淨几》系列講究平面構成,注意疏密、開合、呼應等關係;色彩厚實單純、明亮鮮艷,充分顯示出礦物質顏料的魅力。如果說《明窗淨几》系列是許雋協研習重彩工筆的初步嘗試,那麼「渡」系列組畫則是其重彩工筆的成熟作品。「渡」系列組畫以梅蘭竹菊為題材,描繪的是擺渡人撐著小船,船上載滿梅蘭竹菊等植物,背景往往有幾抹遠山。畫中那唯美的形式、夢幻般的氛圍,足以打動每一位讀者的內心。

在我看來,「渡」系列組畫是許雋協對洋溢著濃郁詩意的彼岸世界的追尋與想像,是連接主體與外物、此岸與彼岸世界之間的重要路徑。在當代中國,伴隨著全球工業化、城市化的強勢推進,多樣化的科學技術為慾望與享樂的滿足提供了最佳手段。與此同時,工業社會資本也帶來了人的異化,人們面臨的是精神家園日趨淪喪的困境。那些知識分子賴以存在的基礎——真理、理性、尊嚴感,由於人們對其興趣的日漸消逝,傳統的名著和價值觀念趨於式微。如何從古代經典中汲取營養,救贖在現代生活中迷失了靈魂,成為當代知識分子亟需解決的問題。根據哈貝馬斯(Habermas,b.1929)和卡林內斯庫(Calinescu,1934-2009)的理論,我們可以得知「現代性」是人們對世界急劇變化的感悟,是人們因世界而改變自身過程的一種體驗。當代知識分子可以通過古代經典所承載的詩性體驗,以詩歌、繪畫、音樂、舞蹈等形式來表達。

在許雋協的「渡」系列組畫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古典畫學向現代轉換的探索實驗,它甚至是一種與當代知識分子切身相關的「現代性」的體驗。以《渡·三子之知幾》為例,畫作典故出自於《莊子》:「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 該畫描繪了兩位高士吹奏著樂器,旁邊有另一高士手持古琴做揮弦狀。船的四周布滿梅蘭竹菊,遠方飄渺處似有山巒。畫家重視畫面氣氛的營造,為此,她不是將梅蘭竹菊從環境中抽離出來,而是將其放置於渡船的環境之中,構圖虛實有致,將點、線、面按照一定的秩序進行分解組合,場面宏大,格局開闊。賦色淡而不薄,艷而不俗,古意黯然。畫中礦物質顏料、植物色顏料相間,勾勒、暈染、「撞水撞粉」、局部礬染、洗擦等多種技法並用,體現出畫家對材料屬性的得心應手。在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中,「渡」與「游」相近,都有由此及彼的意思。《莊子》中就談到了許多「游」,如「乘物以游心」「游心於物之初」「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這些都成為中國古典藝術中令人嚮往與追求的自由境界。為了追溯這種自由的文化精神,許雋協走訪了克孜爾石窟、敦煌千佛洞、永樂宮、法海寺等中國古代壁畫遺址,對它們進行深入細緻的考察研究。從《渡·三子之知幾》中的人物形象及梅蘭竹菊的多視角表現方法,我們不難看到畫家對敦煌壁畫卓有成效的借鑒。更為難得的是,《渡·三子之知幾》通過畫幅的巨大體量和渲染的氣氛,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能夠引領人們超越物質世界的種種束縛,暢遊於此岸與彼岸之間、時間與空間之隙、現實與幻想之中,體驗心靈的無限自由。

從某種角度而言,許雋協通過「渡」系列組畫完成了她精神深處對於彼岸世界的構築。這個彼岸世界包含隱喻和象徵意義,它比特定地形景觀更為深刻。許雋協在此處通過梅蘭竹菊、擺渡人、扁舟等元素,賦予彼岸世界以記憶、歷史和符號的意義,成為國家身份認同和民族集體記憶的一部分。對此,我們不難聯想到德國藝術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b.1945)在20世紀80年代創作的那些表現燒焦大地和洞穴般的房間的畫作,用以喚起人們對德國二戰歷史的反思。而許雋協「渡」系列組畫也是對當代中國畫身份焦慮的發問——中國畫在運用重彩等材料時,如何體現傳統筆墨的精神?如果不借鑒西方藝術的符號性語言或藝術思想,那麼又如何體現中國畫的當代性?在這裡,許雋協以開放的心態將自己敏感的視覺元素進行闡釋,注重意象的選擇與意境的塑造,詩意想像與宏大敘事並重,追求中國古典美學的內在神韻。也許,所謂的「彼岸世界」,就是拋開古今中西的思維枷鎖,在個人視覺經驗中任憑繪畫自由生長。

在彼岸世界的追尋與想像中,許雋協通過擺渡人和梅蘭竹菊的象徵隱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觸摸歷史、接近靈魂的有效嘗試,確實如貢布里希所說的那樣,在現實世界給人以心靈的慰藉。

林夏瀚/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

2017年冬呵凍寫於恪時書屋

《渡—梅蘭竹菊》第五套

《渡——三子之知幾》

《渡—梅蘭竹菊》第五套之竹

陳文苑,1986年生於山東,2014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青年畫院畫家。

藝術活動:

2018年

潛變——南方青年水墨的新視域第二回 古元美術館 珠海

器物象形青年藝術家邀請展 海珠區文化館 廣州

2017年

廣東畫院作品巡迴展 中國國家畫院 北京

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作品展 廣東美術館 廣州

廣東畫院創作年度展2017 廣東美術館 廣州

視覺日記——第四屆廣東青年畫院作品展 陳樹人紀念館 廣州

潛變——南方青年水墨的新視域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廣州

「水墨觀城」青年藝術家邀請展 深圳畫院 深圳

「逸香盈素」青年女性藝術家作品展 炎黃藝術館 北京

2016年

廣東畫院年度展 廣東美術館 廣州

見面——第四屆廣東青年畫院作品展 廣東畫院美術館 廣州

廣州美術學院中國古代壁畫考察暨台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教師作品展

台灣藝術大學

水墨共同體2016 時代美術館 北京

嶺南畫學「學院品格」教師作品展 嶺南美術館 東莞

2015年

廣東畫院2015年度展 古元美術館 珠海

201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 廣州藝術博物院

異質同構——廣東青年藝術家聯展 如意畫廊 廣州

2013年度Creative M50 創意新銳評選獲獎作品展 M藝術空間 上海

2013年

第四屆新星星藝術節 保利世貿展覽館 廣州

COART亞洲青年藝術現場 束河 麗江

都是年輕人 勞拉麥藝術空間 上海

2012年

廣東青年美術大展 廣州藝術博物院 廣州

墨?印 鐵幕畫廊 廣州

2011年

羅中立獎學金作品展 重慶美術館 重慶

2010年

亞洲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 韓國 首爾

第二屆廣東嶺南美術大展 嶺南畫派紀念館 廣州

作品獲獎:

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作品展優秀獎、羅中立獎學金入圍獎、第二屆廣東嶺南美術大展銀獎。

作品收藏:

炎黃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石灣陶瓷博物館及個人

—— 藝 評 ——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關乎於人的,《殤》呈現出一種莫名可狀的病態,我試圖去表現當今社會中人對於自身的一種摧毀,這種摧毀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人作為這世界最為複雜的一員,同時又是社會中的主體,身體,作為一種外設,其一舉一動,皆干預著社會,同時也被社會所干預、被抽象、被消化、被摧毀,由此而殘破不堪、面目全非。那些被我們熟視無睹的片段,恰恰最能表露真相。我想讓我的作品看上去有一種無從說起的不安。想通過殘缺的肢體透露出的病態,無表情中透著無奈、恐懼和焦慮。在這些被處理的肖像中,暗含著當代人的病態特徵,這種病態並非在現實社會中被輕易發掘,它隱藏於人的精神深處。作品中的人試圖通過某種宗教般的虔誠來達到對於自身的救贖。

文/陳文苑

《殤01》 74.5x56cm 2014年

《殤04》 49X69cm 2014年

《殤05》 49X69cm 2014年

蘇穎,1987年9月出生於廣州,

2008--2012年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專業,獲學士學位

2014--2017年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國畫專業,導師陳湘波,獲碩士學位

獲獎經歷:

2010年3月:下鄉白描作品《旱金蓮》被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收藏;

下鄉白描作品《山杜鵑》被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收藏

2010年4月:工筆淡彩花鳥畫創作《黃槐》被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收藏

2012年6月:畢業創作《蔭》入選廣州美術學院優秀畢業生作品展;

畢業論文《論徐渭花鳥畫與中國花鳥畫情感因素》獲廣州美術學院方林學術獎學金三等獎

2014年11月:白描創作《蔭》入選「中國夢﹒喜相逢---第二屆廣州青年美術大展」

2015年1月:作品《沐夏》入選深圳關山月美術館第二屆青年工筆畫展

2015年3月:作品《春暖》《靜夜》《霽月》《熱帶夜》《長夢》參加「雍雅新尚--青年水墨作品展」

2015年4月:作品《春暖》《靜夜》《霽月》《熱帶夜》《長夢》參加「雍雅新尚--青年水墨作品展第二彈」

2015年5月:作品《眷春深》參加第四屆深圳文博華拍賣展

2015年12月:作品《秋衍》入選第三屆廣州青年美術大展

2016年4月:作品《仙蹤》入選廣州美術學院五四青年美術大展

2016年9月:作品《盛春》參加深圳「鵬滘雅會--中國畫邀請展」

2016年11月:作品《春暖》參加廣州美術學院「創意·感恩」美術大展,獲優秀獎;

作品《新晴》參加「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廣州美術大展」獲銅獎

2017年3月:作品《花未眠》《泛流霞》入選「學院的精神—八大美術學院研究生優秀繪畫作品展。

2017年4月:作品《新晴》入選第四屆關山月美術館青年工筆畫展

2017年4月:作品《花未眠》入選「悅色青黃—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赴芝加哥邀請展」

2017年6月:作品《琉璃影》《月鍍遺城》獲「2017年度廣州美術學院許欽松創作獎」三等獎

2017年6月:作品《琉璃影》《月鍍遺城》獲「廣州美術學院陳湘波優秀畢業創作獎學金」三等獎

2017年7月:作品《琉璃影》《月鍍遺城》獲「許欽松創作獎學金」全國總選研究生組銅獎

2017年11月:作品《新晴》《夜風》《清雨》參加「灼灼其華--深圳青年工筆畫邀請展」

2017年12月:作品《夜風》《春暖》《泛流霞》《靜夜》參加「丹青凝妍--深圳首屆工筆畫展」

—— 藝 評 ——

我希望我個人的創作首先要聯繫生活,尋找生活中那些能打動自己的題材。在我們這個時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可以激發個人的創作思維,也是對事物認識和深入觀察的一種過程,至於會不會把其中某個視角放得更大來進行創作,這個也是順其自然的。以一顆最平凡的心,去珍藏世界上每一處細小的美麗,只要喜歡,拿起筆就可以開始創作。隨著我個人年齡和社會閱歷的增長,我對自己的繪畫風格也一直在進行探索、調整,改變。我希望當自己被某個美麗的瞬間打動時,能將這種感動銘記於心,將記憶中最溫暖的部分通過畫作傳達出來。因此,關注生活,關注個人情感體驗,可以跨越一些常規方式造成的障礙,從中折射出這個時代的現實精神價值。

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要重視繪畫技術的精準,也要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與創作聯繫起來。當我們的目光從客觀生活中的具體物象開始,進而感悟到生活的哲理或者是從身邊熟悉物象的特性進而洞察到生命的內涵,這樣才能使創作畫面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也有助於我們在當下創新的大流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文/蘇穎

《花未眠》210x90cm

《琉璃影》 210x160cm 2017年

《月鍍遺城》 160x200cm 2017年

肖灑,1990年生於湖南。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導師李孝萱教授。本科、碩士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現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湖南省畫院青年畫院畫家、第四屆廣東青年畫院畫家、陝西省國畫院人物畫院畫家,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傑青班畫家。

—— 藝 評 ——

我所創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去農村採風、寫生,虔誠地去感受生活,喜歡攝影的人都有這樣一個感受,相機中記錄的照片再美,也不及自然的多姿,攝影技術再高,也難以用鏡頭攏盡自然的震撼。創作並不是在網上找幾個圖片就能得到靈感創作出好的作品,一定要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去自然中感受,從生活中捕捉靈感,尋找時代的氣息。我喜歡農村,喜歡畫農民,是因為我從小就是在農村長大,喜歡農村裡的那種樸實無華,對農村的一切都有著一種虔誠的熱愛。我的鄉村系列作品,描繪的都是村子裡愜意地曬著太陽聊天的老人,雖然聽不到他們聊天的的內容,但是從他們的表情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愉悅和祥和,從他們的布滿皺紋的臉和長滿老繭的手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淳樸和厚重,從他們愜意的狀態中能夠感受到他們虔誠地熱愛著自己的生活。我不喜歡濃墨重彩,更喜歡自然的水墨的韻味,正是覺得只有這種傳統自然的筆墨才是表現對他們那種樸實的虔誠之情的最好語言。

文/肖灑

《春望》

《美麗鄉村-我們的歌》 180x200cm 2016年

《我們的風采》180x97cm 中國畫 2015年

資料由北京一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雲堂畫廊 的精彩文章:

放歌西藏——周矩敏中國畫《西藏系列》水墨新作賞析
白描的質感——讀楊光利印度白描系列有感

TAG:松雲堂畫廊 |